长松奉寄郑察院

长松奉寄郑察院朗读

《长松奉寄郑察院》是宋代诗人李石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汉使西来雪瘴深,
龙蛇窟宅费披寻。
只知筇竹通中国,
何似长似种上林。
槐省衔杯蒙旧识,
枫庭蹑履听归音。
昔人九折回东地,
笑我何由慰母心。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使臣从遥远的地方来到中原的情景。他克服了严寒的雪和险恶的瘴气,费尽心思寻找着目的地。他只知道通过茂密的竹林可以通往中原,但与那里的壮丽景色相比,又有什么能与峻岭上的松树相媲美呢?当他来到槐省时,他带着酒杯,感叹着与他有旧识的人们。他跨过枫庭,听到了故乡的声音。他想起了过去的人曾九次往返东方的故事,对比起他自己,他觉得自己无法让母亲的心灵得到安慰。

赏析:
这首诗以写实和抒情相结合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远离故土的感慨和思念之情。诗人通过描绘汉使艰苦跋涉的旅程,展示了他们为了国家使命而勇往直前的精神。诗中的"筇竹通中国"一句,以简洁而形象的语言,表达了通往中原的道路,同时也隐含了壮丽的山水景色。"长似种上林"一句,则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故乡优美景色的思念之情。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带领读者回到槐省和枫庭,通过描写衔杯和蹑履的动作,展示了诗人与旧友的重逢和交流。通过这些描写,诗人表达了对故土和故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暗示了他自己离开故土的孤独和无奈。

整首诗以平实的语言表达了诗人的情感,没有过多华丽的修饰,但却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流露,使读者能够深切感受到远离故乡的苦楚和思念。这首诗在抒发个人情感的同时,也展示了对国家和家庭的忠诚与关怀,具有深厚的人文关怀和思想内涵。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李石

李石。少负才名,既登第,任大学博士,出主石室,就学者如云。蜀学之盛,古今鲜俪。后卒成都,时作山水小笔,风调远俗。卒年七十外。...

李石朗读
()

猜你喜欢

昨已中秋过,如何更举觞。谩劳频会合,未许太疏狂。

宦路怜同宦,乡心感异乡。明年今夜月,谁复共清光。

()

的祖纯阳,随时显异,密传师父仙宗。重阳悯化,遗教马扶风。斡运玄机顺应,真功就、三界圆融。垂光降,亡灵济度,都在碧霄中。诸公还悟解,顿抛俗海,体道皆同。聚玄珠丹宝,返老还童。定是超凡入圣,腾云外、光满山东。真无妄,汞成九转,直赴大罗宫。

()
一春留滞在京华,午日依前未到家。
细葛香萝素无望,黄尘乌帽亦堪嗟。
争舟野渡人如簇,立马邮亭日欲斜。
遥想埙箎献亲寿,彩衣罗拜酌流霞。
()

为臣惟命敢辞难,脱遇艰难亦自安。试看子卿持节处,雪花如席不知寒。

()

旅鹢辞胥浦,探车入景山。岱云摇缅意,齐鹿对高颜。

玄水珠将觅,黄舆金再还。此行逢紫气,应在尹公关。

()

冻盎花无韵,炽庐香不恬。已怜人意倦,况值雨情淹。

洗竹安茶白,移泉问水签。客来唯有此,清供谅无嫌。

()
试尽风波万里身,到官山水却宜人。
君知晏子恩仍厚,还与从来旧卜邻。
()

梅岭昔既营,梅水何年瀹。万派会松江,众流资锁钥。

翠屏千仞合,丹嶂五丁凿。鸦髻峙西华,阴那拟岱岳。

()
剪冰裁雪藐姑仙,绰约还同未嫁年。
谁信探珠须赤水,只知生玉自蓝田。
明明可爱人如月,漠漠难寻路隔烟。
唯有细吟还暗想,日将心眼待嫣然。
()

无端老子出花关,转入花丛便不閒。卧对玉兰春梦起,阳台又在一重山。

()

种苗在东皋,苗生满阡陌。

虽有荷锄倦,浊酒聊自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