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凫

惊凫朗读

《惊凫》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梅尧臣。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惊飞的凫鸟虽然躲避人群,但最终仍念念不忘过去停泊的地方。它试图从船的头部飞离,却不断落在船的尾部。应该知道,取得高处的位置,并不意味着就能一开始就飞得正确。

诗意:
这首诗以凫鸟为象征,表达了人生中面对变迁和挑战时的困惑和无奈。凫鸟原本在某个地方安定下来,但由于某种原因被惊吓而逃离,试图逃离过去的困境。然而,它却无法成功地飞离,最终又回到了原来的位置,经历了一次失败的尝试。诗人通过凫鸟的经历,表达了人们在面对新的环境和挑战时,可能会犯错、迷失方向,但也要明白成功需要时间和经验的积累。

赏析:
《惊凫》通过凫鸟的形象描绘了人生中常见的境遇和挑战。凫鸟原本是一种宁静的鸟类,喜欢停留在水面上,享受安详的时光。然而,当它遭遇到外界的干扰和惊吓时,它试图逃离,却失败了。诗人通过凫鸟的经历告诉我们,人生中有时候我们会面临各种不确定的情况,不得不做出选择和决策。然而,即使我们努力逃离过去的困境,有时候我们仍然会回到原点,重新面对相同的问题或困境。

诗人在最后两句中提到了取势高和初飞错,意味着在面对困境时,我们也要有正确的态度和判断力。取势高意味着站在更高的角度来看待问题,而不是盲目地逃避或做出错误的决策。初飞错表示在一开始可能会犯错误,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能再次尝试或取得成功。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质朴的语言,表达了人生中常见的困惑和挫折,同时提醒人们要保持冷静和乐观的态度,勇敢面对挑战,并从失败中吸取经验和教训。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梅尧臣朗读
()

猜你喜欢

主人呼酒入花间,野客方舟向柳湾。潇散正多天与健,昂藏休尽鹤同寒。

()

秋雨声中旧雨来,堆盘苜蓿且衔杯。黄花似待先生到,剩蕊还留小雪开。

()

与师同是一山云,吹落江西却再分。聚散人生俱似梦,虎溪重过不烦君。

()
人道杨花浑似雪,那知雪不似杨花。
春深解送馀寒去,昼永偏依丽日斜。
点缀楼楼台成绘画,发挥桃李作奢华。
多情不忍轻离别,笑杀飞霙便委沙。
()

左师本是吹箫客,惯作浮云出洞声。临川学士所最喜,华盖山中曾共听。

昨夜宫前看月明,玉箫零落难为情。含宫引羽自倡和,蹙口吹作呜呜声。

()

乍脱一滩险,又逢一峰奇。一峰撑青空,斗绝不可梯。

谁于两厓间,飞桥架虹蜺。想见修竹林,微径通招提。

()

霏霏溪水渡,舟子呼相于。碎滴桃腮腻,痕添柳眼舒。

浮桥知有岸,舞树欲留裾。鼓棹萍分手,开窗鸟觑余。

()

今我忽不乐,东风吹罗裳。之子隔朝夕,焉能返故乡。

屏营念良夜,忧思断中肠。凉露迫林薄,明月回虚廊。

()

睡美不觉晓,蜕然犹恋床。未能忘夜旦,已自懒衣裳。

供佛添新水,持经续旧香。不知门外路,何事有归艎。

()

香艳怜渠好,无端杂芰窠。向来因藕断,特地见丝多。

实有终成的,露摇争奈何。深房莲底味,心里苦相和。

()

欲友千年杰,须寻万卷书。谁言皆注脚,吾喜得权舆。

谟典唐虞盛,文章秦汉馀。缘君纵目览,这莫笑蟫鱼。

()

东津占得江山胜,安顿亭台到处宜。夜夜中秋明月影,朝朝寒食好花枝。

长笺短轴真行字,旧轴新编倡和诗。只隔一潮飞不去,怅怀惟有白鸥知。

()
久客思吾子,生涯滞故乡。
独携高士传,翻忆紫香囊。
合榻言犹在,同堂乐未央。
翩翩春草梦,随意遶池塘。
()

嵩山未必怜兰兰,兰兰已受郎君恩。

不须刷帚跳踪走,只拟兰浪出其门。

()

万马不闻嘶,天山雨雪时。旌旗寒色惨,鼓角夜声悲。

汉将雄韬出,戎王败垒移。捷书星火急,应到凤凰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