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州西轩书事十首

邓州西轩书事十首朗读

诗词:《邓州西轩书事十首》
朝代:宋代
作者:陈与义

范公深忧天下日,
仁祖爱民全盛年。
遗庙只今香火冷,
时时风叶一骚然。

诗词的中文译文:

范公深忧天下的衰败,
仁祖爱护百姓的兴盛年。
遗留的庙宇如今香火冷落,
时时刻刻风吹动着它的叶子,一片颤动。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陈与义写的《邓州西轩书事十首》的其中一首。诗人陈与义以范公为引子,表达了对宋代天下衰败和仁祖治理下的兴盛年景的忧虑之情。

首先,诗中提到的"范公"指的是汉代范蠡。范蠡是一位聪明智慧的政治家和外交家,在其治理下,邓州曾经兴盛繁荣。然而,如今的天下却日渐衰败,范公对此深感忧虑。

接着,诗中提到的"仁祖"指的是宋仁宗,他是宋朝的皇帝,以仁政著称。仁宗治理下,百姓安居乐业,国家繁荣昌盛。诗人通过对仁祖治理下的兴盛年景的描绘,与范公的忧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然而,诗的最后两句又给人以深思。诗人描述了庙宇如今的情景,香火冷落,显得荒凉。风吹动庙宇的叶子,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这种景象可以被视为社会的寂寞和衰退的象征,与范公忧虑的天下衰败相呼应。

整首诗通过描绘范公和仁祖的对比,以及庙宇的冷落,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衰败和政治风气的忧虑之情。诗人以简洁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传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哀叹。这首诗在揭示社会问题的同时,也凸显了诗人对道德和治理的关注,具有一定的社会批判意味。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陈与义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陈与义朗读
()

猜你喜欢

压架年来雪作堆。珍丛也是近移栽。肯令容易放春回。却恐阴晴无定度,从教红白一时开。多情蜂蝶早飞来。

()
山数尺。
江草江波同碧。
晚雨吹风才数滴。
行人心更急。
()
黄鹤楼中吹笛罢,洞庭湖畔醉吟馀。
剑光如宝无人识,却记榴皮几字书。
()

客心豁初霁,霁色暝玄灞。西向看夕阳,曈曈映桑柘。

二贤诚逸足,千里陪征驾。古树枳道傍,人烟杜陵下。

()
人間勝事不常有,自古年華無重回。
半夜飞雲併行月,平明微雨拂輕埃。
蓮花正在山頭发,桃樹應從洞裏開。
寄語夫君急行柬,省闱看是辟书來。
()

白草生畿甸,黄沙走塞庭。
直忧星入斗,兼畏雨淋铃。
殿阁余龙气,衣冠自鹄形。

()

三分春色二分空,莫待春归怨晓钟。
诗句逼人何太甚,酒徒知己信难逢。
百年夜永昼愁短,千树红疏绿渐浓。

()
深居猿鸟共忘机,荀孟才华鹤氅衣。
满砌落花春病起,一湖明月夜渔归。
风摇野水青蒲短,雨过闲园紫蕨肥。
尘土满床书万卷,玄纁何日到松扉。
()

水光映林林掩水,隐约扁舟没葭苇。一往离披薮愈深,水复林重凡几里。

孤亭瘦塔常在望,再转三回犹可指。豁然人意与云平,疑有秋声撇波起。

()

行尽平原路,今朝始入山。马前花气重,林外鸟声閒。

草径缘冈曲,溪田趁水湾。孤钟夕阳寺,杳杳翠微间。

()
年年春自东南来,建溪先暖冰微开。
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
()

悟得玄机已数年,曾蒙老宿印明禅。定知凡物难为寿,故仗高人结胜缘。

()
要吹灯,中有作。
离暂别休疑却。
游白鹿观头看,前便是成行脚。
要归来,霄为约。
()
田中稻熟及时收,颗粒圆成免外求。
一日归来古岩上,白云红树共悠悠。
()

黄梅细雨湿征衣,四月江天暑尚微。彭泽至今遗县在,陶潜从此弃官归。

当时天下方忧乱,后日中原自解围。叩马谁能重进谏,北风无限故山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