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日馆

就日馆朗读

《就日馆》是宋代王珪的一首诗词。这首诗以描绘春天的景象为主题,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思考。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高原春霁荡妖氛,
使馹重来路始分。
虽远长安初见日,
渐亲冀北已瞻云。
东风未破胡天冻,
芳草应连紫陌薰。
早晚旅魂还旧斡,
晨钟一到玉关闻。

诗意和赏析:
诗的开篇写道“高原春霁荡妖氛”,描绘了春季的高原风光,清澈的天空消散了寒冷的气息,使人感到心情舒畅。接着,诗中提到“使馹重来路始分”,暗示着一位重要人物的到来,预示着喜讯即将传来。

接下来的几句描述了作者的所见所感。尽管离长安很远,但当春天到来时,阳光初现之时,作者已经能够看到那个城市的轮廓,这种渐渐亲近的感觉让他对冀北的风景也开始感到亲切。这种意象的转换,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远方家乡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反映了游子漂泊他乡的心境。

诗的后半部分描绘了早春时节的自然景观。尽管春风还没有完全吹散北方的寒冻,但芳草已经开始和紫陌的香气相互交织,预示着春天即将来临。这里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对比,以突出春天的渐近和希望的到来。

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旅途归来的期盼和喜悦。他期待着晨钟的敲响,因为这意味着他即将抵达目的地——玉关。这里的“旅魂”暗指作者的旅行心志,而“玉关”则象征着归途和家乡。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抒发了作者离乡背井的心情和对归途的渴望。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春天的景象,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和游子的心境交织,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旅途归来的期盼。同时,诗中运用了一些意象的对比,使整首诗显得生动而富有层次感。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王珪

王珪(1019年—1085年6月12日),字禹玉,北宋名相、著名文学家。祖籍成都华阳,幼时随叔父迁居舒州(今安徽省潜山县)。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王珪进士及第,高中榜眼。初通判扬州,召直集贤院。历官知制诰、翰林学士、知开封府等。哲宗即位,封岐国公。旋卒于位,年六十七,赠太师,谥文恭。王珪历仕三朝,典内外制十八年,朝廷大典册,多出其手。自执政至宰相,凡十六年,少所建明,时称“三旨相公”。原有文集百卷,已佚。《四库全书》辑有《华阳集》四十卷。...

王珪朗读
()

猜你喜欢

自入华山居,关东相见疏。瓢中谁寄酒,叶上我留书。

巢鸟寒栖尽,潭泉暮冻馀。长闻得药力,此说又何如。

()
千丈岩头一点红,春风吹落浅莎中。
山僧倚杖移时去,说似溪边采药翁。
()

春风处处竞繁华,桃李无言亦好花。
独有高人爱高洁,肯冲冰雪到山家。

()
()

黄河城下水澄澄,送别秋风似洞庭。李白形骸虽放浪,并州豪杰未凋零。

十年道路双蓬鬓,万里乾坤一草亭。八月崤陵霜树老,伤心休折柳条青。

()

龙驭时巡幸北京,属车侍从鲁诸生。周庐未彻黄茅起,磴道新开辇路平。

星拱紫垣严宿卫,天临华盖肃行旌。马卿素有凌云志,应有词章颂圣明。

()

锦鳞衔饵出清涟,暖日江亭动鲙筵。叠雪乱飞消箸底,

散丝繁洒拂刀前。太湖浪说朱衣鲋,汉浦休夸缩项鳊。

()

桐风吹月乌啼井,蟾波湿露沉云影。素丝牵玉转泉华,美人睡觉燕支冷。

银钩挂帘北窗晓,翠鬟临镜双鸾小。黄衫少年望不来,寂寂庭阶满春草。

()

钞掠民何赖,孤穷痛不禁。江山惨寒色,鸿雁有哀音。

白发三年病,青霄万里心。路迷尘冉冉,肠断暮骎骎。

()

天柱峰前百八盘,君行支策几回看。白云不散金银气,苍雪长飘桧柏寒。

玉检何年封洞穴,琅璈中夜上星坛。乘麟可驭灵风急,应向南岩驻羽冠。

()
处仲恰如王眼目,了翁旧识蔡精神。
尽教识尽公卿相,不愿公卿属个人。
()
年来高兴满蓴丝,寒薄春风骀荡时。
稍见燕脂开杏萼,已闻香雪烂梅枝。
老逢乐事心犹壮,病得新诗和更迟。
何日联镳向金谷,拟追仙翼到瑶池。
()
昔年在俗,常用心机。
挑生剜死为谁。
欢喜冤家,惹得一向遇痴。
恰如飞蛾投火,身焦烂、犹自迷迷。
()
群鱼一何微,仅比毛发大。
嬉游极草草,须鬣自个个。
造物赋群形,偶然如一唾。
吞舟虽云巨,其乐不相过。
()

昨夜城头望牛斗。金气横空作龙吼。朝天尺一鹤飞书,尊前夺我龙头友。风流江左後。青毡旧物曾坚守。念侨居、淮阳九载,闲却丝纶手。花骢欲系无长柳。玉箸频挥翻短袖。凤凰台近月重圆,紫薇花暖香依旧。功名随分有。论交要在知心友。唱阳关、一杯别酒,先祝斯文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