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江守祷晴即应时近元夕矣寄呈五绝句。宋代。仲并。梅经多雨玉飘零,就有残枝因未醒。安得吴侬不歌舞,满畦扶起麦青青。
诗词:《平江守祷晴即应时近元夕矣寄呈五绝句》
中文译文:
平江守祷晴即应时近元夕矣,
寄呈五绝句。
梅经多雨玉飘零,
就有残枝因未醒。
安得吴侬不歌舞,
满畦扶起麦青青。
诗意:
这首诗描述了一个守祷平江的人,看到天晴即知元夕临近,他把这五首绝句寄给他的朋友。首句中,梅花在经历了多次雨水的洗礼之后,花瓣零落。接着,诗人提到了一株残存的梅枝,因为还没有苏醒而显得孤寂。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愿望,希望能够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吴侬(江南地区的人)不再忧虑,而是欢歌和舞蹈。他期待着满田的麦苗翠绿生长。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梅花、梅枝和田野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元夕的期待和祝愿。梅花是寒冬中的花朵,象征着坚强和希望。尽管经历了雨水的洗礼,梅花依然坚韧地生长,但其中也有残存的枝条未能苏醒,透露出一丝凄凉。在元夕这个重要的节日里,诗人希望能够抛开忧虑,让吴侬们尽情歌舞,共享欢乐。他同时展望着满田翠绿的麦苗,象征着丰收和美好的未来。
整首诗抓住了自然景物的变化,巧妙地将其与人们的情感和期许相结合。通过对梅花、梅枝、吴侬和麦苗的描绘,给人以一种清新、愉悦的感觉,同时也传递了诗人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祝福。
约公元一一四七年前后在世]字弥性,江都(今江苏扬州)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高宗绍兴中前后在世。幼好学强记,其母尝屏其所观书,几上仅余台历一册,明旦默记,纤悉不误。高宗绍兴二年(一一三二)进士,调平江府学教授。五年,通判湖州。七年,以张浚荐召至阙,为秦桧所阻,出通判镇江府。十六年,为言者所劾,降二官(《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五五),自是闲退二十年。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擢光禄丞,晚知蕲州。...
仲并。约公元一一四七年前后在世]字弥性,江都(今江苏扬州)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高宗绍兴中前后在世。幼好学强记,其母尝屏其所观书,几上仅余台历一册,明旦默记,纤悉不误。高宗绍兴二年(一一三二)进士,调平江府学教授。五年,通判湖州。七年,以张浚荐召至阙,为秦桧所阻,出通判镇江府。十六年,为言者所劾,降二官(《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五五),自是闲退二十年。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擢光禄丞,晚知蕲州。
沐浴子。明代。邓云霄。金刀裁白纻,楚楚洁衣裳。当户兰已锄,谁为具温汤?玉质不受染,十暑犹含霜。乘风散发去,长啸过沧浪。
春日漫兴。元代。赵孟頫。春事匆匆转眼过,满城流水绿阴多。西园总有红千叶,尘土埋头奈尔河。
暮秋闻倭寇稍平寄上南都大宗伯孙公兼怀太史文和二首 其二。明代。谢榛。省中霜叶下,百感向斜晖。北饷多留滞,南征几是非。寸丹经国远,尺素到家稀。共拟孙弘阁,无劳说布衣。
蓬莱飞峰。宋代。韩信同。海上神仙名自昔,来去随潮无定迹。天人俯鉴念虚浮,六邦顶戴穷神力。群仙贝尔蕊珠宫,多种瑶芳琼草碧。依然根著不坚牢,飞入石堂作南壁。螺纹蛎迹石龙存,云气随潮时雨湿。仙风飒爽生羽翰,招纳霓裳羽衣客。试等绝顶望五湖,高楼洞天才咫尺。摇炉灰冷多等真,九转丹成人未识。云间鹤迹托来篇,王郑真人久相忆。
寄题虎丘山。宋代。释智圆。崛起孤峰号虎丘,奇踪宁与众山俦。月涵秦始剑池冷,藓駮生公讲石幽。招隐未能居绝顶,卧云空欲学前修。披图尽日身难到,杳杳烟波茂苑秋。
送沈观察。清代。姚鼐。古槐连理阴初绿,我始逢君偕署牍。春长风暖笑谈馀,身若停鸾面如玉。旄麾忽去暮堂空,叶落霜初森似束。使君行部向穷山,吏议丛轻俄折轴。全家安否托江湖,罢俸如何饱饘粥。君还京国足如蓬,我老尘车耳生木。浮生托迹皆偶尔,往事回头嗟梦速。喜君容貌愈充然,有道何尝惊宠辱。亦知杰士不长閒,所惜欢情犹未足。竟作西南半刺官,终起休明九州牧。小蠢沈黎兵欲销,大餔成都酒应熟。不须别绪道酸悽,好与疲氓作膏沐。
颍阳山中赠登封燕明府。明代。区大相。王乔玉舄飞,方朔金门待。久闻有仙吏,思愿与之会。君宦松山阳,而与箕颍对。案牍积烟霞,讼庭落苍翠。人吏青岩中,簪绅白云外。有时驱马出,独晤饮牛辈。虽复稍逢迎,顾少风尘态。乍到赏心惬,久游神理会。卧理时自闲,抚字亦劳瘁。洗耳未必贤,折腰岂为累。我寻五岳期,君报三年最。何日丹砂成,乘鸾谒华盖。
冬夜读几案间杂书得六言二十首 其三。宋代。刘克庄。有教圣愚无类,非人父子勿传。此乃靖欲反矣,是亦羿有罪焉。
獐猿图。宋代。张耒。阴岩万古无纤尘,木石翠润无冬春。时哉两猿挂复蹲,其一抱子为屈伸。下有游貆意甚驯,雄雌嬉游循水滨。沐猴遇獐愕欲奔,据高自得俯而扪。悬之门堂阅疑真,妙哉易生笔有神,以此成名以终身。
采桑。唐代。李彦远。采桑畏日高,不待春眠足。攀条有馀态,那矜貌如玉。千金岂不赠,五马空踯躅。何以变真性,幽篁雪中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