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竿夹》是宋代洪咨夔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方雨江流红,
示霜芦花紫。
寂寂远帆来,
拍拍晴鸥起。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江湖景色,描绘了红色的江水和紫色的芦花。寂静的江面上,远处传来一艘船的声音,晴天里的鸥鸟拍打着翅膀飞翔。
赏析:
这首诗通过简洁而生动的语言,勾勒出了一幅江湖景色的画面。
首句"方雨江流红",描述了江水如红色的雨水一般。这里的"方雨"意味着雨水方向纵横交错,江水如潮水般奔腾而下,给人一种澎湃的感觉。
第二句"示霜芦花紫",描绘了芦花的颜色。"示霜"表示芦花在霜后依然绽放,芦花的紫色给人一种娇艳而清冷的感觉,与江水的红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第三句"寂寂远帆来",表达了一种宁静的氛围。远处传来船只的声音,暗示着远方有人乘船而来,增添了一丝凝重感和期待。
最后一句"拍拍晴鸥起",描绘了晴天中飞翔的鸥鸟。这里的"拍拍"形象地描绘了鸥鸟拍打翅膀的声音,使整个诗篇增添了生动感和活力。
整首诗以简洁、凝练的语言勾勒出江湖景色的美感,通过对颜色、声音和动态的描写,传递出一种宁静、生动的意境。读者可以从中感受到自然界的美丽和生机,同时也可以引发对远方的向往和期待。
雪霁呈助教先生。清代。黄鹤。隔林桂馆隐,翘企晓光微。笛弄梅初绽,琴弹雪正飞。著书窥妙理,问字露玄机。脚疾时能愈,来寻叩石扉。
七舍弟以东明令入觐遂拜徵命 其一。明代。区大相。三年重挹袂,几度各沾裳。问子容何减,忧时鬓欲苍。赤墀求直谏,青史纪循良。无恙图书在,萧然去日装。
送李侍郎使安南。元代。杨载。九秋天色晚,万里送君行。马首塞云起,腰间宝剑横。奉扬天子命,慰答远人情。直渡蛮江水,炎氛一日清。
早春。明代。石宝。春色来何处,蓬窗试一开。积寒犹困柳,晴雪渐舒苔。未举书云笔,新停送腊杯。江山多旧约,斜日重徘徊。
洛中晴月送殷四入关。唐代。刘希夷。清洛浮桥南渡头,天晶万里散华洲。晴看石濑光无数,晓入寒潭浸不流。微云一点曙烟起,南陌憧憧遍行子。欲将此意与君论,复道秦关尚千里。
谒陵游九龙池八首 其一 渡石涧。明代。程敏政。驱马渡南涧,涧水清且驶。蹀躞未肯前,磊磊青石子。
宫词 其二十三。宋代。周彦质。吾君友爱古难方,棣萼深情不暂忘。求得万机休暇日,披香深殿燕亲王。
夏日题东麓草堂 其四。明代。佘翔。地僻便科发,烟霞更可亲。何来垂白者,得御草玄人。舞蝶窥花幄,游丝绾钓纶。溪山堪小隐,莫问武陵津。
江南送北客,因凭寄徐州兄弟书(时年十五)。唐代。白居易。故园望断欲何如,楚水吴山万里馀。今日因君访兄弟,数行乡泪一封书。
白云寺赠僧。宋代。王称。道林说法处,应在白云边。宴坐度小劫,冥观入大千。诸天花雨遍,双树慧灯悬。何日东林社,相期种白莲。
自毗陵与兄弟避地南来约为连江之归中涂各以。宋代。李弥逊。胡尘暗中原,大驾巡江都。春风遂南渡,百避咸奔趋。衣冠困陵暴,川陆纷舟舆。微生本萍奇,宁复安吾庐。褰裳犯深险,颠仆妻与即。怀恩痛未报,无路先貔貙。岩穴多遗贤,天网固亦疏。骅骝惧捐充,未数十驾驽。衔悲望君门,忍作永诀图。扁舟兄及弟,去指东海隅。夜榜亚修舳,晓帆趁横蒲,如何忽参商,行止分半途。怡怡风月夕,来若同队鱼。惨遭霜露秋,去如独翔凫。岁晏道路长,只影谁与俱。但忧赤眉间,能致黄耳无。于灯搅寒梦,起坐中肠枯。载歌鹡鴒诗,引泪零襟裾。闽山我旧国,下隐同姓居。潮田岁再获,海错日丙渔。荔子擘张索,江瑶截冰圾。家家泼春酿,取醉不待沽。木落终粪本,兹言绅可书。悲心久更微,正坐簪绂拘。归休傥永诀,愿言当前驱。茅茨卜幽胜,荷锸手自锄。松竹植门巷,兰菊罗庭除。杖屡发老椎,杯盘接响闾。共追一笑欢,可解千日臞。着鞭须及辰,暮景速过驹。
滦阳十咏 其二。元代。胡助。绿兰青草玉花骢,驯鹿眠游殿阁东。西梵祝釐环地坐,曈昽日色綵旗风。
临江仙 其七。清代。况周颐。西北楼高云海阔,啸歌犹是狂生。閒愁莫误酒杯行。多情应笑我,皱水底干卿。过眼莺花成昨梦,梦回省识飘零。痴龙作雨亦悭晴。吹寒清角怨,何况带潮听。
访同年李伯华于章丘。明代。皇甫汸。拂衣归卧一丘安,命驾何辞千里难。书插高楼虫蠹尽,棋抛别墅鸟污残。雄心每向词中发,变态都将戏里看。自愧交知成白首,犹持长剑倚人弹。
满江红(寿壑相)。宋代。张榘。玉垒澄秋,又还近、桂华如璧。算六载、筹边整暇,几多功绩。铁壁连云东海重,惊波截断狂鲵翼。把向来、捣颍旧规模,平淮北。经济妙,谁知得。都总是,诗书力。有召公家法,范公胸臆。赫赫勋名俱向上,绵绵福寿宜无极。著莱衣、辉映衮衣荣,恢霖泽。
梳头看可正平诗有"寄养直时未祝发"等篇,。宋代。杨万里。老子平生汤饼肠,客间汤饼亦何尝。怪来今晚加餐饭,一味庐山笋蕨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