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广陵道中三首

赴广陵道中三首朗读

《赴广陵道中三首》是一首宋代晁补之创作的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第一首:
醉卧符离太守亭,
离别都弦管记曾称。
淮山杨柳春千里,
尚有多情忆小胜。

诗意:
这首诗词以游历途中的所见所感为题材,表达了作者对离别和回忆的情感。作者醉卧在符离太守亭,意味着他在旅途中疲劳且思绪万千。他回忆起在别都时所听到的弦管音乐,曾经被称赞过。然后,他描述了淮山地区杨柳的春天景色,将其与自己的多情回忆联系起来。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写作者在旅途中的经历和感受,展现了离别和回忆的情感。诗中的符离太守亭、弦管音乐和淮山杨柳都是具体的景物,通过这些景物的描绘,诗人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情感体验。

首先,作者醉卧在符离太守亭,这个场景给人一种疲倦和思绪纷乱的感觉。醉卧可以理解为一种放松和放下束缚的状态,也代表着作者在旅途中的疲劳。符离太守亭是一个具体的地点,为诗词提供了一个背景,同时也展示了作者游历的辛劳与孤独。

其次,诗中提到了离别都时所听到的弦管音乐。这里的弦管是一种古代乐器,代表着诗词中的音乐元素。作者曾经因此音乐而受到赞扬,说明他在别都时曾经有过一段令人欢喜的经历。这种回忆在旅途中唤醒了他的多情之情,使他更加思念过去的胜景。

最后,诗中描绘了淮山地区杨柳的春天景色。杨柳是中国文化中常见的意象,代表着春天和柔情。诗人通过描述杨柳的春天景色,将自己的多情之情与这个美丽的景象联系在一起。这种多情回忆使作者思绪万千,更加强烈地感受到离别的苦痛和回忆的甜蜜。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描绘旅途中的景物和回忆,表达了作者对离别和回忆的情感。诗人通过具体的景物描绘和自己的内心感受,将读者带入了作者的情感世界,使人产生共鸣和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晁补之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晁补之朗读
()

猜你喜欢

帝力护禅林,沧洲侧布金。
楼依水月观,门接海潮音。
开士但软语,游人多苦吟,曾同方丈宿,灯火夜沉沉。
()
制断任公子钓轮,波腾岳立几千寻。
曾郎梦觉方惊险,撒手悬崖死却心。
()
酸风射眼旧沙头,我亦从来两鬓秋。
万里客心惊塞雁,五更归梦化江鸥。
山川信美坐成晚,风景不殊看总愁。
征筑百年无了日,老天亦自厌兵休。
()

鼓角声悲城上头,沈郎怀古一登楼。
下临平楚容回顾,北望神州定欲愁。
叫日征鸿云路冷,嘶风战马塞垣秋。

()

淇澳渭川那复梦,而今天遣出南方。要观大节须霜雪,莫说此君无肺肠。

照水形容殊不恶,临风言语一何长。山僧岂识留连意,千里故人逢异乡。

()

再上峨峰石上眠,青霄皓月枕头边。风生两腋宁知暑,势近三台可问天。

一道泉声真不俗,千年树色总成仙。叮咛从者非容易,信宿烟霞是胜缘。

()

寄尔金山赋,登天莫自歌。恐惊明月去,其柰白云何。

夜棹鲸波急,秋衣蜃气多。凭谁慰摇落,满目是江河。

()

昔年持檄向朔方,九月踏冰渡河梁。夜入铜台天欲雪,北风惨淡沙尘黄。

今年江南秋已半,出送车骑江之阳。江边宾从坐挥汗,赤日挂木鸣蜩螗。

()

邕邕鸣雁复南征,十载栖迟在帝京。黄叶未零寒未应,秋声偏动故乡情。

()

今日从征亦偶然,天宁遐想思悬悬。贪荣不得还山去,须信衰翁未古贤。

()

坐困炎蒸百事慵,对花犹觉野情浓。亭亭不尽淩波意,淡淡初回晕酒容。

眼底西湖非幻景,尊前泰华有奇峰。绿漪清浅香风细,爱护仍愁急雨舂。

()

微醺醒后烬炉香,纸帐寒宵布被凉。岁逼常愁双鬓短,梦回不耐五更长。

欲教夜气涵天性,偏是诗魔扰睡乡。怪底冻鸡啼较早,误人颠倒著衣裳。

()
御史题诗处,山深草木雄。
一番青烧雨,十里锦帆风。
婆饼林间语,山茶叶上红。
明朝入于越。
()
晚日城头落,轻鞍果下凉。
野蜂衔水沫,舟子剥菱黄。
木老识秋气,径幽闻草香。
幅巾聊去检,不作楚人狂。
()

绿章伏剑青铜吼。紫皇夜醉摇星斗。银汉有风波。仙郎休渡河。

上清沦小谪。鸡唱瀛州白。霖雨起苍龙。还来朝帝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