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游方山应诏诗

侍游方山应诏诗朗读

《侍游方山应诏诗》是南北朝时期沈约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清汉夜昭晳。
在寒冷的冬夜,明亮的月光照耀。

扶桑晓陆离。
东方的天空渐渐亮起,大地呈现出五彩斑斓的景象。

发歌摐阳下。
我高声地唱歌,歌声传遍了阳光照耀的大地。

建羽朝夕池。
我建造了一个池塘,供奉着鸟羽,朝夕都有美丽的景色。

摐金浮水若。
金色的头发如同漂浮在水面上一样。

耸跸诏山祗。
我骑着高高的车驾,前往皇帝的山祠。

一沾九霄露。
我与天空相接触,感受到了露水的滋润。

藜藿终自知。
即使是普通的蔬菜,也能自知自足。

这首诗词以南北朝时期的文人士子游山作诗的场景为背景,描绘了作者在清寒的冬夜中,感受到自然的美好与自己的内心世界。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以表现作者的感慨和思考。

作者通过描述夜晚的明亮月光、东方初晓的壮丽景色,以及自己高声歌唱的场景,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热情。诗中的“建羽朝夕池”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倾慕之情,而“摐金浮水若”则是在形容作者的头发,表现出他的自信和自豪。

诗的后半部分,作者骑着车驾前往皇帝的山祠,意味着他受到了皇帝的召唤。他与天空相接触,感受到了露水的滋润,表现了他的身份与地位。最后一句“藜藿终自知”,表达了作者对自身的认识和满足,即使是普通的蔬菜也能自我满足。

整首诗以自然景物和个人感受为主题,展示了作者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与思考,同时也抒发了对自身身份与价值的认知。这首诗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入的思考,展现了南北朝时期文人士子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意义。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沈约

沈约(441~513年),字休文,汉族,吴兴武康(今浙江湖州德清)人,南朝史学家、文学家。出身于门阀士族家庭,历史上有所谓“江东之豪,莫强周、沈”的说法,家族社会地位显赫。祖父沈林子,宋征虏将军。父亲沈璞,宋淮南太守,于元嘉末年被诛。沈约孤贫流离,笃志好学,博通群籍,擅长诗文。历仕宋、齐、梁三朝。在宋仕记室参军、尚书度支郎。著有《晋书》、《宋书》、《齐纪》、《高祖纪》、《迩言》、《谥例》、《宋文章志》,并撰《四声谱》。作品除《宋书》外,多已亡佚。...

沈约朗读
()

猜你喜欢

閒情不与外人知,微有雄心对奕时。半榻青缃何处宿,满园黄叶未曾窥。

自沾白露名花早,偶失金鞭驽马迟。多谢故交长入梦,拟携文字远相师。

()

荔火明玄圃,枝头紫玉团。欲苏司马渴,试进水晶盘。

()
礼毕祀先,香散几筵。
罢舞干戚,收撤豆笾。
()
君王勤俭御经筵,闲却羊车今几年。
白发宫人无职事,海棠花下晒西氈。
()

太极肇判两仪生,其中人为万物灵。
人亦天地一物耳,独以道义超众形。
立为三才中宇宙,发挥天地经人伦。

()
万里连云屡築城,辽东三驾重疲民。
讳人语盗愚何甚,覆辙真同二世秦。
()
别恨绵绵。
屈指三年。
再相逢、情分依然。
君初霜鬓,我已华颠。
()

九译何难致越裳,太平声教陋成康。千年文物储天禄,四海英髦聚国庠。

册府缓留清跸响,儒斋深映赭袍光。侍臣谁草宣和颂,落笔争看立堵墙。

()

平生急难意,怅咏鹡鸰诗。绿水夫渠后,清秋独立时。

王家好兄弟,对尔自怡怡。

()

澹云笼月微黄,柳丝浅色东风紧。夜寒旧事,春期新恨,眉山碧远。尘陌飘香,绣帘垂户,趁时妆面。钿车催去急,珠囊袖冷,愁如海、情一线。
犹记初来吴苑。未清霜、飞惊双鬓。嬉游是处,风光无际,舞匆歌茜。陈迹征衫,老容华镜,欢悰都尽。向残灯梦短,梅花晓角,为谁吟怨。

()

森森戈戟心,尽在皮里著。傍有烂柯人,点破都是错。

()

有鸟西南飞,熠熠似苍鹰。朝发天北隅,暮闻日南陵。

欲寄一言去,托之笺彩缯。因风附轻翼,以遗心蕴蒸。

()

自古皆有死。
徇义良独稀。
奈何燕太子。

()

弥猴镜里三身现,龙女珠中万象开。
未若此轩人散後,水光清泛月华来。

()

桂林古名郡,风俗殊不薄。人才接武兴,往往多卓荦。

洪武壬申冬,我忝持教铎。君在诸生中,有如鸡群鹤。

()

风风雨雨暗江津,愁里青灯照一身。
夜半忽闻江上橹,往来还有未归人。

()

构宇湖山间,飞甍接层霓。杳霭御气浮,中有谟诰辞。

穆穆黄扉宰,造膝承尧咨。殊锡富缃帙,种种琬琰奇。

()
武功太白,去天三百。
孤云两角,去天一握。
山水险阻,黄金子午。
蛇盘鸟栊,势与天通。
()

油地轻绡碧且红,须怜纤手是良工。能生丽思千花外,

善点秾姿五彩中。子细传看临霁景,殷勤持赠及春风。

()

