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建茗二首

尝建茗二首朗读

《尝建茗二首》是宋代诗人曾几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品茗的情景,并表达了作者对清新自然的向往和对浮华物质的拒绝。

中文译文:
茅宇已初夏,茶瓯方早春。
真成汤沃雪,无复渴生尘。
有客嘲三韭,其谁送八珍。
不如藏去好,孤负一年新。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茅宇和茶瓯为背景,描绘了一个清幽宜人的初夏景象。诗人通过品茗的场景,表达了对纯净自然的向往和对繁华世俗的拒绝。

首句“茅宇已初夏,茶瓯方早春”,描绘了茅屋已经进入初夏,而沏茶的茶具还停留在早春的时节,给人一种静谧和宁静的感觉。

接下来的两句“真成汤沃雪,无复渴生尘”,通过对茶水的描绘,表达了茶汤清澈如水,没有一丝尘埃。这里的“汤”指的是茶汤,而“沃雪”则形容茶汤的清澈洁净,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

第四句“有客嘲三韭,其谁送八珍”,诗人表达了对虚荣和浮华的厌弃。这里的“三韭”指的是低贱的蔬菜,而“八珍”则代表珍贵的美味食物。有些客人嘲笑作者只提供了普通的蔬菜,而没有奢华的美食,然而作者认为这种简朴的茶点更加珍贵,因为它代表了清新自然的味道。

最后两句“不如藏去好,孤负一年新”,诗人表示更好地把这些简朴的茶点珍藏起来,以免辜负了这美好的一年。这里的“孤负一年新”表达了对时间的珍惜和对逝去时光的惋惜。

整首诗以茶和茅屋为背景,以简朴和自然为主题,表达了作者推崇自然、热爱简单生活的情感。诗人通过品茗的场景,反思了社会浮华和虚荣的现象,强调了内心的宁静和追求真实的态度。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展示了宋代文人的清新风范和对于自然和纯粹生活的追求。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曾几

曾几(1085--1166)中国南宋诗人。字吉甫,自号茶山居士。其先赣州(今江西赣县)人,徙居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历任江西、浙西提刑、秘书少监、礼部侍郎。曾几学识渊博,勤于政事。他的学生陆游替他作《墓志铭》,称他“治经学道之余,发于文章,雅正纯粹,而诗尤工。”后人将其列入江西诗派。其诗多属抒情遣兴、唱酬题赠之作,闲雅清淡。五、七言律诗讲究对仗自然,气韵疏畅。古体如《赠空上人》,近体诗如《南山除夜》等,均见功力。所著《易释象》及文集已佚。《四库全书》有《茶山集》8卷,辑自《永乐大典》。...

曾几朗读
()

猜你喜欢

屏山栏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手种庭前桃李,别来几度春风。文章宰相,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行乐不须年少,尊前看取仙翁。

()

烟火连甍铁甕关,要寻间道走江干。
何人肯为将军地,北府老兵思汉官。

()
吹来一圳报秋知,玉露金风正及时。
戴了凉巾披野服,桂花香里看唐诗。
()

中军玉帐旌旗绕。吴钩锦带明霜晓。铁马去追风。弓声惊塞鸿。
分兵闲细柳。金字回飞奏。犒饮上恩浓。燕然思勒功。

()
灯火雨中船。
客思绵绵。
离亭春草又秋烟。
似与轻鸥盟未了,来去年年。
()

曾携五老峰前过,几向双松石上弹。

此境此身谁更爱,掀天羯鼓满长安。

()
未抵如来智,通明成大慧。
用处不换机,隐显头头是。
()

平生闻赤壁,今日到黄州。古戍参差月,空江浩荡秋。

艰难念时事,留滞岂身谋。索索悲风里,沧浪亦白头。

()

凤城无处不弦歌,借寇曾惊五马过。百里鸣琴驯雉兔,三湘彩笔动菁莪。

未论棠阴垂泽远,且看芹泮受恩多。我是晏婴门下客,春风得意竟如何。

()

心肝皆锦绣,落笔尽云烟。诗狂酒兴,要骑亦鲤上青天。织女回车相劳,指点虚无征路,翻动月明船。举手谢同辈,岂复念渔竿。
我平生,心正似,白云闲。衣冠污我,偶逢游戏到人间。常念孤云高妙,若作辘轳俯仰,谁复食君残。拜尘金谷辈,都是卧崇安。

()

偶然成辙迹,古人意何取。伫立无与言,前峰正疏雨。

()
泊沙河。
月钩儿挂浪,惊起两鱼梭。
浅碧依痕,嫩凉生润,山色轻染修蛾。
钓船在、绿杨阴下,蓦听得、扇底有吴歌。
()
秋天睛日菊还香,独坐书斋思已长。
无奈风光易流转,强须倾酒一杯觞。
()

越水浟浟兮不可以方舟,旋桓有鱼兮不可以为睟。

九罭寸目兮岂不密且周,惟鲂及鲔兮竭泽是求。

()

曾向天涯钓六鳌,引帆风紧隔银涛。江山有恨英雄老,天地无情雨露高。

七国游谈厌犀首,十年奔走叹狐毛。争如蓑笠秋江上,自鲙鲈鱼买浊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