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鹇》是宋代诗人魏野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万里南禽未说珍,
且论得处到来因。
尚书远托谁相寄,
制策登科第一人。
诗意:
这首诗以白鹇为主题,表达了对白鹇的珍贵和赞美之情。白鹇是一种稀有的南方禽鸟,它的美丽和稀缺性使得它成为了人们追求和珍视的对象。诗人通过描绘白鹇的价值和得来之因,表达了对珍贵事物的赞美和追求的渴望。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白鹇的珍贵赞美。首句"万里南禽未说珍"直接点明了白鹇的珍贵,它的价值无法言尽。接着,“且论得处到来因”,表达了对白鹇得到的原因和所在地的思考,强调了其稀有性和来历的神秘感。
接下来的两句"尚书远托谁相寄,制策登科第一人"则引申了诗人对白鹇的赞美,将其比喻为一个特别重要的使者。"尚书"是指古代官职中的一种,表示白鹇承载着非常重要的使命。"制策登科第一人"暗示白鹇在某个重要场合的表现,可能是指白鹇在科举考试中的第一名,突显了其非凡的品质和地位。
整首诗通过对白鹇珍贵性质和特殊地位的描绘,表达了对珍贵事物的追求和尊重。诗人通过简洁而意味深长的语言,给人以启示和思考,同时也展示了他对白鹇的赞美和敬仰之情。
(960—1020)陕州陕县人,字仲先,号草堂居士。不求仕进,自筑草堂,弹琴赋诗其中。真宗大中祥符四年,帝祀汾阴,与表兄李渎同被举荐,上表以病辞,诏州县常加存抚。与王旦、寇准友善,常往来酬唱。为诗精苦,有唐人风格,多警策句。有《东观集》、《草堂集》。...
魏野。(960—1020)陕州陕县人,字仲先,号草堂居士。不求仕进,自筑草堂,弹琴赋诗其中。真宗大中祥符四年,帝祀汾阴,与表兄李渎同被举荐,上表以病辞,诏州县常加存抚。与王旦、寇准友善,常往来酬唱。为诗精苦,有唐人风格,多警策句。有《东观集》、《草堂集》。
题濮村。宋代。李遇。乞与东风十日晴,放教杖屦步云轻。客闲到处俱诗往,春色农时载酒行。别去江山如识面,重来花鸟更关情。一官休羡无毡冷,官冷元来愈觉清。
挽傅仲斐生母李氏。宋代。陈宓。已登椿柏七旬算,终锡花钗九树妆。懿行在人今已矣,西风笳鼓助凄凉。
沈懋学游金陵归杭 其五。明代。顾璘。青山一洗烟华色,徐庾空流怨曲长。才子来观商邑盛,却歌殷武颂汤王。
鲁恭为中牢令,重德化,不任刑罚。袁安闻之,疑其不实,阴使人往视之。随恭行阡陌,俱坐桑下。有雉过,止其旁,旁有儿童。其人曰:“儿何不捕之?”儿言雉方雏,不得捕。其人讶而起,与恭决曰:“所以来者,欲察君之政绩也。今蝗不犯境,此一异也;爱及鸟兽,此二异也;童有仁心,此三异也。久留徒扰贤者耳,吾将速反,以状白安。”
鲁恭治中牟。南北朝。范晔。 鲁恭为中牢令,重德化,不任刑罚。袁安闻之,疑其不实,阴使人往视之。随恭行阡陌,俱坐桑下。有雉过,止其旁,旁有儿童。其人曰:“儿何不捕之?”儿言雉方雏,不得捕。其人讶而起,与恭决曰:“所以来者,欲察君之政绩也。今蝗不犯境,此一异也;爱及鸟兽,此二异也;童有仁心,此三异也。久留徒扰贤者耳,吾将速反,以状白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