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乐府十篇·帝陶唐氏之乐歌

补乐府十篇·帝陶唐氏之乐歌朗读

《补乐府十篇·帝陶唐氏之乐歌》是宋代诗人曹勋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赞扬了古代帝陶唐氏创造的美好乐曲,将其视为启迪后人、教化民众的文化遗产。

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如下:

中文译文:
鸿惟烈祖,启迪后人。
皇皇上帝,俾予字民。

诗意:
这首诗词以古代帝陶唐氏的乐曲为主题,表达了对其伟大成就的赞美和敬仰之情。诗人将帝陶唐氏的乐曲比喻为一种启迪后人、教化民众的力量,将其视为上天的恩赐,使人们受益无穷。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又富有力量的语言,展现了对帝陶唐氏的崇敬之情。诗中的“鸿惟烈祖”表达了对古代帝陶唐氏功绩的崇高评价,将其与鸿鹄一般的伟大祖先相提并论。接着,“启迪后人”一词表明了帝陶唐氏乐曲所具有的文化启迪和教化作用,将其视为一种智慧的传承,使后代受益。

随后的“皇皇上帝”一句将帝陶唐氏的乐曲与上天的存在联系在一起,暗示了其非凡的价值和来自于神性的力量。最后,“俾予字民”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帝陶唐氏乐曲的期望,希望能够使人们受到乐曲的熏陶和感召,成为一个更加美好、文明的社会。

整首诗词以简练的表达方式传递出对古代帝陶唐氏的崇敬和对其乐曲的美好寄托。通过将乐曲视为一种智慧、一种文化传承的力量,诗人表达了对文化遗产的重视和对人类进步的期望,展现了作者积极向上的文化追求和对美好社会的向往。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曹勋

曹勋(1098—1174)字公显,一字世绩,号松隐,颍昌阳翟(今河南禹县)人。宣和五年(1123),以荫补承信郎,特命赴进士廷试,赐甲科。靖康元年(1126),与宋徽宗一起被金兵押解北上,受徽宗半臂绢书,自燕山逃归。建炎元年(1127)秋,至南京(今河南商丘)向宋高宗上御衣书,请求召募敢死之士,由海路北上营救徽宗。当权者不听,被黜。绍兴十一年(1141),宋金和议成,充报谢副使出使金国,劝金人归还徽宗灵柩。十四年、二十九年又两次使金。孝宗朝拜太尉。著有《松隐文集》、《北狩见闻录》等。他的诗比较平庸,但有几首使金诗颇值得注意。...

曹勋朗读
()

猜你喜欢

平生苏季子,岁晚意何如。
收拾江湖梦,归来田舍庐。
耰锄知力腐,书卷著饥驱。
稍识瞿昙老,长思结习除。
()

背日流泉生冻早,逆风归鸟入巢迟。

()

桑妾独何怀,倾筐未盈把。自言悲苦多,排却不肯舍。

妾悲叵陈诉,填忧不销冶。寒雁归所从,半途失凭假。

()

郎亡金,持者谁,十年同舍难相知。不疑肝胆似冰雪,仰天吐气摧双眉。

古人重黄金,交情弃如土。奈何今之人,身为黄金死。

()

空江月满潮声怒,二儿勇踏潮头去。故园天末眇予怀,梦中识汝归时路。

起向江楼遥望汝,江上青枫正霜露。凉风飒飒吹汝急,橹摇背指龙山渡。

()
公子翩翩信绝伦,拟将豪举却狂秦。
不知宾客成何事,枉向楼头折美人。
()

苍茫临故关,迢递照秋山。万里平芜静,孤城落叶闲。

露浓栖雁起,天远戍兵还。复映征西府,光深组练间。

()
()
渡口人争发,出江舟已微。
钟声离岸小,帆影逐星稀。
朔雁连云度,寒潮伴月归。
苍然山一带,隐隐伏长围。
()

