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溧水宰李仲镇。宋代。曹勋。不见李君久,水云鱼雁沉。调官聊制锦,得句剩关心。每访民情悦,相望春事深。故乡与贤者,北首重登临。
《寄溧水宰李仲镇》是宋代诗人曹勋的作品。这首诗词描述了曹勋久未见到李仲镇宰相的情景,表达了他对友情的思念之情,并以此为引子,展示了宰相李仲镇在治理国家、体察民情以及与贤者交流方面的才干和品德。
诗词的中文译文:
不见李君久,
水云鱼雁沉。
调官聊制锦,
得句剩关心。
每访民情悦,
相望春事深。
故乡与贤者,
北首重登临。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曹勋寄给李仲镇的信函的形式呈现,通过对友情的述怀,展现了李仲镇的卓越才干和高尚品德。
首先,诗的开篇表达了曹勋对李仲镇久未相见的思念之情。他用“不见李君久”来形容长时间未见的心情,将李仲镇与云、鱼、雁等隐喻相联系,突出了他的重要性和珍贵性。
接下来,诗人提到李仲镇作为宰相,调度官吏制作锦绣,体现了他在治理国家方面的才干。这一句也表达了曹勋对李仲镇的钦佩和赞美。
然后,诗句转向李仲镇对民情的关心。曹勋称赞李仲镇每次访问民情都能带来愉悦,显示了他对民生的重视和关怀。这一句也体现了李仲镇治理国家的能力和品德,他深入民间了解民情,从而能更好地领导国家。
最后,诗人提到他们的故乡与贤者,表示自己和李仲镇都来自同一个地方,因此在北首(指北方)重登临,意味着期待与李仲镇再次相见和交流。这一句也流露出对家乡和贤者的怀念之情,并显露出他们对于文化交流的重视。
整首诗词通过展示友情、赞美李仲镇的才干和品德,以及对故乡和贤者的思念,展现了作者的情感和对友谊、治国理政的理解。这首诗词既传递了作者的情感,又展示了对李仲镇的敬仰和对友情的珍视,同时也弘扬了儒家文化中的忠诚、仁爱和关怀民生的价值观念。
曹勋(1098—1174)字公显,一字世绩,号松隐,颍昌阳翟(今河南禹县)人。宣和五年(1123),以荫补承信郎,特命赴进士廷试,赐甲科。靖康元年(1126),与宋徽宗一起被金兵押解北上,受徽宗半臂绢书,自燕山逃归。建炎元年(1127)秋,至南京(今河南商丘)向宋高宗上御衣书,请求召募敢死之士,由海路北上营救徽宗。当权者不听,被黜。绍兴十一年(1141),宋金和议成,充报谢副使出使金国,劝金人归还徽宗灵柩。十四年、二十九年又两次使金。孝宗朝拜太尉。著有《松隐文集》、《北狩见闻录》等。他的诗比较平庸,但有几首使金诗颇值得注意。...
曹勋。曹勋(1098—1174)字公显,一字世绩,号松隐,颍昌阳翟(今河南禹县)人。宣和五年(1123),以荫补承信郎,特命赴进士廷试,赐甲科。靖康元年(1126),与宋徽宗一起被金兵押解北上,受徽宗半臂绢书,自燕山逃归。建炎元年(1127)秋,至南京(今河南商丘)向宋高宗上御衣书,请求召募敢死之士,由海路北上营救徽宗。当权者不听,被黜。绍兴十一年(1141),宋金和议成,充报谢副使出使金国,劝金人归还徽宗灵柩。十四年、二十九年又两次使金。孝宗朝拜太尉。著有《松隐文集》、《北狩见闻录》等。他的诗比较平庸,但有几首使金诗颇值得注意。
苏幕遮 鸣鹤馀音卷四之。金朝。马钰。中丹田,多玄妙。聚宝池中,五色霞光照。姹女婴儿尽欢笑。炼就金丹,价值千千兆。服一粒,馨香妙。换骨抽胎,万病消除了。返老还童年又少。快乐逍遥,倚定岩溪晓。
东乡道中苦雨。明代。郭之奇。我行循秋意,朝朝率西浒。入山本自深,况复穿林薮。谁携南浦云,尽作东乡雨。弥旬见伏阴,每旦风雷怒。岩阿少剩藏,烟霭相倾吐。幽壑染黄精,疑是千山乳。万象纷凄其,历乱谁堪主。柳懒如欲眠,竹醉犹解舞。山鸟无一飞,山人多闭户。谁怜万里客,独行何踽踽。所嗟行路难,雨行倍辛苦。目断岭南峰,迷离安可数。
清平乐(己卯长至作)。宋代。毛滂。流光电急。又过书云日。旧是天津花下客。老对山青水碧。而今转惜年华。迟阳为缓西斜。试问东君音信,晓寒犹压梅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