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怀

感怀朗读

《感怀》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陈与义。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少年时代急于求名于文坛,
如今年老扶着拐杖送夕阳。
青青草木浮现出无边的生机,
渺渺山河连接着故乡。
作为官吏,三次折断了胳膊也不妨碍,
搜寻诗词却白白浪费了九次的心思。
子房和我同为旅途中的囚徒,
世间事务千般变化,只愿喝一杯酒。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时光的感慨和对生活的思考。作者回首自己年少时急于在文坛上求名的心情,如今已经年老,只能扶杖送夕阳。他观察到大自然中蓬勃的生机和广袤的山河,感叹这一切都与他的故乡相连。在官吏的身份下,作者用三次折断胳膊的比喻来表达即使经历困难也不妨碍他履行职责。然而,他在寻找诗词创作的过程中却白白浪费了许多时间和精力。最后,作者将自己与子房相比,认为他们都是困于世事的旅途中,面对繁杂的事务,只希望能喝上一杯酒来解忧。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时间流转和生活经历的反思,展示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和对官场生活的思考。作者用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自己年少追求名利的过往和年老之后的淡然态度。他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对故乡和自然之美的眷恋。在官吏身份下,作者以自嘲的口吻,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无奈和对诗词创作的追求。最后,他将自己与子房相提并论,表达了对人生境遇的感同身受和对世事变迁的洞察。整首诗词情感深沉,意境深远,给人以思考和共鸣的空间。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陈与义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陈与义朗读
()

猜你喜欢

多幸春来云雨少。
且教月与花相照。
清色真香庭院悄。
前事杳。
()
节彼岱宗,有严庙貌。
惟辟奉天,依神设教。
帝黄焜煌,嘉荐普淖。
至灵格思,殊祥是效。
()

两两对啼閒。声似人蛮。多情唤得玉骢还。何处春深行不得,楚水吴山。

南翥向梅关。苦竹丛间。隋阳不似北禽寒,衔叶未教霜露湿,日映花斑。

()

西风不酿雨,东雷空自疾。莲女叶盖头,相将委花出。

但采了不妨,请看塔尖日。

()

不是钟情爱独偏,先人世业一经传。浮名末路惭予老,跨步脩途望尔前。

死去难消千古恨,悲来谁为二亲怜。輀车况是湖湘迥,惆怅篷窗望粤天。

()
忆昨天街预赏时。
柳慳梅小未教知。
而今正是欢游夕,却怕春寒自掩扉。
帘寂寂,月低低。
()
勋华嗟已远,最近莫如唐。
祖禹忠于宋,云周监有商。
虽然张万目,终未立三纲。
贞观初勤恤,开元未怠荒。
()

白纻衣裳碧玉冠,绿波池上独盘桓。水禽飞下凉飔起,閒看冰荷侧露盘。

()

浙河分镇压东西,铁瓮由来重会稽。地势顿惊江海近,天文全觉斗牛低。

鸣秋鼓角翻朱鹭,映日楼台拂彩霓。绿发名郎才韵秀,政成看奉紫芝泥。

()

春风游上石阶,钟响又重排。无尽出欢哀,窗中夜布台。

旋梯何指处,舞俑执灯来。身侧即天涯,小街衔大街。

()

九月罗浮道,无衣亦不寒。
奇峰三十二,直作夏云看。

()

两閒何纳纳,长夜正漫漫。感旧心犹热,逢春眼自寒。

人情伐木宋,世变幻花韩。寂寞衡茅下,从他作拙看。

()
回头却望尘寰去。
喧画堂箫鼓。
整云鬟、摇曳青绡,爱一曲柘枝舞。
好趁华封盛祝笑,共指南山烟雾。
()
鹤瘦龟饥与静宜,更阑徙倚并清池。
月当三五初盈夜,河直西南欲落时。
浩浩醉歌群鹜起,翩翩孤影角巾欹。
飞僊授我青瑶简,索赋山中夜兴诗。
()
逋客还山一笑咍,故人怜我不嫌猜。
晓猿夜鹤总欢喜,蕙帐草堂相与开。
可为雨芽烟蕨住,直缘流水古松来。
枝巢若许鹪{僚亻换鸟右}借,投老此生真快哉。
()
吾闻霹雳手,刮决靡停留。
彼哉刑名家,腊晦方报囚。
烹鲜贵不扰,劾鼠呵可羞。
怒斋仁满腔,圄空吏沐休。
()
三月金明柳絮飞,岸花堤草弄春时。
楼船百戏催宣赐,御辇今年不上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