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雨书事。宋代。陈与义。风伯方安卧,云师亦少饕。气连河汉润,声到竹松高。老雁犹贪去,寒蝉遂不号。相悲更相识,满眼楚人骚。
诗词:《连雨书事》
朝代:宋代
作者:陈与义
风伯方安卧,
云师亦少饕。
气连河汉润,
声到竹松高。
老雁犹贪去,
寒蝉遂不号。
相悲更相识,
满眼楚人骚。
中文译文:
风之神风伯正在安静地躺着,
云的师傅也不再贪吃。
气息连通河汉,滋润万物,
声音传达到竹林松林的高处。
老雁仍然贪婪地追求远行,
寒蝉于是不再鸣叫。
相互悲伤,更能相互了解,
眼中充满了楚国的才子风采。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寂静而悠远的景象,通过对风、云、气息和声音的描绘,表达了大自然的宁静和生机。风伯和云师作为自然界的神灵,也体现了他们对于平静和节制的追求,不再贪婪和浮躁。
诗中的气息连通河汉,滋润万物的描绘,展示了大自然的生命力和繁荣。声音传达到竹林松林的高处,传递着自然界的和谐之音,使人感受到一种静谧和安宁。
诗中的老雁和寒蝉的描写,反衬出大自然的变化和季节的流转。老雁贪婪地追求远行,寒蝉则因为寒冷而不再鸣叫,这些细节突出了大自然的移轴和变幻。
最后,诗人描述了相互悲伤和相互了解的情景,满眼是楚国的才子风采。这里可能表达了诗人对于楚国文化的钟爱和对于楚国才子的赞美,也体现了作者对于情感共鸣和理解的渴望。
整首诗以简练而富有意境的语言,描绘了大自然的静谧和生命的律动,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和人情的感悟。通过对自然景象和情感的交织,这首诗词展现了宋代文人对于自然与人文的融合和共生的理解和追求。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陈与义。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豫章客中应江右诸子之邀郊游 其五 丰城剑江访渔次韵草啸兄。清代。陈忠平。剑水东流去,茫茫尽可家。江春渔有信,岸碧草无涯。砧捣波中月,橹摇烟外霞。此生漂已惯,何必问桑麻。
晚日。宋代。梅尧臣。晚日晴还暖,人闲见物机。叶枯虫自裹,窗响蜜寻归。林下见收柿,水边闻捣衣。吾嗟久为客,却愧寄荆扉。
和曾谹父庚伏书怀六首。宋代。王洋。仙翁服食久遗年,且作童儿戏眼前。井上辘轳休轧轧,檐间风露自溅溅。
哭江进之 其三。明代。袁宏道。一笑凌云去,高寒自少尘。骚魂皆楚鬼,吊客尽秦人。作诔倾南国,移书诅北辰。斯文凋丧尽,何用死麒麟。
守岁 其一。明代。张萱。深宵灯火照图书,莫叹穷年是故余。淑气已随南斗柄,春风先到北萱卢。明年定觉明朝胜,此岁都从此夕除。却笑迎新无别物,独饶佳句当椒糈。
发严州公署。明代。游朴。到日秾花照牖红,出门新绿满芳丛。韶光不驻随流水,勋业无端落片风。谁使青春长作客,自怜玄鬓已成翁。故园桃李遥相笑,回首苍苍暮照中。
风林纤月落 其四。明代。袁宏道。帘卷烟条重,窗分翠叠澄。诗要林处士,图请赵吴兴。活景通千壑,閒观倚一藤。匡床谁对语,合有韵高僧。
送徐善应上京会试。明代。谢迁。腾骧争羡出群才,望入青云老眼开。京国不辞千里涉,严冬却喜一阳回。人间白璧方谐价,天上黄金剩筑台。驿路见梅须寄我,寒香应占百花魁。
赠剑峰。清代。曾燠。兹别昔尝有,此才今所无。寸心千古远,半世一楼孤。江大愁难沃,风春病不苏。谁为张谓者,觞尔汉阳湖。
高阳台 送春,用梦云楼主人韵。清代。赵我佩。浊酒慵斟,罗衣怯试,麦天凉意如秋。檐角蛛丝,丝丝绾住春愁。海棠已嫁荼蘼老,剩浓阴、绿满枝头。最难留。陌山香车,水上兰舟。离情莫向东风诉,怪啼鹃薄幸,燕子忘忧。柳色销魂,画眉休倚妆楼。泪痕红染鲛绡迹,怕樽前、唱彻吴讴。锦屏幽。帘外花飞,碎扑银钩。
书无题后凡三首偶感燕太子丹事 其二。元代。王逢。塞空霜木抱猿雌,草暗江南罢射麛。秦地旧归燕质子,瀛封曾畀宋孤儿。愁边返照窥墙榻,梦里惊尘丧韘觿。莫谶《白翎》终曲语,蛟龙云雨发无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