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董著作知北海县

送董著作知北海县朗读

《送董著作知北海县》是宋代梅尧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君曾辅佑王室,议论平定天下刑法。离开宰相之职,到北海县担任知县。农锄常随身,带着经书。素琴伴着饮酒,绿藓生长在讼庭上。抬头望着飞过的海鸟,心怀壮志在苍茫之间。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官员离开高位,到北海县担任知县的情景。诗人通过描写知县的生活和心境,表达了对官场的厌倦和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诗中融入了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以及对壮志豪情的表达。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反思和对自由的追求。诗人通过描绘知县的生活琐事,如农锄、经书,以及伴饮酒的素琴,展示了知县过着简朴而自由的生活。同时,诗人以绿藓生长在讼庭上的形象,暗示了官场的纷争和是非之地。最后,诗人抬头望海雁,表达了对远大理想和壮志的向往。

整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通过对细节的描绘,展示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思考和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同时,诗人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增添了诗词的意境和情感。这首诗词既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又表达了对自由和理想的追求,具有一定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梅尧臣朗读
()

猜你喜欢

屋密风传冷,窗虚月漏明。

九衢朝马动,四壁候虫鸣。

()

风吹晴色晓初开,春入郊原绿渐回。华扁尚馀班政额,危梁谁复济川材。

舟随雪浪穿桥过,人拂烟霏下岭来。忽有异香生眼■,野塘斜映一株梅。

()

日薄尘飞官路平。眼前喜见汴河倾。地遥人倦莫兼程。
下马先寻题壁字,出门闲记榜村名。早收灯火梦倾城。

()

风吹古渡口,云满都梁山。执热厌偪仄,幽寻上孱颜。

清泉似石乳,滴沥岩窦间。乞此一瓢饮,为祛千载烦。

()

雾霏霏,云漠漠,新绿涨幽浦。梦里家山,春透一犁雨。伤心塞雁回来,问人归未,怎知道、蜗名留住。
镜中觑。近年短发难簪,丝丝不禁数。蕙帐尘侵,凄切共谁语。被他轻暖轻寒,将人憔悴,正闷里、梅花残去。

()

晨出莫州门,回望古易京。丹楼不复见,草白寒雉鸣。

雉角角,枣纂纂,昔谁城此公孙瓒。城南城北陂水满,寒蒲如剑出水低。

()
天教日饮欲全丝,美酒生林不待仪。
自漉疏巾邀醉客,更将空壳付冠师。
?《前汉·高祖纪注》云:薛有作冠师。
?规摹简古人争看,簪导轻安发不知。
()

本是玉玚天上种,几时还驻云軿。檀心粉颊两盈盈。

香迷双嫩蝶,熏恼一林莺。

()
翩如游龙,萃如山崇。
来临来止,惕然有颙。
()

室富真儒业,门多长者车。明经方教子,得第已荣家。

性守仍知分,天然不爱奢。百年成古昔,行路亦咨嗟。

()

空门寂寞汝思家,礼别云房下九华。

爱向竹栏骑竹马,懒于金地聚金沙。

()

古人犹悲秋,况复岁暮时。急景迫流念,穷阴结长悲。

阳乌下西岭,月鹊惊南枝。揽衣步霜砌,倚杖临冰池。

()

蒲芽初茁柳丝长,荡漾春波照海棠。怪底鱼儿皆出听,枝头日暖奏莺黄。

()

  邹孟轲母,号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时,嬉游为墓间之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乃去,舍市旁。其嬉游为贾人炫卖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复徙居学宫之旁。其嬉游乃设俎豆,揖让进退。孟母曰:“真可以处居子矣。”遂居。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