朱砂峰下楞伽寺,白发僧生乙丑年。乞我一杯清净水,为扶脚力上层巅。

()

正是阳和溥万方,知时好雨润群芳。趣朝共睹天颜悦,应喜斯民乐泰康。

()

两从沧海颂王正,三解军符荷圣明。盘里芳椒偏晚得,庭前玉树有新萌。

由他凿落鸣珂地,不博团栾把盏情。五十三年丝鬓白,可因升斗负生平。

()

偶闻乡语便成悲,穷海田园异昔时。栗里寂寥陶令菊,东山零落谢公棋。

野塘水浅空添獭,寒树条衰尚笑鸱。话到此情杯酒冷,对君惟有咏新诗。

()

泉声泠泠山间落,山下有田朝夕作。东泾西渎久已涸,夜来暴雨溪声恶。

我欲浮舟到西郭,山前滩濑石凿凿。坐看横流出林薄,欲行未行翻不乐。

()

石墨画眉春色开,有人江上寄愁回。
转风湾底曾回烛,新妇滩前一咏梅。

()
扶疏岩桂拒霜开,苍莽鵁鶄属玉来。
想见山阴秋色裹,一声欸乃暮潮回。
()

初离弦子国,渐入息侯乡。淮水分桐柏,鸿陂引玉梁。

人犹歌贾父,客每忆黄郎。回首关东路,苍苍夕照长。

()

因过雕鞍见马肥,迎风振鬛试霜蹄。

试将旧日弓弯看,箭入弦来月样齐。

()

朔风归思满萧关,笔墨荒寒点染间。何似大痴三丈卷,万松残雪富春山。

()

头上倭髻,珍珠累垂。要郎解髻,妾自解衣。

()
花骢纵策,制泪掩斜扉。
玉炉细袅,鸳被半闲,萧瑟罗帏。
银漏声,那更杂、疏疏雨里,此时怀抱谁知。
恨凄其。
()

荣华众所慕,志得虞咎愆。贱贫可无忧,复为饥冻缠。

有能外两途,逍遥循自然。苟不悟斯道,中心何由宣。

()

思乡之客空凝嚬,天边欲尽未尽春。

独攀江树深不语,芳草落花愁杀人。

()

本以扬旌去,胡为弃甲旋!名城空绣错,故老尽株连。

百折终何补,千秋倘复怜!亦知收烬易,萧索愧金钱。

()

江淮烽火照云头,买尽临安去国舟。
行见中兴圣天子,一戎大定复神州。

()

双鸿不独问加餐,笔底纵横意万端。总为难呼中散驾,可能无恨远游冠。

枋榆社日吾宁老,桐柏春源尔自看。记取缑山明月夜,玉笙鸾背莫辞寒。

()

楚臣孤苦空醒眼,晋令疏狂已醉乡。除却两翁知己外,只今谁复爱秋香。

()

诗称庤钱镈,南亩兴农作。宁唯务芟薙,岂不在刈穫。

收功向嘉谷,托用随芒屩。太平兹所重,坐见销锋锷。

()
越禽惜羽毛,不向恶木栖。
木奴重逾淮,爱尔巢其枝。
巢枝不食实,中有二老棋。
乳子月明中,梦绕东南飞。
()
蛮荆长往地,湖海独归时。
旅榇蛟龙护,铭旌雁鹜随。
此生要有尽,何物告无期。
一片幽堂石,公知我不欺。
()
花样妖娆柳样柔。
眼波流不断、满眶秋。
窥人佯整玉搔头。
娇无力,舞罢却成羞。
()
空林绿气冷香彝,山带斜晖半入溪。
幽鸟似嫌人至数,瞥然飞过隔林啼。
()
筑室最高处,轩窗八面通。
凿山流乳液,开户纳薰风。
巾履随凉设,花瓜与客同。
我来资解愠,不羡楚王雄。
()
把酒欲歌骊。
浓醉何辞。
玉京烟柳欲黄时。
明日景阳门外路,相背春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