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李花

感李花朗读

《感李花》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梅尧臣。以下是我为您提供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重门虽锁春风入,先破桃花后李花。
红白相斗妍丽思旧曲,旧声传在五王家。
五王不见留华萼,华萼破碎来碑缺落。
当年李白欲骑黥马,醉酒向江南曾无错。

诗意:
这首诗词以花的开放与凋谢为主题,表达了人事代谢、兴衰易逝的哲理。诗中以重门锁闭为象征,暗示了心境的封闭,然而春风却无法阻挡,透过门缝渗入。桃花首先凋谢,然后是李花,以此暗示了人生旧事的消逝。红白花朵的争艳,代表着光鲜与美丽,但是这美丽的旧时光只能在五王家中传颂。五王不再见到华萼,华萼也已破碎,只留下断壁残缺。诗末提到了李白,暗示他曾醉心于江南之地,但是他的选择也并非无误。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人生的无常和兴衰的真实性。通过描绘花朵的凋谢和旧事的消逝,诗人传达了对时光流转和生命脆弱性的感慨。重门的锁闭象征着人们对外界的防范和封闭,然而春风依然能够渗透,暗示了无法阻挡的岁月的流转。桃花和李花的先后凋谢象征了旧事的消逝,人们只能通过记忆和传说来怀念过去的美好。红白花朵的斗妍描绘了繁华与美丽,但这美丽却只能在五王家中传颂,暗示着光鲜背后的虚幻和短暂。华萼的破碎和碑文的缺落象征着岁月的侵蚀和历史的残缺。最后提到的李白与骑黥马和醉酒向江南的情节,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留恋和对选择的思考。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富有意象的语言,表达了对兴衰易逝和人事代谢的思考。它敦促人们珍惜当下,理解生命的脆弱,同时也反思个人的选择和所经历的时光。作者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个人经历,抒发了内心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感慨,给人以深思和感悟。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梅尧臣朗读
()

猜你喜欢

曲曲阑干曲曲池。
万红缭绕锦相围。
花到黄昏思欲睡。
休睡。
()

幽栖新筑水东头,岂不怀居好浪游。白日倘缘尘世驻,丹砂宁为学仙求。

出门暂却家园累,去路遥怜鸿雁秋。薄俗风波如此夜,别离事事总关愁。

()
九月气已肃,蟋蟀入床下。
戺戺南来雁,寂历江上雨。
伤哉远归人,斯时不遑处。
岂惟怀乡里,茔域久蓁莽。
()

垂柳街头百丈丝,杏花林处度黄鹂。间关正在秦筝里,历乱偏伤楚客时。

风传一一声来尽,雨湿双双飞去迟。羡尔能将户客意,何如栖得上林枝。

()

盟缔慈恩十四年,匆匆话别戍梅仙。
便家泽国冰溪壤,得庇皇华刺史天。
事到直须行已志,官卑最喜近氓编。

()

短棹击空明,扁舟似叶轻。残星低两汉,缺月上三更。

木铎他山响,渔歌隔坞声。恍疑仙岛近,身世在蓬瀛。

()

山川已入史迁笔,乡里还从马少游。万里乾坤双短鬓,五湖风月一扁舟。

飘零末路谁青眼,归去沧洲愧白鸥。有地可耕书可读,吾生此外复何求。

()

片石羊公后,凄凉江水滨。好辞千古事,堕泪万家人。

鵩集占书久,鸾回刻篆新。不堪相顾恨,文字日生尘。

()

九华深翠落轩楹,迥眺澄江气象明。不遇阴霾孤岫隐,

正当寒日众峰呈。坐观风雪销烦思,惜别烟岚驻晓行。

()
两两台符逼斗魁,就盈弥月早春回。
细斟静治曹参酒,重放和羹傅说梅。
山立时行锡难老,鸾停鹄峙喜多才。
千钟未足为公寿,尽挹沧江入寿杯。
()
()

学圃盍如何,先说畦菜法。
栽种及天阴,灌溉须雨歇。
更欲树花果,古方难泯灭。

()

落落长林水一湾,绿阴多处白鸥閒。畏途尘满无心踏,独坐船头看晚山。

()
一宿姻缘逆旅中,短词聊以识泥鸿。
当时我作陶承旨,何必尊前面发红。
()
晓来掠面更东风,过尽溪山属祝融。
杨柳引教荷芰绿,海棠让与石榴红。
稻针刺水连青亩,麦浪翻云涨碧空。
我有浮瓜沉李约,诸君同上紫霄峰。
()
少时学问苦匆匆,弦诵光阴转手空。
圣域渊源虽自力,故交零落与谁同?荒村莫恨身垂老,後世元知论自公。
但掩斋扉凭曲几,忘忧正在寂寥中。
()
沙阔戍楼迥,风高边日清。
迟迟驱疋马,何处问归程。
()
莫问清流与浊流,向求胡越有同舟。
光风霁月无人识,掉臂行歌宿莽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