遐哉泰伯,夙景高风。遗兹德壤,焕表圣踪。萧森祝宇,千秋所崇。

于焉稽首,徘徊像容。

()

旭日悬清景,微风在绿条。入松声不发,过柳影空摇。

长养应潜变,扶疏每暗飘。有林时杳杳,无树暂萧萧。

()
此生扰扰事无穷,脱得闲身石火中。
聊种柴桑三径菊,未输严濑一丝风。
()

相印横拖御案前,圣恩暂许帅藩宣。
举幡北阙危三刖,抗疏南床忽十年。
往事凄凉人堕甑,此身空洁鹭栖烟。

()

青松如秧针,植在山之蹊。岂惟娱心目,岁寒以为期。

未饱雨露恩,那识栋梁姿。蓬蒿塞三径,埋没谁复知。

()

添钵过双县,怀人逾半年。痴成卑佛力,穷更累官钱。

雪影沉湖月,花春散岭烟。一经人世路,方信有先鞭。

()

娥娥文简孙,厥云陈恭人。肃雍秉令德,弱笄四教敦。

惟膏不厌鲜,惟兰不厌芬。冰清而玉映,来为君子嫔。

()

采采江蓠步石碉,东望海堤青不断。
故人泮上谁饮酒,尺素不来鱼尾短。
黄子卓牵文更奇,命驾千里赴相思。

()

韬庵功名士,文字兴不浅。少年负盛望,腾跃至贵显。

中间忽垂翼,在野久偃蹇。六十方还朝,乃复丁国变。

()

拄杖重来约。对东风、洞庭张乐,满空箫勺。巨海拔犀头角出,来向此山高阁。尚两两、三三前却。老我伤怀登临际,问何方、可以平哀乐。唯酒是,万金药。劝君且作横空鹗。便休论、人间腥腐,纷纷乌攫。九万里风斯在下,翻覆云头雨脚。更直上、崑崙濯发。好卧长虹陂十里,是谁言、听取双黄鹤。推翠影,浸云壑。

()

泥金小简,白玉连环,牵情惹恨两三番。好光阴等闲。景阑珊绣帘风软杨花散,泪阑干绿窗雨洒梨花绽,锦斓斑香闺春老杏花残。奈薄情未还。

()

晴科酿春温,气候如浊酒。
我虽六尘清,亦若醉一斗。
朝来天风云,高叶聚良久。

()
竹光野色净祠堂,古木千章俨在傍。
矫矫先生竟何在,痴儿犹认石为羊。
()

吾乡大令昔生还,风土蛮荒记最娴。江上愁吟香祖句,不堪回首念家山。

()

破寺寻僧又五年,香花重见昔人贤。壁间高韵迟投老,槽厂行人欲解禅。

谷口白云何处入,溪流黄叶旧时缘。通玄顶上应无憾,满目河山只偶然。

()
去买沔阳船,挂帆上秋水。
别路折垂杨,歌声断肠起。
()

少年多好事,揽辔向西都。相逢狭斜路,驻马诣当垆。

()
()

嗟余双鬓玄者缟,平生爱梅春起早。常愁花落春光老,明月梅花恒比皎。

超山卅里皆种梅,游春客至恣探讨。香海楼前宋梅一,孤芳独抱花尤好。

()

鍊师投老演真乘,像劫空王爪与肱。于总持门通一路,以光明藏续千灯。

从容发口酬摩诘,邂逅持心契慧能。新句得公还有赖,古人诗字耻无僧。

()

上林竹深绿如箦,滃然一片潇湘色。春雨溟濛天际来,净洗琅玕澹空碧。

恍疑白昼鬼神惊,散作碎玉声琮琤。浓深半隐玄豹色,苍翠低含紫凤翎。

()

君不见燕南饥民行且泣,膏泽屯来三百日。蚕沙齧尽木皮空,剉末草根充糗食。

追胥星火县帖严,官不汝怜需税石。人生乡土孰不恋,一殍迫临那得惜。

()

魏有径寸珠,守境无檀子。照车十二乘,何如照千里。

世乏威王贤,孰知天下士。所以饭牛儿,商歌中夜起。

()

朔风鹤氅来湖滨,雪中草树生阳春。浩歌一曲泣神鬼,浮沤万古同天人。

云霞拂袖海岳动,花月在户乾坤贫。鹿门回首忽千里,苍茫独立伤吾神。

()

此身真喜置吾庐,尚有床头一束书。海口潮生知进退,天心月到识盈虚。

已辞朝士还通讯,欲就渔翁更卜居。百里好山俱在眼,只教童子导篮舆。

()

从军朔方久,未省用干戈。只以恩信及,自然戎虏和。

边声动白草,烧色入枯河。每度因看猎,令人勇气多。

()

两厅形迹马牛风,尽日相望杳霭中。恰似蓬山三万里,怀人何处觅诗筒。

()

豹皮茵下百馀钱,刘堕闲沽尽醉眠。

酒病校来无一事,鹤亡松老似经年。

()

津头小吏候旌干,河激高歌举棹欢。天转浮云酸枣决,涛翻斜日具茨寒。

万行归雁风前过,一片征帆树里看。沉璧宣房非汉代,君王无事诏千官。

()

云散岭头光,叶落山形瘦。目断遥空雁不来,正是悲秋候。

雨点水痕圆,风蹙波文皱。顾影徘徊落小池,顿觉人非旧。

()
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
潭在城东二十里,常与泗水增减清浊相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