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怀二首。宋代。洪咨夔。素节垂垂杪,衰怀拍拍丛。风乾梧叶白,霜老菊花红。理曲多添瘦,停诗不减穷。出寻空阔处,揩眼送飞鸿。
《秋怀二首》是宋代洪咨夔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素节垂垂杪,
衰怀拍拍丛。
风乾梧叶白,
霜老菊花红。
理曲多添瘦,
停诗不减穷。
出寻空阔处,
揩眼送飞鸿。
诗意: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感慨和思绪。诗中表达了岁月流转、自然变化以及人生的无常之感。
赏析:
首句"素节垂垂杪,"描绘了秋天已经深入到了尽头的景象,素节指的是秋天的节气。衰怀拍拍丛,衰怀意味着年纪渐长,拍拍丛则形容了诗人忧郁的心情。
第二句"风乾梧叶白,霜老菊花红。"通过描绘梧桐树叶的风干和菊花的霜冻,表达了秋天的凋零和衰老之感,同时也暗示了人生的无常和岁月的流转。
第三句"理曲多添瘦,停诗不减穷。"理曲是指整理乐曲,这里意味着作者辛劳奋斗的辛酸和痛苦。停诗不减穷则表达了作者对于自己境遇的无奈和无力改变的感叹。
最后两句"出寻空阔处,揩眼送飞鸿。"描绘了诗人在面对困境和不如意时,选择离开尘世,追寻自由和广阔的天空,将目送飞鸿,表达了对逍遥自在、追求自由的渴望。
整首诗词通过对秋天景象的描绘,以及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表达了作者对于时光流转、生命无常的深切体悟,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由和追求理想的向往。
登百丈山三里许,右俯绝壑,左控垂崖,垒石为磴,十余级乃得度。山之胜,盖自此始。
循磴而东,即得小涧。石梁跨于其上。皆苍藤古木,虽盛夏亭午无暑气。水皆清澈,自高淙下,其声溅溅然。度石梁,循两崖曲折而上,得山门。小屋三间,不能容十许人,然前瞰涧水,后临石池,风来两峡间,终日不绝。门内跨池又为石梁。度而北,蹑石梯,数级入庵。庵才老屋数间,卑庳迫隘,无足观。独其西阁为胜。水自西谷中循石罅奔射出阁下,南与东谷水并注池中。自池而出,乃为前所谓小涧者。阁据其上流,当水石峻激相搏处,最为可玩。乃壁其后,无所睹。独夜卧其上,则枕席之下,终夕潺潺。久而益悲,为可爱耳。
百丈山记。宋代。朱熹。 登百丈山三里许,右俯绝壑,左控垂崖,垒石为磴,十余级乃得度。山之胜,盖自此始。 循磴而东,即得小涧。石梁跨于其上。皆苍藤古木,虽盛夏亭午无暑气。水皆清澈,自高淙下,其声溅溅然。度石梁,循两崖曲折而上,得山门。小屋三间,不能容十许人,然前瞰涧水,后临石池,风来两峡间,终日不绝。门内跨池又为石梁。度而北,蹑石梯,数级入庵。庵才老屋数间,卑庳迫隘,无足观。独其西阁为胜。水自西谷中循石罅奔射出阁下,南与东谷水并注池中。自池而出,乃为前所谓小涧者。阁据其上流,当水石峻激相搏处,最为可玩。乃壁其后,无所睹。独夜卧其上,则枕席之下,终夕潺潺。久而益悲,为可爱耳。 出山门而东十许步,得石台。下临峭岸,深昧险绝。于林薄间东南望,见瀑布自前岩穴瀵涌而出,投空下数十尺。其沫乃如散珠喷雾,目光烛之,璀璨夺目,不可正视。台当山西南缺,前揖芦山,一峰独秀出,而数百里间峰峦高下亦皆历历在眼。