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溪新亭。宋代。曾几。不识梯山路,今闻驾壑桥。蛟龙深窟宅,松竹半云霄。与子成二老,由来非一朝。崖藤如暂寄,还往肯辞遥。
《龙溪新亭》是宋代文学家曾几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我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不识梯山路,今闻驾壑桥。
蛟龙深窟宅,松竹半云霄。
与子成二老,由来非一朝。
崖藤如暂寄,还往肯辞遥。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转和人生变迁的思考。诗中描绘了作者与伴侣共度时光的情景,以及他们的坚持和执着。
赏析:
《龙溪新亭》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示了曾几对人生的深刻思考。诗的开篇表达了作者对过去时光的不了解,他称自己不认识梯山路,意味着他对过去的经历和困难一无所知。然而,现在他却听说了驾驶壑桥的消息,这暗示着他们已经克服了前进道路上的困难,迈向了更好的未来。
接下来的两句描述了蛟龙深窟和松竹半云霄的景象。蛟龙深窟代表着困难和挑战,而松竹半云霄则象征着希望和远大的目标。通过这样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未来的向往和期盼。
接着,诗人写道自己与伴侣一同成为了两位老人,这是一个长久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实现的。这两句表达了作者与伴侣共同度过岁月的情感和承诺,强调了他们之间的坚韧和珍贵。
最后两句描述了崖藤暂时寄托的情景,同时表达了他们不会轻易放弃远方的追求。这种坚持和追求成为了诗的结尾,强调了作者对于追求梦想和目标的不懈努力。
总的来说,《龙溪新亭》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经历的思考和对未来的向往。诗中融入了自然景物的比喻和对人生困难的描绘,展示了作者的执着和追求,同时也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曾几(1085--1166)中国南宋诗人。字吉甫,自号茶山居士。其先赣州(今江西赣县)人,徙居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历任江西、浙西提刑、秘书少监、礼部侍郎。曾几学识渊博,勤于政事。他的学生陆游替他作《墓志铭》,称他“治经学道之余,发于文章,雅正纯粹,而诗尤工。”后人将其列入江西诗派。其诗多属抒情遣兴、唱酬题赠之作,闲雅清淡。五、七言律诗讲究对仗自然,气韵疏畅。古体如《赠空上人》,近体诗如《南山除夜》等,均见功力。所著《易释象》及文集已佚。《四库全书》有《茶山集》8卷,辑自《永乐大典》。...
曾几。曾几(1085--1166)中国南宋诗人。字吉甫,自号茶山居士。其先赣州(今江西赣县)人,徙居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历任江西、浙西提刑、秘书少监、礼部侍郎。曾几学识渊博,勤于政事。他的学生陆游替他作《墓志铭》,称他“治经学道之余,发于文章,雅正纯粹,而诗尤工。”后人将其列入江西诗派。其诗多属抒情遣兴、唱酬题赠之作,闲雅清淡。五、七言律诗讲究对仗自然,气韵疏畅。古体如《赠空上人》,近体诗如《南山除夜》等,均见功力。所著《易释象》及文集已佚。《四库全书》有《茶山集》8卷,辑自《永乐大典》。
英石铺道中。宋代。杨万里。一路石山春更绿,见骨也无斤许肉。一峰过了一峰来,病眼将迎看不足。先生尽日行石间,恰如蚁子缘假山。穿云渡水千万曲,此身元不离岩峦。莫嫌宿处破茅屋,四方八面森冰玉。孤峰高绝连峰低,冈者如廪尖如锥。苍然秀色借不得,春风领入玉东西。英州那得许多石,误入天公假山国。
次韵朱宾老删定月夜相访一首。宋代。刘一止。一水相望十里馀,扁舟夜载月明俱。君今身为故人出,我亦年来此客无。夜久灯孤疑是梦,樽空仆卧不成呼。残年会见干戈息,共买嵌岩著老躯。
中秋无月寄吴侍郎。宋代。释居简。鏖残老火豁瑶空,谁遣云生桂殿东。未必清明如五马,故令霶霔洗垂虹。凉灯荐喜占晨霁,渴稼怀新乐岁丰。遥想半轮秋未老,朣朣襟袖振华风。
简樊谦斋。宋代。陈茝。一疏闢人千,孤忠殊可贤。丈夫不至此,君子有加焉。事济民生福,言违臣职愆。还须謄谏草,痛哭九重前。
寄题新会伍邦直秘清居。明代。邓云霄。予从水镜理菟裘,君亦临流卜筑幽。竹里轩窗摇锦浪,帘前蘅杜满芳洲。夜凉濯魄弄溪月,沙净携壶狎野鸥。寄语清居休自秘,有人乘兴欲移舟。
秦淮一览阁二首 其一。明代。何瑭。好景应怜画不如,小楼非止为观鱼。坐邀吟客频登赏,时有仙人共起居。春水泛红花落后,晚山增翠雪消馀。荔枝卢橘非真有,却笑前贤赋子虚。
和赵养正春日游魏园。宋代。王之道。藜杖芒鞋信脚行,宿云披絮雨初晴。溪边草色青毡合,竹外山光翠盖横。弱柳弄閒无限思,小桃含笑不胜情。清明此去旬余日,花底能寻载酒盟。
太宗皇帝挽歌。宋代。王禹偁。舜化无偏党,尧年久耄期。世间人自哭,天上事难知。终让东封礼,遂成南狩悲。金銮旧学士,头白涕涟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