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广西归上饶阅所藏书

自广西归上饶阅所藏书朗读

《自广西归上饶阅所藏书》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曾几。以下是我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久矣山人去,怀哉屋壁藏。
侵陵阅梅雨,调护乏芸香。
次第翻经集,呼儿理在亡。
乞归全为此,何爱橐中装。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曾几游历广西后归来,在上饶阅读所藏书籍时的心情和感受。诗人思念山中的友人,同时怀念起自己屋壁上珍藏的书籍。他感叹梅雨的侵袭,无法调节保护书籍的香气。他按顺序翻阅书籍,但却感到有些困惑和茫然,好像呼儿理(可能是书中人物)已经离世。他渴望回家,回到这里是为了书籍,而不是追求物质财富。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诗人归来阅读书籍的情景,表达了对山中友人的思念和对书籍的珍视。诗人借此抒发了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和对知识的渴望。以下是一些赏析要点:

1. 对友人和书籍的怀念:诗人在山中度过一段时光后,思念起离别的友人,并怀念自己屋壁上的书籍。这种怀念体现了诗人对友情和知识的珍视。

2. 梅雨和芸香的象征:诗中的梅雨可能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冲刷,而调护乏芸香则暗示着诗人无法完全保护书籍的原始香气。这些象征增添了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3. 对书籍的翻阅与思考:诗人按顺序翻阅藏书,但在呼儿理(可能是书中人物)在世与否的问题上感到困惑。这反映了诗人在阅读中思考人生和人类存在的问题,同时也凸显了对书中人物的情感联结。

4. 回归的渴望:诗人在最后两句表达了自己渴望回归的心愿,强调他回来是为了书籍而非物质财富。这凸显了诗人对知识和精神追求的重视。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以深情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归来阅读书籍的情景,表达了对友人和知识的思念与珍视。通过对时间、书籍和人生意义的思考,诗人展现了对知识与精神追求的向往。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曾几

曾几(1085--1166)中国南宋诗人。字吉甫,自号茶山居士。其先赣州(今江西赣县)人,徙居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历任江西、浙西提刑、秘书少监、礼部侍郎。曾几学识渊博,勤于政事。他的学生陆游替他作《墓志铭》,称他“治经学道之余,发于文章,雅正纯粹,而诗尤工。”后人将其列入江西诗派。其诗多属抒情遣兴、唱酬题赠之作,闲雅清淡。五、七言律诗讲究对仗自然,气韵疏畅。古体如《赠空上人》,近体诗如《南山除夜》等,均见功力。所著《易释象》及文集已佚。《四库全书》有《茶山集》8卷,辑自《永乐大典》。...

曾几朗读
()

猜你喜欢

积雪冻关河,我行复千里。忽闻弦诵声,远出衡门里。

在汉方盛时,言利宏羊始。桓生书一编,恢卓有深旨。

()

雨收风细。一片清光疑是洗。秦女楼头。吹出柔肠几许愁。

花枝掩映。素腕金环频弄影。香软寒轻。寂寂帘帏夜不扃。

()

蟪蛄无春秋,朝菌昧晦朔。淄渑辨浅深,泾渭分清浊。

阿谁苦骥伏,何人奋鹏擢。痴情散楚云,迂泪洒华岳。

()

春风吹绿草,草绿伤人心。残花落便落,琐碎沾衣襟。

()

蝌蚪文章,写不尽、生前奇杰。剩身后、画图一幅,永留遗迹。

不道蠹鱼能蚀字,也同蝼蚁来钻穴。问天公、底事出么魔,为人贼。

()

长揖返初服,时危道亦孤。林边归倦鸟,台上感栖乌。

向晚惜残日,悲秋怀故都。江南可流涕,相慰独蘼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