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大阅

观大阅朗读

《观大阅》是苏辙的一首诗词,描写了承平时期国家减兵的情景,以及留都一万人的军队参加阅兵的场面。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承平郡国减兵屯,
唯有留都一万人。
票姚将军思出塞,
従横幕府讳和亲。
旌旗不动风将转,
部曲无声马亦驯。
八阵且留遗法在,
未须亲试革车尘。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承平时期的国家减兵情景。在整个国家减少兵员的过程中,只有留在都城的一万人军队得以保留。诗中提到了票姚将军,他渴望出塞作战,但被宫廷阻止,因为他是皇室的亲属。整个阅兵过程中,旗帜不动,风向改变,兵马们静静地站立,没有任何声音。八阵的战术法则仍然保留,但并不需要亲自试验新兵器,因为战争的尘土还没有兴起。

赏析:
《观大阅》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个承平时期的兵员减少的场景,展现了当时的政治和军事氛围。诗中呈现了一种平和而静默的景象,没有战争的喧嚣和杀戮,而是一种减兵的平和氛围。通过表现军队的静止和旗帜的不动,诗词传递出一种安宁与稳定的感觉。

诗中提到的票姚将军则代表了一种渴望出征的情感,他想要去战斗,但却被政治所阻止。这反映了当时朝廷对战争的谨慎态度,更注重维持国家的稳定和和平。八阵的遗法代表了军事智慧和传统,虽然没有亲自试验新兵器,但仍然保留着这些战术法则。

整首诗词通过简短的句子和清晰的描写,展现了一个承平时期的国家军事状况,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政治与军事的关系。它表达了对和平与稳定的渴望,以及对传统军事智慧的尊重。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苏辙朗读
()

猜你喜欢

归来风妒朝花眼。两地离魂吹不散。眼前温密信还疑,背后凄凉安未惯。

一镫暗祝长相见。如此韶光殊不贱。柔云缠梦梦缠心,明月对人人对面。

()

梦醒杏花丛。春寒浅阁钟。近黄昏、便起东风。已过今年三月半,恰只是、雨濛濛。

小胆怯屏空。浓愁敛碧峰。好琴弦、怎被尘蒙。算有多情双燕子,还肯到、旧房栊。

()

赵国佳公子,翩翩又一时。满壶桑落酒,临别重相思。

路绝花骢汗,情深越鸟枝。贤兄烦锁钥,边塞寄安危。

()

片玉情怀,向罨画溪边,惯欹吟帽。教翻箫谱,桃叶春江迎到。

按湘竹、七点排星,趁柔声绕指,填写双调。斜行香墨,洒破蜀笺花鸟。

()

叶落砧声雁叫愁,疏狂无那兴偏悠。身閒分拟随猿鹤,世味何妨应马牛。

芸馆久疏仙桂月,西风又老碧梧秋。升沉漫向君平卜,款段奚囊认酒楼。

()

忆从东国经行处,千里王程尽叆江。疆域虽殊风景似,万山不断到辽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