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微之粹成都

送李微之粹成都朗读

《送李微之粹成都》是宋代洪咨夔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凤凰在丹山的西边崛起,前来为太平符咒。高耸的青色琅玕,祥云密布相伴。一声鸣叫如箫韶,再次鸣叫应和着驺虞。散播清明的风,使万象都展现出来。色彩的显现何其多样,箭矢离开金仆姑的箭袋。戛戛摩动着旗帜高悬,可望而不可呼叫。穿花迷失了娇艳的雉鸟,戏弄水面上的乳鸭。挠痒的路途让人重重叹息,春天的阴云漫布江湖。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神奇的场景,以象征性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太平盛世的向往和对和平祥和的美好愿景的追求。

诗的开篇以凤凰在丹山西边崛起作为引子,象征着吉祥、美好和希望。凤凰是祥瑞的象征,它的出现预示着太平的到来。太平符咒被视为能够带来和平的符咒,凤凰前来为其背书,表达了诗人对社会和谐与太平的向往。

接下来,诗人描绘了琅玕高耸、祥云密布的景象,给人以庄严而美好的感受。琅玕是古代祭祀时所使用的青色玉器,象征着高贵和庄严。祥云的出现进一步增添了神圣和吉祥的氛围。

诗中的鸣叫声以箫韶和驺虞作为比喻,表达了和谐共鸣的意境。箫韶是美妙的音乐,驺虞是古代礼仪乐器,它们的和谐鸣叫象征着人们的心声和欢乐。

清明的风散播开来,万象皆敷与,表达了生机勃勃、繁荣昌盛的景象。这里的清明风可以理解为明净清爽的气息,也可以象征人们的清明心境和纯洁意志。

诗中还描绘了色彩的多样性,金仆姑的箭袋中释放出的箭矢脱离束缚,展现了丰富多彩的色彩世界。

诗的后半部分以戛戛摩动的参旗高悬作为景观,表现了远处可望而不可及的壮丽景象。参旗是古代军队中的旗帜,高悬的参旗象征着威严和壮观,但又无法亲近和呼喊。

诗中还描绘了迷失的娇艳雉鸟和戏弄的乳鸭,给人一种嬉戏和欢乐的感觉。这里的花、雉鸟和乳鸭可以理解为自然景观中的生动元素,也可以视为人们在和平时期享受生活、嬉戏玩乐的场景。

最后,诗人写道挠痒的路途让人重重叹息,春天的阴云漫布江湖。这里的挠痒可以理解为艰难的旅途或困惑之境,春天的阴云则暗示着一些困扰和障碍。整体而言,这种困境与前文描绘的美好景象形成鲜明对比,可能呈现了一种对和平与美好的渴望和追求。

《送李微之粹成都》通过丰富的象征意象和意境描绘,表达了洪咨夔对太平盛世的向往和对和平祥和的美好愿景的追求。诗中通过描绘吉祥的凤凰、庄严的琅玕、和谐的鸣叫声、明净的清明风以及多彩的色彩世界,营造出一个美好、祥和、繁荣的景象。然而,诗末的挠痒之路和春天的阴云则暗示了困扰和障碍,进一步凸显了对和平与美好的渴望。整体而言,这首诗词展现了诗人对和平与太平盛世的向往,并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表达,给读者带来美好的联想和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猜你喜欢

每过问童子,长云不在家。寒花空映户,高柳自呜鸦。

欲去意还驻,行吟日已斜。所思人不见,咫尺即天涯。

()

烽火临瓜步,銮舆去石头。蕃文来督府,降表送苏州。

杀戮神人哭,腥污郡邑愁。依山成斗寨,保水得环洲。

()

长安东去是骊山,上有高台下有泉。前有幽王后秦始,覆车在昔良难纪。

华清宫殿又何人,至今流恨池中水。君不见天道幽且深,败亡未必皆荒淫。

()

雕窗深锁天桃病,鹦儿潜唤花朝近。帘箔湘波窣地垂,间门未启春寒嫩。

欲晴不晴云意闷,烟霏引素凉生晕。刻意作春春岂知,金屏愁拥炉香烬。

()

海棠与江蓠,同艳异今古。我折江蓠花,间以海棠妩。

狂呼红烛来,照见花双开。恨不称花意,踟蹰清酒杯。

()

入室岩威冽,冬闺蜡炬残。香浮梅影瘦,云冻雁声寒。

指冷抛棋久,愁多借酒宽。深宵清不寐,拈韵坐更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