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游方山应诏诗

侍游方山应诏诗朗读

《侍游方山应诏诗》是南北朝时期沈约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清汉夜昭晳。
在寒冷的冬夜,明亮的月光照耀。

扶桑晓陆离。
东方的天空渐渐亮起,大地呈现出五彩斑斓的景象。

发歌摐阳下。
我高声地唱歌,歌声传遍了阳光照耀的大地。

建羽朝夕池。
我建造了一个池塘,供奉着鸟羽,朝夕都有美丽的景色。

摐金浮水若。
金色的头发如同漂浮在水面上一样。

耸跸诏山祗。
我骑着高高的车驾,前往皇帝的山祠。

一沾九霄露。
我与天空相接触,感受到了露水的滋润。

藜藿终自知。
即使是普通的蔬菜,也能自知自足。

这首诗词以南北朝时期的文人士子游山作诗的场景为背景,描绘了作者在清寒的冬夜中,感受到自然的美好与自己的内心世界。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以表现作者的感慨和思考。

作者通过描述夜晚的明亮月光、东方初晓的壮丽景色,以及自己高声歌唱的场景,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热情。诗中的“建羽朝夕池”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倾慕之情,而“摐金浮水若”则是在形容作者的头发,表现出他的自信和自豪。

诗的后半部分,作者骑着车驾前往皇帝的山祠,意味着他受到了皇帝的召唤。他与天空相接触,感受到了露水的滋润,表现了他的身份与地位。最后一句“藜藿终自知”,表达了作者对自身的认识和满足,即使是普通的蔬菜也能自我满足。

整首诗以自然景物和个人感受为主题,展示了作者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与思考,同时也抒发了对自身身份与价值的认知。这首诗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入的思考,展现了南北朝时期文人士子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意义。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沈约

沈约(441~513年),字休文,汉族,吴兴武康(今浙江湖州德清)人,南朝史学家、文学家。出身于门阀士族家庭,历史上有所谓“江东之豪,莫强周、沈”的说法,家族社会地位显赫。祖父沈林子,宋征虏将军。父亲沈璞,宋淮南太守,于元嘉末年被诛。沈约孤贫流离,笃志好学,博通群籍,擅长诗文。历仕宋、齐、梁三朝。在宋仕记室参军、尚书度支郎。著有《晋书》、《宋书》、《齐纪》、《高祖纪》、《迩言》、《谥例》、《宋文章志》,并撰《四声谱》。作品除《宋书》外,多已亡佚。...

沈约朗读
()

猜你喜欢

伏雨收迟。对木奴青小,一树垂垂。东陵旧畦仙种,无此高枝。

攀摘烟梢嫩蒂,响潭水、浣借香荑。连帆估船载,白下廊边,佛手同携。

()

诗思已随春意动,夜衾不怕晓寒新。一枝潇洒无尘涴,半夜高寒对月明。

满斟绿斝安排醉,牢裹乌纱照顾吹。

()
风引仙舟去莫同,自知名愧郭林宗。
倦游偶作连朝住,颇觉临邛费缪恭。
()
莫言人世足悲伤,只为诗情合断肠。
窗槛雨晴湖灩灩,郊墟烟重月茫茫。
梅花调苦愁三弄,竹叶香清泥一觞。
闭户终年嗟局促,不如新雁到衡湘。
()
闺烛无人影,罗屏有梦魂。
近来音耗绝,终日望君门。
()

碧水映丹霞,溅溅度浅沙。暗通山下草,流出洞中花。

净色和云落,喧声绕石斜。明朝更寻去,应到阮郎家。

()
秋光澹岩岫,入谷闻晨钟。
白云嵌紫芝,峰朵开芙蓉。
林香昼自结,夹道罗长松。
沙广草烟薄,溪深花露浓。
()
叔高初过我,风度何玉立,超然众客中,可慕不待揖。
入都多宾友,伯高数来集,质如琮璧润,气等芝兰袭。
晚乃过仲高,午日晒行笠,匆匆遽别去,怅望空怏悒。
有如此三高,青紫何足拾。
()

八十七翁如古佛,山房只共白云居。一闻东土传来法,三校西天译后书。

劫火不烧红舍利,冰池重长碧芙蕖。青城今夜白眉月,似汝招摇出大虚。

()

剥剥啄啄无俗客,清清泠泠多好风。一枕本无忧乐累,何须游宦大槐宫。

()
众壑窅无人,水碓舂空山。
米熟碓不知,青溪响潺潺。
()

湖山翠欲结蒙笼,汗漫谁游夕照中。初语燕雏知社日,

习飞鹰隼识秋风。波摇珠树千寻拔,山凿金陵万仞空。

()

万里东游紫气寒,杖藜随地足盘桓。幔亭云护曾孙宴,石灶金成羽客丹。

吸露一杯分上茗,悬崖千丈挂飞湍。归来莫浪誇新句,社事飘零不忍看。

()

儒者须看万卷书,古人精博固难如。
残编莫惜装褫费,旧迹堪邻缮写初。
轻拨蠹虫文未损,平齐缃帙架无虚。

()
驿路侵斜月,溪桥度晓霜。
短篱残菊一枝黄。
正是乱山深处、过重阳。
旅枕元无梦,寒更每自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