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杂兴。宋代。李廌。昔喜马少游,我马仍款段。古云末路难,百里九十半。与尔皆调饥,欲速辄愈缓。长鸣徒劳尔,终愧籋云汗。
《秋日杂兴》是宋代李廌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秋天的日子,我曾经喜欢骑着马四处游玩,而现在我的马儿却变得懒散。古人说,行将到达终点的时候往往困难重重,百里行程到了九十里就变得犹如半途而废。我和你们都感到饥饿,但越是急于前进,进展却越加缓慢。我长时间的呼唤只是白费力气,最终只能愧对汗马功劳。
这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表达了一种无奈和沮丧的情绪。诗中的"马"可以被理解为诗人自己,他曾经充满激情地追逐梦想,但如今却感到疲惫和困顿。诗人用"百里九十半"形容遇到困难时进展的缓慢,传达了生活中面对挑战时的无奈和焦虑。最后两句"长鸣徒劳尔,终愧籋云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的失望和自责,他意识到自己的努力似乎是徒劳无益的。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展示了人们在面对困境时常常感到的无奈和挫折,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忧伤和矛盾心理。通过描写个人经历,诗人抒发了对生活中种种困境和冲突的思考和感慨。这种抒发情感的方式使得这首诗具有普遍的共鸣力,让读者能够在其中找到共鸣和安慰。
李廌(zhì)(1059-1109) 北宋文学家。字方叔,号德隅斋,又号齐南先生、太华逸民。汉族,华州(今陕西华县)人。6岁而孤,能发奋自学。少以文为苏轼所知,誉之为有“万人敌”之才。由此成为“苏门六君子”之一。中年应举落第,绝意仕进,定居长社(今河南长葛县),直至去世。文章喜论古今治乱,辨而中理。...
李廌。李廌(zhì)(1059-1109) 北宋文学家。字方叔,号德隅斋,又号齐南先生、太华逸民。汉族,华州(今陕西华县)人。6岁而孤,能发奋自学。少以文为苏轼所知,誉之为有“万人敌”之才。由此成为“苏门六君子”之一。中年应举落第,绝意仕进,定居长社(今河南长葛县),直至去世。文章喜论古今治乱,辨而中理。
王氏节妇。元代。赵孟頫。夫妇人伦之大者,夫死宁容有二天。矧是簪缨闲姆训,故应诗礼得家传。何须断耳徒惊俗,只是持身巳自贤。年少寡居今白发,为君重赋柏舟萹。
侯家鹧鸪。唐代。郑谷。江天梅雨湿江蓠,到处烟香是此时。苦竹岭无归去日,海棠花落旧栖枝。春宵思极兰灯暗,晓月啼多锦幕垂。唯有佳人忆南国,殷勤为尔唱愁词。
临江仙·春景。宋代。晁补之。绿暗汀洲三月暮,落花风静帆收。垂杨低映木兰舟。半篙春水滑,一段夕阳愁。灞水桥东回首处,美人新上帘钩。青鸾无计入红楼。行云归楚峡,飞梦到扬州。
赵介卿见简解嘲二首。宋代。陈造。复合朱楼绣箔褰,蕙兰风处各婵娟。诗翁它日扬州梦,回施京华美少年。
长门怨。清代。袁佑。沈沈宫漏夜无声,半卷珠帘见月明。谱出《霓裳》供奉曲,避人花下自吹笙。
次韵王省干 其一。宋代。陈造。南橘合嘉颂,为枳缘踰淮。黄浊转眼涸,一昨瀰两涯。志士抱根柢,千古容兴怀。后生事虫篆,蚁穴鏖檀槐。
秘书省冬夜宿直寄怀李德素。宋代。黄庭坚。曲肱惊梦寒,皎皎人牖下。出门问何祥,岑寂省中夜。姮娥携青女,一笑粲万瓦。怀我金玉人,幽独秉大雅。古来绝朱弦,盖为知音者。同床有不察,而况子在野。独立占少微,长怀何由写。
又以堰事滞留姜主簿学父载酒相劳於离堆新繁。宋代。程公许。穿江慨奉守,瞻岷怀子长。成书著不刊,明德益难忘。千载志尚友,百进而职劝相。每负伐檀耻,欲期尽心偿。笼石饱满冬霁,云车喧春阳。经始愧前哲,悯劳得仇香。选胜山水窟,浣我冰雪肠。飞幰集诸彦,引睇周作荒。暖翠凝黛面,晴云抹川梁。清歌劝引满,佳趣殊未央。举头万仞雪,中有千斯仓。采薇亦劳止,薄敛恐未遑。何当洗甲兵,无以累庙堂。文移宽郡邑,靴鞭却藩方。源清流乃浚,叶瘁根必伤。念此意惝怳,凭高歌慨慷。不如邀飞仙,更与酹一觞。
江城子 同李五岳、周长卿、焦不害、茂潜饮亭亭馆。明代。俞彦。秦淮杨柳澹垂烟。雨余天。弄晴妍。行到画楼,十二锦屏联。人面桃花相映好,金粉地,艳阳年。曲拦幽径隐亭轩。肆芳筵。倚琼仙。最是殚人,心绪总堪怜。含恨含情低絮语,香冷后,月华前。