日薄西山,余光横照,紫翠重迭,不可殚数。旦起下视,白云满川,如海波起伏。而远近诸山出其中者,皆若飞浮来往。或涌或没,顷刻万变。台东径断,乡人凿石容磴以度,而作神祠于其东,水旱祷焉。畏险者或不敢度。然山之可观者,至是则亦穷矣。 余与刘充父、平父、吕叔敬、表弟徐周宾游之。既皆赋诗以纪其胜,余又叙次其详如此。而其最可观者,石磴、小涧、山门、石台、西阁、瀑布也。因各别为小诗以识其处,呈同游诸君。又以告夫欲往而未能者。
咏画屏风诗二十五首 其三。南北朝。庾信。停车小苑外,下渚长桥前。涩菱迎拥楫,平荷直盖船。残丝绕折藕,芰叶映低莲。遥望芙蓉影,只言水底燃。
十日炉头问酒频,春明回首各风尘。朝携一鹤还青浦,夜扣双龙入紫宸。
霞色蓟门供傲吏,云花天姥卧閒人。中朝手定明堂礼,莫忘襄阳赋有神。
郭方伯以三诗见赠赋此奉答 其三 送屠长卿北上。明代。胡应麟。十日炉头问酒频,春明回首各风尘。朝携一鹤还青浦,夜扣双龙入紫宸。霞色蓟门供傲吏,云花天姥卧閒人。中朝手定明堂礼,莫忘襄阳赋有神。
登悯忠寺阁。金朝。史肃。净宇怀超想,层梯企俊游。喧卑三界尽,制作六丁愁。聚土閒童子,移山老比丘。能除分外见,寸木即岑楼。
饯张都巡。宋代。刘黻。有梅横石涧,庾岭树还同。名更因诗重,心常与月通。期君坚老节,愧我作颓翁。此去天风便,吹归馆阁中。
山堂前庭有奇石数种其状皆与物形相类在此久。宋代。文同。洗濯形容露,剜挑口眼通。试教常点检,每夜定飞空。
高景山夜归。宋代。范成大。伊轧篮舆草露间,夜凉月暗走孱颜。忽逢陂水明如镜,照见沉沉倒景山。
燕邸清宵饮别樽,江湖万里一归人。倚庐独抱皋鱼痛,贻句遥思子建亲。
载笔代言承渥宠,迁乔伫见御朱轮。河桥分手星霜五,岩穴应惭作逸民。
己丑都下予请告南归乡友中翰乐壶邹君携觞别予且示以诗扇近检箧得扇因依韵和之志思也。明代。饶与龄。燕邸清宵饮别樽,江湖万里一归人。倚庐独抱皋鱼痛,贻句遥思子建亲。载笔代言承渥宠,迁乔伫见御朱轮。河桥分手星霜五,岩穴应惭作逸民。
醉图为南坡王时勉。明代。徐庸。罢钓归来不系舟,便沽村酒醉乡游。梦魂只在鸥群里,明月芦花一片秋。
和元可赠别。宋代。薛季宣。惟怜踪迹负平生,愧予秋空万里清。体道信能忘聚散,论交曾复俟将迎。愁多人物输前辈,恨有天公也世情。阳羡买田虽旧约,虞歌喜起欲谁赓。
庚子正月五日晓过大皋渡二首。宋代。杨万里。危沙崩岸欲侵墙,直下清江百尺强。过了笋舆元未觉,忽然回首冷思量。
将之南洋,留别亲友 其一。清代。丘逢甲。一水茫茫络五洲,此行心已遍全球。衣冠异代图王会,书剑平生快壮游。花幔俗探柔佛国,锦袍人上谪仙舟。要知吾道其南意,鲁叟先言海可浮。
游灵洲山。明代。伦以训。江山一梵宇,尘外几仙家。日抱鼋鼍窋,水通星汉槎。虚台横碧落,细路转丹霞。且莫催留滞,中泉可试茶。
送云闲师游淛。元代。傅若金。杖锡违萧水,风帆向武林。海红秋树远,江黑莫钟深。云起通香气,潮来合梵音。亦知无住著,随处得安心。
怨回纥。唐代。皇甫松。白首南朝女,愁听异域歌。收兵颉利国,饮马胡卢河¤毳布腥膻久,穹庐岁月多。雕窠城上宿,吹笛泪滂沱。祖席驻征棹,开帆候信潮。隔筵桃叶泣,吹管杏花飘¤船去鸥飞阁,人归尘上桥。别离惆怅泪,江路湿红蕉。
湘中阻风。宋代。孔武仲。夜泊湖南岸,晓开天北风。愁云来覆渚,白浪起吞空。瓮酒霞将薄,瓶花锦带红。邻舟如隔海,孤坐寂寥中。
