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侯彦明惠白莲栽。宋代。张栻。添得湖光百亩余,湖边早已成菰蒲。更移玉井峰头种,还有花开十丈无。
《谢侯彦明惠白莲栽》是宋代张栻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湖光增添百亩之余,
湖边早已长满菰蒲。
更将白莲栽植玉井峰,
花开盛放十丈无遗。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美丽的湖泊景色。诗人欣赏湖光的美丽,湖边的菰蒲长得茂盛。然后,诗人进一步提到在湖边的玉井峰上栽种了许多白莲花,花朵绽放的壮观景象无法用十丈的距离来衡量。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展现了湖光和花朵的美丽。诗人运用生动的描写,将读者带入了一幅湖光明媚、花朵盛开的画面。诗词中的湖光百亩余,菰蒲茂盛,以及花开十丈无遗的描绘,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湖泊景色的宏伟和壮丽。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诗人借以抒发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展示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同时,通过将白莲栽种在玉井峰上,诗人给予了这首诗词一种超越常态的意象。白莲花作为纯洁、高尚的象征,与湖光和菰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白莲花盛开于高山之巅,更显得其高贵与美丽。这种意象的设置,不仅丰富了诗词的意境,也传递出一种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追寻的情感。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湖光、菰蒲和白莲花的描绘,展示了自然界的壮丽和美丽,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之情。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中的细节,诗人将读者带入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同时也反映出人们对高尚、纯洁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张栻(1133年9月15日——1180年3月22日)字敬夫,后避讳改字钦夫,又字乐斋,号南轩,学者称南轩先生,谥曰宣,后世又称张宣公。南宋汉州绵竹(今四川绵竹市)人,右相张浚之子。南宋初期学者、教育家。南宋理宗淳祐初年(1241年)从祀孔庙,后与李宽、韩愈、李士真、周敦颐、朱熹、黄干同祀石鼓书院七贤祠,世称石鼓七贤。...
张栻。张栻(1133年9月15日——1180年3月22日)字敬夫,后避讳改字钦夫,又字乐斋,号南轩,学者称南轩先生,谥曰宣,后世又称张宣公。南宋汉州绵竹(今四川绵竹市)人,右相张浚之子。南宋初期学者、教育家。南宋理宗淳祐初年(1241年)从祀孔庙,后与李宽、韩愈、李士真、周敦颐、朱熹、黄干同祀石鼓书院七贤祠,世称石鼓七贤。
人来说岭南事,怅然述怀。清代。钱澄之。半年庾信梦,消息竟全虚!百粤应难去,双峰从此居。也闻称正朔,何计觅乘舆!羡尔云中翼,因风寄帛书。
和萧伯和韵。宋代。杨万里。桃李何忙开又零,老怀易感扫还生。略无花片经人眼,谁道春风不世情。睡去恐遭诗作祟,愁来当遣酒行成。子能觅句庸非乐,未必胸中有不平。
和沈休文双溪八咏 其二。元代。戴良。会圃临春风,春风弄新阳。驱烟入间户,卷雾出虚堂。响谷鸟将韵,穿林花度香。逶迤动中闺,骀荡经洞房。逐舞轻靡袖,传歌低绕梁。所悲金玉躯,遂烁佳丽场。时拂孤鸾镜,星鬓视飘扬。
杂曲歌辞·前有一尊酒行二首。唐代。李白。春风东来忽相过,金尊绿酒生微波。落花纷纷稍觉多,美人欲醉朱颜酡。青轩桃李能几何,流光欺人忽蹉跎。君起舞,日西夕,当年意气不肯倾,白发如丝叹何益。琴奏龙门之绿桐,玉壶美酒清若空。催弦拂柱与君饮,看朱成碧颜始红。胡姬貌如花,当炉笑春风。笑春风,舞罗衣,君今不醉欲安归。
仙涌山。宋代。方信孺。龙伯何年钓巨鳌,两峰漂荡入洪涛。人间灵迹无寻处,仙涌罗浮相对高。
次颜长道韵送傅倅。宋代。苏轼。两见黄花扫落英,南山山寺遍题名。宗成不独依岑范,鲁卫终当似弟兄。去岁云涛浮汴泗,与君泥土满衣缨。如今别酒休辞醉,试听双洪落后声。
别刘参藩觐国之任武昌。明代。韩上桂。校文曾许共燃藜,宝剑将分思倍凄。好士定容鹦鹉赋,采芳还惜鹧鸪啼。洞庭波阔天真远,巫女云高日未低。赤芾早誇藩岳贵,相思知不隔云泥。
寒食书事。宋代。赵元镇。 寂寞柴门村落里,也教插柳记年华。禁烟不到粤人国,上冢亦携庞老家。汉寝唐陵无麦饭,山溪野径有梨花。一樽径籍青苔卧,莫管城头奏暮笳。
送王子善移江津酒官一首。宋代。冯时行。相看相别意何如,见事蜂生正要渠。挽袖一杯山月上,凝眸十里峡风徐。衣冠苗裔烟尘际,京洛风流咳唾余。自此情愁欺老得,逢群重见为驱除。
贺新郎 谒梅花和尚墓十三用前韵。清代。陈维崧。古碣穿云罅。奠幽坟、聊供蒲笋,奚烦脯鲊。摇曳疏花三四本,雪魄冰魂光射。墓正嵌、横斜之下。隧道藓皆纯铁色,扪断螭齾兽碑文怕。薜荔黑,墙阴挂。萧萧小院空香洒。指高原、一抔云水,此中有画。一自赵家陵阙燬,极目西风石马。总分付、浙江潮打。只有岿然斯冢在,落梅风、捲散樵苏者。英满地,衫堪藉。
题应天寺。宋代。齐廓。宝势耸如飞,檐牙照锦翚。路盘危磴出,僧触断云归。万井分尘界,千岩在目围。浮生枉多事,到此合忘机。
上巳。宋代。陆游。残年登八十,佳日遇重三。帘幙低新燕,房栊起晚蚕。名花红满舫,美酝绿盈甔。春事还如昨,衰怀自不堪。
某启:
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答司马谏议书。宋代。王安石。 某启: 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