蟋蟀二首

蟋蟀二首朗读

《蟋蟀二首》是宋代作家白玉蟾的诗作。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白发秋来又几茎,
萍蓬湖海困平生。
三更窗外芭蕉影,
九月床头蟋蟀声。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白玉蟾对时光流逝和生命无常的感慨。诗人以蟋蟀和白发为象征,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和夜晚的安静,传达出对岁月的思考和对生命短暂的感叹。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凝练的语言揭示了人生的无常和岁月的流逝。以下是对每个句子的赏析:

第一句:"白发秋来又几茎",通过白发和秋天的关联,表达了时光的流逝。"几茎"暗示了年龄的增长,暗示了作者对时间的感叹和对生命短暂的认识。

第二句:"萍蓬湖海困平生","萍蓬"指的是漂泊不定的浮萍,"湖海"代表了人生的辽阔和无常。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自己生命的困顿和无奈之感,感叹人生的无常和变迁。

第三句:"三更窗外芭蕉影","三更"指的是夜晚的深夜时分,"芭蕉影"代表着秋天的景象。通过窗外的芭蕉影,诗人描绘了深夜的寂静和孤独,进一步强调了岁月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

第四句:"九月床头蟋蟀声","九月"是秋天的时节,"床头蟋蟀声"代表夜晚的声音。这句诗将夜晚的蟋蟀声与九月的季节联系在一起,传达了诗人对时间的敏感和对生命短暂的感慨。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简练而富有意境的语言,传达了作者对时间流逝和生命短暂的感叹。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和夜晚的寂静,诗人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思考和对生命的珍惜之情。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白玉蟾

白玉蟾(1134~1229),南宋时人,祖籍福建闽清,生于海南琼州,内丹理论家。南宗的实际创立者,创始金丹派南宗,金丹派南五祖之一。生卒年待考,原名葛长庚,本姓葛,名长庚。字如晦,号琼琯,自称神霄散史,海南道人,琼山老人,武夷散人。幼聪慧,谙九经,能诗赋,长于书画,12岁时举童子科,作《织机》诗;才华横溢,著作甚丰。自幼从陈楠学丹法,嘉定五年(1212)八月秋,再遇陈楠于罗浮山,得授金丹火候诀并五雷大法。...

白玉蟾朗读
()

猜你喜欢

梁启超

丁未五月归国,旋复东渡,却寄沪上诸子。

瀚海飘流燕,乍归来、依依难认,旧家庭院。惟有年时芳俦在,一例差池双剪。相对向、斜阳凄怨。欲诉奇愁无可诉,算兴亡、已惯司空见。忍抛得,泪如线。

()
不嫌夫婿丑,亦勿厌深村。
但得一回嫁,全胜不出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