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王少保遥伤周处士诗

和王少保遥伤周处士诗朗读

这首诗词是南北朝时期庾信所写的《和王少保遥伤周处士诗》。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冥漠尔游岱。
在遥远而荒凉的地方,你游历到了岱山。
凄凉余向秦。
我感到悲凉,向着秦地远去。
虽言异生死。
尽管我们说起不同的生死。
同是不归人。
但我们都是无法回归的人。

昔余仕冠盖。
曾经我身居高官显贵之中。
值子避风尘。
现在我只能与子女避开尘世纷扰。
望乞求真隐。
我期望着能够向真正的隐士请教。
伺关待逸民。
我等待着那些过上逍遥自在生活的人来到我这里。

忽闻泉石友。
突然听到泉水和石头成为了我的朋友。
芝桂不防身。
芝草和桂树的香气弥漫在我身上。
怅然张仲蔚。
我感到忧愁,像张仲蔚一样。
悲哉郑子真。
哀叹啊,郑子真。

三山犹有鹤。
即使是三山之地依然有仙鹤存在。
五柳更应春。
五柳树更应该在春天里舒展枝叶。
遂令从渭水。
于是我前往渭水。
投吊往江滨。
向江边投下吊唁之情。

这首诗词描绘了庾信对庄周处士的思念之情以及对自己境遇的感慨。庾信曾经担任高官,但现在却渴望能够返璞归真,寻找真正的隐士来指导自己。他感到怅然和忧愁,对于郑子真和张仲蔚的遭遇感到悲叹。然而,诗中也流露出对自然的赞美,表达了对仙鹤和五柳树的向往。最后,庾信决定离开渭水,投向江滨,向远方的庄周处士致以哀思。

这首诗词通过对自己身世的思考和对自然的描绘,抒发了庾信内心的情感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它展现了南北朝时期文人士人的情怀和对自然、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也体现了对先贤的敬仰和对人生命运的思索。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庾信

庾信(513—581)字子山,小字兰成,北周时期人。南阳新野(今属河南)人。他以聪颖的资质,在梁这个南朝文学的全盛时代积累了很高的文学素养,又来到北方,以其沉痛的生活经历丰富了创作的内容,并多少接受了北方文化的某些因素,从而形成自己的独特面貌。...

庾信朗读
()

猜你喜欢

燕雪两差池,相兼拂绣帏。
玉楼迷故垒,珠箔见乌衣。
斜讶冲花落,轻疑掠絮飞。
晓寒人未起,还认画梁归。
()

纱帽閒眠背夕阳,几年歌里听沧浪。夜来风雨宣城梦,千里蘼芜满地香。

()

海气扑城城不守,倭奴夜进金山口。铜签半傅鸊鹈膏,刀血斜凝紫花绣。

天生吕生眉采竖,别却家门守城去。独携大胆出吴关,铁皮双裹青檀树。

()

露渚芙蓉次第残,风林桂树不胜寒。青霜素月萧条地,独有黄花耐晚寒。

()

江心突兀应天心,莫则高兮莫测深。鼋听梵音多出没,花含烟雨半睛阴。

风摇古木玄猿笑,月照寒潭万劫沉。随忆十年前夜过,青天白日喜登临。

()

秋尽气乃严,冬初物随敛。独彼桃李花,红白浓以显。

娇媚弄春妍,厚颜不知腼。时气乃以乖,草木亦献谄。

()
颁条京辅近吾君,政术高于召信臣。
道服日斜披鹤氅,药畦春暖步龙鳞。
归朝莫指三年调,化俗应苏一郡人。
愿作淮阳去思颂,与君刊石慰陈民。
()

诏点伶官又采诗,谱翻奇调学来迟。新词半是龙标尉,舞向歌前合《柘枝》。

()
梦冷黄金屋。
叹秦筝、斜鸿阵里,素弦尘扑。
化作娇莺飞归去,犹认纱窗旧绿。
正过雨、荆桃如菽。
()
看尽人间利与名,归来始觉此身轻。
祸机不败漂舟兴,乐事浑输地碓声。
破箧虽无衣可典,寒畦已有芋堪烹。
余年且健贫何害,剩与邻翁醉太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