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岘山次韵三首

游岘山次韵三首朗读

《游岘山次韵三首》是宋代陈与义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高人买山隐,百万犹恨少。
客儿最省事,有屐一生了。
东庄良不遥,十里望缥缈。
萦纡并麦垅,翠浪四山绕。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高人购买山地隐居的景象。高人虽然拥有百万财富,但仍然觉得不够,对山地的价值有所恋恨。而与他相比,客儿最省事,只需要一双屐鞋就可以一生安乐。东庄的美景并不遥远,但从十里外望去,却显得朦胧缥缈。山地曲折蜿蜒,与麦田的垅坡交错,翠绿的山浪环绕四周。

先生滞鹿车,去程通凤沼。
暂来山泉上,思与飞云杳。
云北接云南,一迳绝纷扰。
竹林怀风雨,目断极窈窈。
从来无世尘,相对真不挠。

诗中提到先生坐鹿车,前往通往凤沼的路途。一时间停在山泉边,思绪与飞云一起消失。云彩从北方延伸到南方,形成一条幽静的小径,摆脱了喧嚣纷扰。竹林中怀揣着风和雨,远眺时,视线就在无尽的幽深中消失。这里没有尘世的纷扰,与这份真实相对而言,心境坚定不动摇。

龙儿争地出,头角已表表。
先生嘱支郎,勿使斤斧夭。
终当乞一杖,险路扶吾老。

诗末提到龙儿(指自己)将会争取脱颖而出,展现自己的才华与头角。先生叮嘱支郎(指自己的学生),不要让才华被磨灭。最终,自己也会乞求一根拐杖,在险峻的路途中依靠它扶持自己步入晚年。

整首诗以淡泊、隐逸的意境展现了作者对山景的赞美,表达了对尘世纷扰的厌倦和对清静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揭示了作者对自身人生的思考和对学生的期望,以及对未来的展望。在山水之间,作者追求内心的宁静和真实,表达了对高尚品质和追求理想的追求。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陈与义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陈与义朗读
()

猜你喜欢

笑天涯,还倦客。
欲起病无力。
风雨春归,一日近一日。
看人结束征衫,前呵骑马,腰剑上、陇西平贼。
()
水翼飞栖定,连樯宿暝烟。
苇风惊客梦,江月伴人眠。
多病闲偏乐,苦吟愁易牵。
渔郎尔何恨,终夕独鸣舷。
()

郁郁千株柳,阴阴覆草堂。飘丝拂砚石,飞絮点琴床。

莺啭春枝暖,蝉鸣秋叶凉。夜来窗月影,掩映简编香。

()

江南春草绿,江北未开花。
佳人在何处,迁谪寄长沙。

()

岂敢讼穹穹,何堪败愿丰。云乎难致雨,伯也实司风。

长是垂将合,吹之使不同。不思商怨后,但霸楚称雄。

()
万里相逢贪握手,蓬门今始为君开。
留连城郭今如此,有底忙时不肯来。
()

清风生瓮盎,吾亦爱吾贫。看竹云连屐,钩帘雨映人。

梅花偶到座,砚水动浮春。意外浑无物,青山共此身。

()
幕府攒眉为至忧,公堂三五运兵筹。
归之不得吾何用,独自方桥看水流。
()

江海清明上下兼,碧天遥见一毫纤。
此时只欲浮云尽,窟穴何妨有兔蟾。

()
渐欣长昼暖,欲解短炉围。
春色已如此,故园犹未归。
韦编今日事,回首去年非。
镜里衰迟色,多惭壮志违。
()
春亦只如是,冬亦只如是。
别有一清风,请君参此味。
()

生离已吞声,死别长恻恻。寒宵卧空床,悼亡长太息。

忆昔我岳翁,举家之燕北。因怜道路长,纤弱难远适。

()

清和时节最宜人,忘却东风已过春。犹有落花随水尽,渐看幽竹出墙新。

十年壶榼嗟为客,五亩园居待卜邻。游赏事同情趣别,前湖歌舞正通津。

()

当时得御李龙门,爱尔长呼小陆云。今日人间留不得,可应相替一修文。

()

闲房澹馀秋,低灯耿寒夕。孤明惨渐微,斜照愁俞寂。

谁念残光里,相看有羁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