送陕州王司马建赴任(建,善诗者)。唐代。白居易。陕州司马去何如,养静资贫两有馀。公事闲忙同少尹,料钱多少敌尚书。只携美酒为行伴,唯作新诗趁下车。自有铁牛无咏者,料君投刃必应虚。
春江渔父词同半查作。清代。马日琯。五湖三泖烟波宅,燕子来时春水碧。莼丝采罢荇丝牵,隔岸桃花红欲滴。蓑笠由来是水仙。鸬鹚鸂鶒伴闲眠。青山倒影低昂见,潮落潮生不计年。篷窗沽酒空蒙里,一声渔笛沧浪起。纶竿收得寂无人,明月烟江照千里。
挽左南孙。。陈三立。结邻湖曲笑啼同,酒圣诗豪落眼中。出管名山非俗吏,竟戕狂药问天公。陪游忍忆僧床对,娱老翻悲子舍空。剩检遗编侪作者,流传犹识故家风。
杂体诗 王侍中粲怀德。南北朝。江淹。伊昔值世乱。秣马辞帝京。既伤蔓草别。方知枤杜情。崤函荡丘墟。冀阙缅纵横。倚棹泛泾渭。日暮山河清。蟋蟀依素野。严风吹枯茎。鹳鹢在幽草。客子泪子零。去乡三十载。幸遭天下平。贤主降嘉赏。金貂服玄缨。侍宴出河曲。飞盖游邺城。朝露竟几何。忽如水上萍。君子笃恩义。柯叶终不倾。福履既所绥。千载垂令名。
感秋。金朝。周昂。秋气入行帐,愁人中夜知。鸡声与人语,耿耿异常时。清晨起危坐,感难不自持。羲和驭飞毂,往返无停期。春草如昨日,已复悲离离。顾谓镜中发,尔衰安得迟。结束媚鞍马,荒山去委蛇。黄花泫宵露,绿野含晨曦。吾事久不谐,悠悠随所之。有怀南涧约,敢赋北山诗。
夜坐弹离骚。元代。耶律楚材。一曲离骚一椀茶,个中真味更何加。香销烛烬穹庐冷,星斗阑干山月斜。
己亥杂诗 其一。清代。黄遵宪。我是东西南北人,平生自号风波民。百年过半洲游四,留得家园五十春。
上周柳塘太守。明代。赵志科。帝城遥望十千里,炎岛来苏百万家。潮鳄先驱韩子笔,棠阴正憩召公车。海天日暖鱼龙化,琼岭春融草木华。台阁经纶原有待,台星暂与照天涯。
九华惊觉,又偷承雨露,羞匀春色。岸蓼汀苹成色界,未必天香人识。粉涴脂凝,霜销雾薄,娇颤浑无力。黄昏月掩,山城那更闻笛。
应是未了尘缘,重来迟暮,草草西风客。莺燕无情庭院悄,愁满阑干苔积。宫锦尊前,霓裳月下,梦亦无消息。嫣然一笑,江南如此风日。
念奴娇(秋日牡丹)。宋代。彭泰翁。 九华惊觉,又偷承雨露,羞匀春色。岸蓼汀苹成色界,未必天香人识。粉涴脂凝,霜销雾薄,娇颤浑无力。黄昏月掩,山城那更闻笛。应是未了尘缘,重来迟暮,草草西风客。莺燕无情庭院悄,愁满阑干苔积。宫锦尊前,霓裳月下,梦亦无消息。嫣然一笑,江南如此风日。
三次韵寄戴祖禹。宋代。戴表元。同分剡溪派,自喜小王书。野服调骁马,浓香薰蠹鱼。岁时趋阙里,早晚上公车。与我真兄弟,风流但不如。
生查子。宋代。晏几道。金鞭美少年,去跃青骢马。牵系玉楼人,绣被春寒夜。消息未归来,寒食梨花谢。无处说相思,背面秋千下。
王明府园亭。明代。戚继光。久忆池亭胜,今来览物华。松篁开晚径,鸟雀浴晴沙。地即谈玄宅,人疑辋水家。独怜幽意惬,不惜醉流霞。
和蟫窟棉兰移居韵 其二。清代。施士洁。如君能办买山赀,王屋愚公亦可移。愿唱鹭门归隐曲,共吟蟫窟落成诗。元龙楼上人何在,朱鸟窗前客未窥。笑我国于蜗角左,厌厌新妇闭车帷。
山庄。元代。陈樵。涧中薏苡绿如蓝,枸杞黄精满屋山。扫叶僧将猿共爨,卖花人与蝶俱还。云生石笋埋双树,雨引银涎过八塼。林下四时春不去,浇花采药送飞年。
临河道中。宋代。黄庭坚。村南村北禾黍黄,穿林入坞岐路长。据鞍梦归在亲侧,弟妹妇女笑两厢。甥侄跳梁暮堂下,惟我小女始扶床。屋头扑枣烂盈(左豆右斗),嬉戏欢争挽衣裳。觉来去家三百里,一园兔丝花气香。可怜此物无根本,依草著木浪自芳。风烟雨露非无力,年年结子飘路傍。不如归种秋柏实,他日随我到冰霜。
早出安定门。明代。杨士奇。结束出门行,鸡鸣夜过半。长衢骤车马,明星烂河汉。霜压紫貂轻,风掠微醺散。自无匡直才,敢发驱驰叹。
小园。宋代。陆游。松菊仅三亩,作园真强名。驯禽惊不去,熟果坠无声。倦就盘陀坐,闲拈楖栗行。茅亭亦疏豁,凭槛看春耕。
秋日燕邸咏怀十诗各系以题 其四 卜邻。明代。郭之奇。泉石辍初游,京华复偃蹇。故人减畴昔,相聚倍缱绻。旅居易卜邻,言谈庶不远。咫尺通寝兴,披衣互相饭。所言惟丘壑,一志嘉肥遁。将结故山庐,白首终往返。乐此素心人,欣欣日可晚。
柳梢青·春感。宋代。刘辰翁。铁马蒙毡,银花洒泪,春入愁城。笛里番腔,街头戏鼓,不是歌声。那堪独坐青灯。想故国、高台月明。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
金刚随机无尽颂·法界通花分第十九。宋代。释印肃。大千堆七窦,不及黄头老。刹刹等微尘,当□日杲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