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石阻雨。宋代。李新。茅屋阴多麦化蛾,西山云重雨流禾。未闻因也改其乐,解道虞兮奈若何。身与前村孤堠远,泪随流水一溪多。文章生世元无力,半岁边城伴枕戈。
《青石阻雨》是宋代诗人李新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贫穷而艰苦的生活环境,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无奈和对艺术创作的困扰。
诗中的“茅屋阴多麦化蛾,西山云重雨流禾”描绘了茅屋的阴暗和蛾子在茅屋中飞舞的景象,以及西山上云重雨密,农田中禾苗被雨水浸润的景象。这些描写中流露出一种阻碍和困扰的氛围,暗示了作者生活贫困、艰辛的境况。
接下来的两句“未闻因也改其乐,解道虞兮奈若何”表达了作者对改变困境、寻求快乐的渴望,但又感到束手无策。这里的“解道虞兮”指的是求解困境的办法,暗示作者对于改变现状的无奈和困惑。
诗的后半部分,“身与前村孤堠远,泪随流水一溪多。文章生世元无力,半岁边城伴枕戈”描述了作者孤独而边远的境况。前村的孤堠和泪水随流水一溪而多,表达了作者内心的伤感和无奈。最后两句“文章生世元无力,半岁边城伴枕戈”则表达了作者对于自己文学创作的无力感,以及在边城度过的半年时间中与战争伴随而来的不安和痛苦。
整首诗意蕴含着作者对于贫穷和困境的反思和无奈,以及对于改变现状和追求艺术的渴望。通过描绘生活的艰辛和内心的痛苦,诗人表达了对于人生困境的深刻思考和对于艺术创作的挣扎与苦恼。
宋仙井人,字元应。哲宗元祐五年进士。刘泾尝荐于苏轼。累官承议郎、南郑丞。元符末上书夺官,谪遂州。徽宗大观三年赦还。有《跨鳌集》。...
李新。宋仙井人,字元应。哲宗元祐五年进士。刘泾尝荐于苏轼。累官承议郎、南郑丞。元符末上书夺官,谪遂州。徽宗大观三年赦还。有《跨鳌集》。
湖光山色楼口占四首 其二。元代。于立。团团绿树野人家,一道官河紫楝花。柳外时时啼布谷,林间轧轧响缫车。
赣州。明代。林弼。赣州驿下舣轻舠,芳杜幽兰满近皋。水合双溪飞驾阔,城依列嶂画楼高。百年中土归图籍,万里南天振羽毛。吟眺未阑还解缆,凉风细浪晚颾颾。
送卫真晏太丞。宋代。韩维。才名宰相子,二十取辞科。得县古称厉,登楼朝见涡。疲民劳赋役,静理足弦歌。八桧仙祠在,知君秀句多。
渡汶河。南北朝。邹浩。旧来纸上得河名,今日横过彻底清。浚治早经神禹手,若为汩汩尚西行。
严公解相还豫章追送淞陵作三首 其一。明代。皇甫汸。古来开阁自平津,几见功成得奉身。逸老特蒙优诏赐,乞骸何用屡书陈。东都饮饯辞供帐,南驿乘符速去轮。归到宜春酒应熟,散金惟欲会乡人。
仲秋送人之塞上。明代。王恭。河洲始鸣雁,白露沾我衣。念子背乡国,秋风度金微。举头见黄叶,倏忽四散飞。如彼远游子,飘泊何当归。人生无百年,会面安可希。行当慎霜霰,皓首以为期。
糖多令/唐多令。宋代。王洧。雁荡接台山。秋来最好看。寿星明、高现云端。八月初弦三日里,□二老、福人间。玉节近天颜。东西两路安。祝苍松、节劲根蟠。相汉元勋萧第一,留次位、著曹参。
奉和七夕宴两仪殿应制。唐代。苏颋。灵媛乘秋发,仙装警夜催。月光窥欲渡,河色辨应来。机石天文写,针楼御赏开。窃观栖鸟至,疑向鹊桥回。
云中曲八首 其六。明代。卢楠。大将遥分西顾忧,鱼肠宝剑雪花流。阴风漫捲贤王阵,白纛看麾木叶楼。
余患肺病徐子苍寄诗问安次韵答之 其一。明代。陈镒。径竹猗猗绿似云,满阶凉影石苔新。故人远寄相思句,应念山中老病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