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江守祷晴即应时近元夕矣寄呈五绝句

平江守祷晴即应时近元夕矣寄呈五绝句朗读

诗词:《平江守祷晴即应时近元夕矣寄呈五绝句》

中文译文:
平江守祷晴即应时近元夕矣,
寄呈五绝句。
梅经多雨玉飘零,
就有残枝因未醒。
安得吴侬不歌舞,
满畦扶起麦青青。

诗意:
这首诗描述了一个守祷平江的人,看到天晴即知元夕临近,他把这五首绝句寄给他的朋友。首句中,梅花在经历了多次雨水的洗礼之后,花瓣零落。接着,诗人提到了一株残存的梅枝,因为还没有苏醒而显得孤寂。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愿望,希望能够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吴侬(江南地区的人)不再忧虑,而是欢歌和舞蹈。他期待着满田的麦苗翠绿生长。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梅花、梅枝和田野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元夕的期待和祝愿。梅花是寒冬中的花朵,象征着坚强和希望。尽管经历了雨水的洗礼,梅花依然坚韧地生长,但其中也有残存的枝条未能苏醒,透露出一丝凄凉。在元夕这个重要的节日里,诗人希望能够抛开忧虑,让吴侬们尽情歌舞,共享欢乐。他同时展望着满田翠绿的麦苗,象征着丰收和美好的未来。

整首诗抓住了自然景物的变化,巧妙地将其与人们的情感和期许相结合。通过对梅花、梅枝、吴侬和麦苗的描绘,给人以一种清新、愉悦的感觉,同时也传递了诗人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祝福。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仲并

约公元一一四七年前后在世]字弥性,江都(今江苏扬州)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高宗绍兴中前后在世。幼好学强记,其母尝屏其所观书,几上仅余台历一册,明旦默记,纤悉不误。高宗绍兴二年(一一三二)进士,调平江府学教授。五年,通判湖州。七年,以张浚荐召至阙,为秦桧所阻,出通判镇江府。十六年,为言者所劾,降二官(《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五五),自是闲退二十年。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擢光禄丞,晚知蕲州。...

仲并朗读
()

猜你喜欢

金刀裁白纻,楚楚洁衣裳。当户兰已锄,谁为具温汤?

玉质不受染,十暑犹含霜。乘风散发去,长啸过沧浪。

()

新收舍前云,旧管舍北涧。一为草堂人,从头点诗案。

()

春事匆匆转眼过,满城流水绿阴多。西园总有红千叶,尘土埋头奈尔河。

()

省中霜叶下,百感向斜晖。北饷多留滞,南征几是非。

寸丹经国远,尺素到家稀。共拟孙弘阁,无劳说布衣。

()
海上神仙名自昔,来去随潮无定迹。
天人俯鉴念虚浮,六邦顶戴穷神力。
群仙贝尔蕊珠宫,多种瑶芳琼草碧。
依然根著不坚牢,飞入石堂作南壁。
()
轻风欲动没人知,早被垂杨报酒旗。
行到笪桥中半处,锺山飞入轿窗来。
()
崛起孤峰号虎丘,奇踪宁与众山俦。
月涵秦始剑池冷,藓駮生公讲石幽。
招隐未能居绝顶,卧云空欲学前修。
披图尽日身难到,杳杳烟波茂苑秋。
()

古槐连理阴初绿,我始逢君偕署牍。春长风暖笑谈馀,身若停鸾面如玉。

旄麾忽去暮堂空,叶落霜初森似束。使君行部向穷山,吏议丛轻俄折轴。

()

王乔玉舄飞,方朔金门待。久闻有仙吏,思愿与之会。

君宦松山阳,而与箕颍对。案牍积烟霞,讼庭落苍翠。

()

有教圣愚无类,非人父子勿传。此乃靖欲反矣,是亦羿有罪焉。

()

阴岩万古无纤尘,木石翠润无冬春。时哉两猿挂复蹲,其一抱子为屈伸。

下有游貆意甚驯,雄雌嬉游循水滨。沐猴遇獐愕欲奔,据高自得俯而扪。

()
采桑畏日高,不待春眠足。
攀条有馀态,那矜貌如玉。
千金岂不赠,五马空踯躅。
何以变真性,幽篁雪中绿。
()
嗣岁庞恩浃九垓,熙熙人物咏春台。
行知大业同文轨,今见萧曹佐汉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