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

扬州朗读

《扬州》是汪元量创作的一首宋代诗词。这首诗以扬州为背景,通过描绘城市景观和抒发个人情感,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离散和时光流转的感慨。

诗词的中文译文:
重到扬州十载余,
画桥雨过月模糊。
后皇庙里花何在,
炀帝隄边柳亦枯。
陂麦青青嘶乱马,
城芜冉冉落群乌。
人生聚散愁无尽,
且小停鞭向酒罏。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扬州为写景背景,展现了诗人对扬州的回忆和思考。诗的前两句描述了作者重返扬州已经过去十多年的情景,描绘了雨后的画桥和月亮被雨水模糊的景象,通过雨水的模糊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记忆的模糊。接下来的两句表达了对历史的思考,皇庙里的花已经不再,炀帝(南宋时的皇帝)隄边的柳树也已经枯萎。这里,皇庙和柳树象征着扬州的昔日辉煌和繁荣,但如今已经逝去。

接下来的两句描写了现实中的景象,陂中的麦田青翠,马嘶声此起彼伏,城中的芜杂草木冉冉生长,成群的乌鸦在其中盘旋。这些景象透露出一种荒凉、寂寥和萧瑟的氛围,与前文中扬州的昔日辉煌形成鲜明对比,也暗示了岁月的变迁和人事的离散。

最后两句表达了人生聚散的无尽愁绪,鞭子停下,停下行进的步伐,停下对人生的思考,转而倾向于痛饮美酒,以逃离思虑和烦忧。这种饮酒的行为可视为一种释放和放松,同时也是诗人对人生烦恼的一种反抗。

总体而言,这首诗以扬州为背景,通过对城市景观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表达了作者对时间流逝、昔日辉煌的思考以及对人生聚散和离别的感慨。诗中的景物描写与内心情感的交融,给人一种凄凉、萧瑟的意境,以及对光阴易逝、人事如梦的深刻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汪元量

汪元量(1241~1317年后)南宋末诗人、词人、宫廷琴师。字大有,号水云,亦自号水云子、楚狂、江南倦客,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琳第三子。度宗时以善琴供奉宫掖。恭宗德祐二年(1276)临安陷,随三宫入燕。尝谒文天祥于狱中。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出家为道士,获南归,次年抵钱塘。后往来江西、湖北、四川等地,终老湖山。诗多纪国亡前后事,时人比之杜甫,有“诗史”之目,有《水云集》、《湖山类稿》。...

汪元量朗读
()

猜你喜欢

禾黍盈畴香,村树映门绿。主人俭且勤,鸡犬常肃肃。

枣熟饷里邻,芋分遍童仆。秋穫敢失时,负穑返茅屋。

()

断芜幽树际烟平。山外又山青。天南海北知何极,年年是、匹马孤征。看尽好花成子,暗惊新笋抽林。

岁华情事苦相寻。弱雪鬓毛侵。十千斗酒悠悠醉,斜河界、白日云心。孤鹤尽边天阔,清猿咽处山深。

()
阡陌经行早布春,承明天语耳亲闻。
诗情本自凌康乐,墨妙何劳法右军。
雪后西岑山竞秀,潮来孤屿浪中分。
萱堂扁榜名仁寿,雁序娱亲羡使君。
()

荒园茅塞闭墙隈,多谢西邻借我开。
力课顽僮移断甓,小通幽径养苍苔。
种云无处容桤木,遮日聊须买竹栽。

()

青阳三巳日,佳气九城中。
洛饮传周俗,溱诗载郑风。
停轮浮桂醑,解袂泛兰丛。

()

海藏龙宫五千卷,口角流涎方诵遍。不如烦此六丁神,一日与君推百转。

()
累石欲拟山,附垠爱生竹。
半寻裁方沼,筒水注兹足。
鸂鶒游其内,焉知海鸥浴。
始收春葩丹,修长夏条绿。
()

天河一夜雨,染尽郊原绿。颇怪出山云,时能碍游目。

()

松窗镫焰细,山院雨声秋。梦冷云留榻,天寒雁过楼。

泉流深壑静,钟响夜堂幽。不尽萧疏意,狂吟醉未休。

()
金徒漏永乌犹渴,宝扇风徐雉欲飞。
借问人间传采缕,何如石上拂仙衣。
()

城分流水郭连山,拂露开怀一解颜。令尹关中仙史会,

河阳县里玉人闲。共怜秋隼惊飞至,久想云鸿待侣还。

()

宦涂欲海久沉冥,自念虚为一世人。不向精微穷性理,多于蹇浅敝精神。

休论今古无穷事,且乞江湖自在身。富贵功名付儿辈,一丘一壑任吾真。

()

寝园春祀礼初成,乘月归来信马行。乱石寒流才数里,荒城残漏已三更。

片时僧舍还乡梦,满路山禽唤客声。风景有谁能品藻,谪仙诗句玉壶清。

()

料峭馀寒透裌衣,卷帘休讶燕来迟。多情苦被春催柳,带眼无端觉屡移。

()
芳脸匀红,黛眉巧画宫妆浅。
风流天付与精神,全在娇波眼。
早是萦心可惯。
向尊前、频频顾眄。
()
苍苍古庙映林峦,漠漠烟霞覆古坛。
精魄不知何处在,威风犹入浙江寒。
()

十年里社记情亲,此日同登陌上尘。孔氏家声喧紫禁,王生诗笔健青春。

楩楠定见为梁栋,鱼鸟那知在网纶。礼义扩充儒者事,菜羹疏食任吾真。

()

如我如君者,不妨身晚成。但从时辈笑,自得古人情。

共莫更初志,俱期立后名。男儿且如此,何用叹平生。

()
冯翊南边宿雾开,行人一步一裴回。
谁知此地凋残柳,尽是高欢败后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