南归对客。宋代。汪元量。北行十三载,痴懒身羁孤。勒马向天山,咄咄空踟蹰。穷阴六月内,白雪飞穹庐。冷气刺骨髓,寒风割肌肤。饥餐枣与栗,渴饮酪与酥。弃置勿复言,言之则成迂。前年走河北,荆榛郁丘墟。夜宿古战场,鬼物声呜呜。去年及淮南,黄尘翳行裾。长流漂白骨,满目皆畏途。今年归湖山,乔木依故居。堂前双老亲,粲粲色敷腴。壁间岂无琴,床头亦有书。友朋日过從,可嬉仍可娱。开轩耿晴色,梅花绕庭除。呼儿斫海鲸,新篘酒盈壶。偶尔得生还,相对真梦如。万事一画饼,百年捋髭须。向来误儒冠,今也无壮图。且愿休王师,努力加饭蔬。
水车谣 其三。清代。王家相。被当当,被当当,河枯田岸高于嶂。三步四步五步车,咿咿哑哑声不畅。一步车五人,人人各殊状。瓶中米麦久已空,出无腰襦入无帐。亦知性命悬须臾,且向中田谋馌饷。被当当,被当当。
西江月 其六 茄牛。清代。尤侗。小菜放于牧野,太牢起自田家。樊迟老圃大开衙。演出伯牛司马。入瓮莫愁觳觫,着鞭却喜丫叉。儿童牵线笑喧哗。唱道夕阳来下。
绍兴以后祀五方帝六十首 其四 黑帝降神用《高安》。。宋代。郊庙朝会歌辞。天地闭塞,盛德在水。黑精之君,降福羡祉。洋洋在上,若或见之。齐庄承祀,其敢斁思。
风蝶令·自遣。五代。袁思古。故里知音断,空余爨下桐。飘零何必怨湘东。自是老来吟目犯尘红。往事休重话,生时已不逢。蔬菘一饱竟难容。可见今人无复故人风。
西螺柑 其一。清代。胡承珙。橙黄橘绿一天愁,赖有尝新慰滞留。欲寄书题三百颗,故人多在海西头。
蔡尚书挽词二首。宋代。叶适。总角都鳌头,老生基伏膺。白首参豹尾,后出夸先登。东流看到海,北风忽成冰。茫茫落檐花,穷巷犹短檠。
送刘无竞克逊司门赴召三首。宋代。王迈。更花仅如许,和戎觉又非。边陲风色恶,人物晓星稀。国事迷当局,时贤赴急机。周嫠空愤切,不虑岁无衣。
试笔偶书二首。宋代。曹勋。家住天台水石村,四围都是给孤园。有时桐柏庵中去,归下层峦夕照昏。
齐·潘妃。唐代。孙元晏。曾步金莲宠绝伦,岂甘今日委埃尘。玉儿还有怀恩处,不肯将身嫁小臣。
忧阕还台次韵和道卿学士终丧归集贤旧职见寄。宋代。宋庠。半生多难窜民廛,北阙重来雪履穿。木在沟中宁有间,人从河上更相怜。尘栖绶笥昏馀采,虫食书縢脱故篇。不敢对君重抚臆,孤怀同是一潸然。
北高峰塔。宋代。潘阆。北高峰上塔,竟上最高层。尝谓人难到,何当我独登。天香闻不断,海月见微稜。懒下红尘路,重来恐未能。
和赵主簿韵赋梅花。宋代。项安世。曷日鲜晴后土乾,川原远近踏春寒。诗人不问花开落,为雨为霞总爱看。
菩萨蛮 寒雁。清代。陆蓉佩。玉关风雪连天暗。匆匆只恨流光换。辛苦赋南征。寒塘欲下惊。空江初过雨。吊影悲羁旅。镇日盼春风。归程山几重。
胡笳曲·七拍。宋代。文天祥。忆昔十五心尚孩,莫怪频频劝酒杯。孤城此日肠堪断,如何不饮令人哀。一去紫台连朔漠,月出云通雪山白。九度附书归洛阳,故国三年一消息。
高阳台五首 其一。清代。李慈铭。绛蜡凝榴,香绵卷絮,满天梅雨初飘。潞水盈盈,故人争趁归桡。客中已自伤摇落,况河梁、抒袂魂消。只相思、月堕空墙,酒醒荒郊。山阴此日真如画,有林霏匝岸,水绿平桥。扇影衣香,蘋风十里吹箫。啼鹃歇后闻啼鴂,怎紧心、不溯江潮。漫登临,夕照金台,冷落前朝。
上林春令·十一月三十日见雪。宋代。毛滂。蝴蝶初翻帘绣。万玉女、齐回舞袖。落花飞絮蒙蒙,长忆著、灞桥别后。浓香斗帐自永漏。任满地、月深云厚。夜寒不近流苏,只怜他、后庭梅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