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咏怀诗 十五

拟咏怀诗 十五朗读

《拟咏怀诗 十五》是南北朝时期庾信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我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拟咏怀诗 十五

六国始咆哮。
纵横未定交。
欲竞连城玉。
翻征缩酒茅。
折骸犹换子。
登爨已悬巢。
壮冰初开地。
盲风正折胶。
轻云飘马足。
明月动弓弰。
楚师正围巩。
秦兵未下崤。
始知千载内。
无复有申包。

译文:

六国刚刚开始咆哮,
纷争交战尚未决定。
欲争夺连城的美玉,
翻山越岭缩回酒茅。
折断的骸骨仍在交换子孙,
登高烧火已经悬挂巢穴。
厚厚的冰刚刚开始裂开大地,
狂风正在折断黏胶。
轻盈的云飘动着马蹄,
明亮的月亮使弓箭摇动。
楚国的军队正在围攻巩县,
秦国的士兵还未攻破崤山。
才知道千年之内,
已经没有申包(指申包令,南朝宋时人,意为无人可依靠)。

诗意和赏析:

《拟咏怀诗 十五》是庾信以咏怀之情创作的一首诗词。诗中通过描述南北朝时期动荡的局势和各国之间的战乱,表达了作者对乱世的感慨和忧虑。

诗的开头提到"六国始咆哮",指的是六国在战乱中开始咆哮、纷争不断。"欲竞连城玉"表达了各国争夺重要城池的欲望,而"翻征缩酒茅"则形象地描绘了军队征战时来回穿梭、疲惫不堪的景象。

诗中还出现了一些象征性的意象。"折骸犹换子"表明为了争斗而牺牲的人们只能通过子孙来延续;"登爨已悬巢"则暗示战乱使人们不得不离开家园;"壮冰初开地"和"盲风正折胶"则分别描述了寒冷的冰雪和狂暴的风雨,象征着战乱给人们带来的苦难。

诗的最后两句"楚师正围巩。秦兵未下崤。"揭示了楚国军队正在围攻巩县,而秦国的士兵还未能攻破崤山,这一情景进一步加深了诗中的动荡和战乱氛围。

诗的结尾"始知千载内。无复有申包。"表达了作者对乱世的认知和感慨,意味着在接下来的千年里,再也没有像申包那样可以依靠的人了。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战乱和动荡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乱世的忧虑和对人们遭受苦难的同情。诗中运用了生动的意象和对比,展示了战乱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不安。这首诗词以其深刻的描写和感人的情感,反映了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的现实,同时也呈现了庾信对乱世的思考和对人性的关怀。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庾信

庾信(513—581)字子山,小字兰成,北周时期人。南阳新野(今属河南)人。他以聪颖的资质,在梁这个南朝文学的全盛时代积累了很高的文学素养,又来到北方,以其沉痛的生活经历丰富了创作的内容,并多少接受了北方文化的某些因素,从而形成自己的独特面貌。...

庾信朗读
()

猜你喜欢

形若槁骸。
心若死灰。
真其实知。
不以故自持。
()

虚空流玉洗,世界纳冰壶。明月几时有,清光何处无。

人心但秋物,天下近庭梧。好在黄华寺,山空夜鹤孤。

()

霜月湿,人睡矮篷秋。惊觉夜深儿女梦,渔歌风起白苹洲。别岸又潮头。

()

泷水泷冈天下奇,翠微深处竟谁知。我来欲傍渔翁宿,鸥鹭閒随钓艇移。

()

秋光一半去无迹,万里阴晴占此夕。书生醉语哦月诗,想见看朱眩成碧。

白公初携佳句归,便觉草露寒沾衣。夜晴兰室亦怀古,领略太白怀玄晖。

()

九月严霜晓渡泸,征南十万握兵符。天垂竺国连真塞,檄过牂牁问笮都。

象教西来传白马,狼烟秋净插雕弧。晒经台傍干戈地,消劫还凭佛力无。

()

世多多才翁,谁识识字农。可人忽来思,劳苦意稠重。

时危幸未死,尊酒得相从。一醉不须辞,毋待漏尽钟。

()

诗狂生性与君同,遗世搜奇兴不穷。见说绿窗娴剑术,白云深处礼猿公。

()

世人何处觅黄芽,此物铅中是我家。铅汞共成真地气,脱胞方始见灵砂。

()
无为本从清静出,知之修炼皆寂默。
大道玄门几百般,不拘东西及南北。
观其形貌欵共语,风云可变龙与虎。
灵源欲访不曾闲,捉得之时为伴侣。
()

南越太后邯郸女,皓齿明眸照蛮土。珊瑚为帐象作床,锦伞高张击铜鼓。

太液池内红芙蓉,自怜谪堕蛮烟中。灞陵故人杳无耗,深宫独看南飞鸿。

()

叹息复叹息,叹息长书空。杀贼五年无寸功,今者又送君从戎。

七星战袍衬金甲,三山尖帽飘猩红。牙旂晓发玉花骢,猛士双剑立西东。

()

莲花池畔暑风凉,玉竹回文宝簟光。贪倚画屏调翡翠,误开金锁放鸳鸯。

轻绡披雾誇新浴,堕髻攲云衒晚妆。笑语女牛私语处,长生殿下月中央。

()

雪晴夜半冷云开,缺月疑从匡顶来。招隐泉边应未卧,遥知两地各徘徊。

()
萧条吏散如堪适,萧洒诗成亦可娱。
王谢异时同惠我,只惭笔力不能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