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文山诗藁

读文山诗藁朗读

《读文山诗藁》是宋代文人汪元量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一朝禽瘴海,孤影落穷荒。
恨极心难雪,愁浓鬓易霜。
燕荆歌易水,苏李泣可梁。
读到难难际,梅花铁石肠。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悲凉和个人困境的感叹和思考。

诗的开头描述了一个禽鸟迷失在瘴气弥漫的海上,孤独的影子在荒凉之地中沉落。这里的禽鸟可以被视为作者自己,也可以被理解为整个社会或时代的代表。它们在险恶的环境中孤独无助,象征着人们面临的困境和艰难。

接下来的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内心深处的痛苦。他的心中充满了无法消散的恨意,就像积雪一般难以融化。愁苦之情如同浓浓的霜,易于在他的鬓发上凝结。这里的恨和愁既可以是个人的,也可以是对社会现象和境况的反思。

接下来的两句诗提到了燕荆、苏李和可梁,这些名字代表了宋代的文人雅士。他们都以自己的才华和作品在文坛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然而,他们的歌声、泪水和悲叹都无法改变时代的悲凉和社会的困境。这里借用了他们的名字,更加强调了时代的不幸和个人的无力。

最后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于文学的思考和创作的困难。他说读到难难际,意味着他对于文学作品的理解和阅读都充满了困扰和难题。梅花和铁石是常见的意象,梅花代表着坚韧和坚持,铁石则代表着坚硬的心境。这里作者以梅花铁石肠形容自己读诗的内心状态,表达了他在创作中的坚持和探索。

《读文山诗藁》通过描绘禽鸟迷失、个人苦难和时代困境,以及对文学创作的思考和困扰,展现了汪元量对于社会和个人命运的忧虑和反思。这首诗词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传达了作者内心的情感和对于时代的思考,展示了宋代文人的独特审美和才华。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汪元量

汪元量(1241~1317年后)南宋末诗人、词人、宫廷琴师。字大有,号水云,亦自号水云子、楚狂、江南倦客,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琳第三子。度宗时以善琴供奉宫掖。恭宗德祐二年(1276)临安陷,随三宫入燕。尝谒文天祥于狱中。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出家为道士,获南归,次年抵钱塘。后往来江西、湖北、四川等地,终老湖山。诗多纪国亡前后事,时人比之杜甫,有“诗史”之目,有《水云集》、《湖山类稿》。...

汪元量朗读
()

猜你喜欢

日爱南山好,时逢夏景残。白云兼似雪,清昼乍生寒。

九陌峰如坠,千门翠可团。欲知形胜尽,都在紫宸看。

()

安得长材护北州,暂烦儒将拥轻裘。
声名不啻一敌国,功业何须万里侯。
设馆高牙延永昼,猎场飞骑入清秋。

()

谁将碧眼入芳丛,裁就云团欲荡空。岂与世间忙腊月,且随云麓度秋风。

逍遥蓬户宜高士,摇落朱门傲贵公。手里仙人君见否,不曾遮面透罗红。

()

尘埃无处著诗囊,双耳松风万虑忘。墨迹妙传王内史,青袍不负段南阳。

高谈邃古身如寄,回首疲民思倍伤。莫向离筵惜沉醉,卫河东下水茫茫。

()

无尘净渌枕青鸳,个样清虚不似廛。更喜晚来翘白鹭,伴君和我作三仙。

()
紫袍朝士白髯翁,与俗乖疏与道通。
官秩三回分洛下,交游一半在僧中。
臭帑世界终须出,香火因缘久愿同。
斋后将何充供养,西轩泉石北窗风。
()
昨夜西风吹御沟,红摇桂子麝香浮。
蟾宫影散三千界,玉殿根盘第一流。
仙骨知非凡俗相,锦标喜簇少年头。
欲从云外移真种,试向丹梯最上游。
()
昨朝江南客,语子川上亭。
有时飞雨来,不见前山青。
卉萼人未识,鸟响日可听。
既将迟贤者,无使童仆扃。
()
天旆三春发,离宫四月开。
观河怀禹迹,问野见周才。
日气生高岭,云阴拂翠台。
太平叨扈从,文雅愧邹枚。
()
举世悠悠,何妨任、流行坎止。
算是处、鲜鱼羹饭,吃来都美。
暇日扁舟清_上,倦时一枕薰风里。
试回头、堆案省文书,徒劳尔。
()
多君媕雅数论心,文字缘同骨肉深。
别有樽前挥涕语,英雄迟暮感黄金。
()

不数昆明汉武功,和盘托出蕊珠宫。蕉声澈底添新溜,草色连天接远空。

锦石雨花深浅见,蓬山水墨有无中。何人折苇浮杯去,稳坐渔矶下钓筒。

()
玲珑岩畔瞥不瞥,竖起脊梁生铁橛。
无端林下错商量,携手相随入虎穴。
瓮里蓦然失却鳖,个事明明向谁说。
彼时只是此时人,谁知眼里重添屑。
()

壮士性刚决,火中见石裂。杀人不回头,轻生如暂别。

岂知眼有泪,肯白头上发。平生无恩酬,剑闲一百月。

()
琱珉瑳瑳,篆金煌煌。
对扬于庭,是承是将。
星重其晖,日重其光。
观瞻以怪,国有元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