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宋中道朝陵仍於西都省亲

送宋中道朝陵仍於西都省亲朗读

《送宋中道朝陵仍於西都省亲》是宋代梅尧臣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送别宋中道前往西都省亲的情景。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西出虎牢关,南瞻园庙戟。
汉殿拜衣冠,魏台严帐帟。
春风石阙冷,晓气田涂白。
早晚下朱陵,先过洛阳陌。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宋中道离开虎牢关,向南望见园庙的战旗,以及他在汉殿上拜谒衣冠和在魏台上严肃地布置帐帟的情景,展现了离别的悲壮氛围。诗中还描述了春风吹过石阙时的寒冷和清晨的田野上的白雾,以及宋中道早晚要经过朱陵和洛阳陌的旅程。

这首诗词的诗意表达了离别的情感和对宋中道的祝福。诗人通过描绘离别的场景和细节,表达了对宋中道的敬佩和祝福之情。诗中的景物描写生动而富有意境,使读者能够感受到离别的忧伤和旅途的辛苦。

这首诗词的赏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 离别情感:诗人通过描绘离别的场景和细节,表达了离别的悲壮和忧伤之情。读者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宋中道的深深敬佩和祝福之情。
2. 描写细腻:诗中的景物描写生动而细腻,如春风石阙冷、晓气田涂白等,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离别时的氛围和景色。
3. 历史背景:诗中提到的虎牢关、汉殿、魏台、朱陵和洛阳陌等地名,使诗词具有浓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增加了诗词的艺术魅力。

总之,这首诗词通过描绘离别的场景和细节,表达了对宋中道的敬佩和祝福之情,同时展现了离别的悲壮氛围。诗中的景物描写生动而细腻,使读者能够感受到离别的忧伤和旅途的辛苦。这首诗词具有浓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是一首值得欣赏和品味的作品。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梅尧臣朗读
()

猜你喜欢

丛祠一炬照秦川,雨散云飞二十年。长路未归萍逐水,

旧居难问草平烟。金鞍正伴桐乡客,粉壁犹怀桂苑仙。

()

冰为骨格玉为神,姑射山前太逼真。岭外江山千万树,溪边林下两三人。

脸无铅粉轻匀色,心有灵犀绝点尘。明月仙娥何处去,罗浮分得一枝春。

()

()

依样葫芦巧略同,镂金刻木总能工。楚材借用推鞍部,蕃别传家数笔公。

()

人言日中有黑子,太白白昼吐光芒。毒热十日果不解,脆嫩劳促纷死亡。

老夫日出趋行在,雨汗说书能安详。小楼床榻皆炙手,闭户独坐真探汤。

()

公程无暇日,暂得宿清幽。
始觉空门客,不生浮世愁。
温泉喧古洞,寒磬度危楼,

()

玉狻猊,金叶暖。馥馥香云不断。长下著,绣帘重。怕随花信风。
傍蔷薇,摇露点。衣润得香长远。双枕凤,一衾鸾。柳烟花雾间。

()

素秋严气发,云林澹寒烟。凉风起木末,景色呈清鲜。

旭日照高岑,方舟溯重渊。晤言二三子,夙昔相周旋。

()

石侯守铜鞮,暑居念烦愀。
营基切城角,列礎出树杪。
窗横四野外,转目可俱了。

()
小隐州城北,先谋儋石储。
几椽将弊屋,数策未看书。
碧色新松径,泉声旧石渠。
欣然终日过,真是爱吾庐。
()

联镳行乐地,俛仰成古今。可但捧觞人,贯珠无复音。

缱绻棋酒伴,电泡半销沈。何时两衰翁,话旧同清斟。

()
十万里来卖口嘴,宜乎打落当门齿,面壁九年谁采你。
深雪之中若不得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有甚面归乡里。
()
梅出稽山世少双,月中疏影暗中香。
梦回仿佛三更后,卧见琼枝低压墙。
()

金陵已芜没,函谷复烟尘。犹见南朝月,还随上国人。

白云心自远,沧海意相亲。何事须成别,汀洲欲暮春。

()

京师何缤纷。
车马相奔起。
借问乃尔为。
将欲要其仕。
()

沙暖青蒲出,山晴碧树分。琴樽閒傍水,杖屦独披云。

旷野流春气,高峰驻夕曛。芳时不可负,寄语孟参军。

()

我昔曾远游,岁晏不得返。又尝惧而梦,百怪纷乱眼。

迨今疑若人,虚实未敢辨。促驾逝将归,惊呼寤何晚。

()

余君抱奇言不夸,种菜拟学元修家。
临溪筑庐竞诛草,傍路樊圃多编葭。
长镵短夋自成列,不与文笔相交加。

()

象龙不致雨,画饼难充饥。如何道学者,高谈使人疑。

八珍有成谱,五鼎方朵颐。虚言竟无益,枵腹徒怅咨。

()
翠帘昼卷。
庭花日影初转。
酒力未醒,眉黛还敛。
停歌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