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江守祷晴即应时近元夕矣寄呈五绝句

平江守祷晴即应时近元夕矣寄呈五绝句朗读

诗词:《平江守祷晴即应时近元夕矣寄呈五绝句》

中文译文:
平江守祷晴即应时近元夕矣,
寄呈五绝句。
梅经多雨玉飘零,
就有残枝因未醒。
安得吴侬不歌舞,
满畦扶起麦青青。

诗意:
这首诗描述了一个守祷平江的人,看到天晴即知元夕临近,他把这五首绝句寄给他的朋友。首句中,梅花在经历了多次雨水的洗礼之后,花瓣零落。接着,诗人提到了一株残存的梅枝,因为还没有苏醒而显得孤寂。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愿望,希望能够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吴侬(江南地区的人)不再忧虑,而是欢歌和舞蹈。他期待着满田的麦苗翠绿生长。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梅花、梅枝和田野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元夕的期待和祝愿。梅花是寒冬中的花朵,象征着坚强和希望。尽管经历了雨水的洗礼,梅花依然坚韧地生长,但其中也有残存的枝条未能苏醒,透露出一丝凄凉。在元夕这个重要的节日里,诗人希望能够抛开忧虑,让吴侬们尽情歌舞,共享欢乐。他同时展望着满田翠绿的麦苗,象征着丰收和美好的未来。

整首诗抓住了自然景物的变化,巧妙地将其与人们的情感和期许相结合。通过对梅花、梅枝、吴侬和麦苗的描绘,给人以一种清新、愉悦的感觉,同时也传递了诗人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祝福。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仲并

约公元一一四七年前后在世]字弥性,江都(今江苏扬州)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高宗绍兴中前后在世。幼好学强记,其母尝屏其所观书,几上仅余台历一册,明旦默记,纤悉不误。高宗绍兴二年(一一三二)进士,调平江府学教授。五年,通判湖州。七年,以张浚荐召至阙,为秦桧所阻,出通判镇江府。十六年,为言者所劾,降二官(《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五五),自是闲退二十年。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擢光禄丞,晚知蕲州。...

仲并朗读
()

猜你喜欢

秋声飒飒惊秋睡。凄凉玉骨空憔悴。金鸭暖沉烟。晚妆匀翠钿。

隔篱黄菊绽。花与人俱淡。风雨又重阳。画楼愁断肠。

()

长夜不成寐,船窗小月明。岸花醒酒气,人语落江声。

作客经年惯,闲愁镇日生。又逢佳节近,惆怅故园情。

()

同罪故同奔,非慕先蔑义。宣子为国谋,诸浮集众议。

蹑足隐端儿,要誓神其智。超哉绕朝鞭,洞悉真与伪。

()

綄影悠扬五两轻,少男应律蛰虫惊。破萌拆甲全无迹,拂幔开楹若有情。

草偃方将行夏令,条鸣切莫变秋声。松涛竹籁俱堪赏,雪后飘梅韵更清。

()

云山一段画,秋雨来夺之。模糊米家村,墨汁方淋漓。

老颠瞥然见,狂叫叹绝奇。使我有意为,必不得如斯。

()

自著羊裘老富春,画工辛苦绘功臣。先生到处堪高隐,天上宵来卧故人。

七里江声终不断,四围水鸟亦相亲。利名淘尽尘中事,留得乾坤一钓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