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雀砚

铜雀砚朗读

《铜雀砚》是宋代梅尧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歌舞人已死,台殿栋已倾。
旧基生黑棘,古瓦埋深耕。
玉质先骨朽,松栋为埃轻。
筑紧风雨剥,埏和铅膏精。
不作鸳鸯飞,乃有科斗情。
磨失沙砾粗,扣知金石声。
初求畎亩下,遂厕几席清。
入用固为贵,论古莫与并。
端溪割紫云,空负世上名。
韩著毛颖传,何独称陶泓。
傥以较岁年,泓当视如兄。

诗意:
《铜雀砚》描绘了一幅古代宫殿的凄凉景象。歌舞已经停止,宫殿已经倒塌。古老的基石上长满了荆棘,古瓦深深地掩埋在土中。精美的玉器早已腐朽,坚固的松木变得轻飘飘的。尽管建筑结构紧密,却无法抵挡风雨的侵蚀,墙壁上的铅膏也逐渐脱落。不再有鸳鸯飞舞的景象,而是展现出科斗(一种古代的象棋)的情景。岁月的摩擦使得石头和金属发出清脆的声音。初时只是为了寻求物质利益,随后却变得俭朴清雅。这种简朴的使用方式固然可贵,但与古代的荣耀并不相提并论。端溪是个地名,割断了紫色的云彩,却空有虚名。韩著《毛颖传》的作者,为什么只单独赞美陶泓呢?如果用岁月来比较,泓应该视为兄长一样地看待。

赏析:
《铜雀砚》以凄凉的笔触描绘了一个曾经辉煌的宫殿的衰败景象。诗中通过对古代建筑和器物的描写,表达了兴盛与衰败、荣耀与虚名之间的对比。歌舞停止和台殿倾塌象征着一段辉煌时期的终结,古瓦和玉质的腐朽则暗示了时间无情地将一切都摧毁。与此同时,诗中也透露出对俭朴生活的赞美,认为物质上的奢华并不能与古代的荣耀相媲美。最后,对作者陶泓的称赞和自省,则呈现出一种对于岁月流转和人生价值的思考。

整首诗词运用了对比手法,通过对景物的描述和象征意义的运用,展现了兴衰荣辱的主题。同时,作者对时光的流逝和人生价值的思考也贯穿其中,使得诗词更具深意和哲理性。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梅尧臣朗读
()

猜你喜欢

海棠刚绽秋初遍,芳园渐疏庭柳。露重池坳,蝉鸣叶罅,又酿凄凉时候。

层楼人瘦。甚尽日西风,暗盈襟袖。已是销魂,更堪微雨弄晴昼。

()

已过清明,社燕初来,风信几番吹透。红了杏花,白了梨花,绿遍池塘杨柳。

恰恰娇莺,听帘外、新簧圆溜。依旧。到乍试春衣,海棠时候。

()

重来绝巘一攀缘,坏阁崔嵬起暮烟。山静鼪猱栖佛地,堂空龙象散诸天。

芟林果熟红椒后,入定僧归白鹤前。莫问江南身世事,残金兵火一凄然。

()

弹丸馀小邑,固守作东藩。列郡谁能比,雄关赖此存。

霜槎春砦出,风叶夜旗翻。欲问婴城事,声吞不敢言。

()

我闻兹山本名胜,具区襟带争其盛。山光水色相澄鲜,载酒频游探奇境。

我抱抑郁无由开,酒酣走上糟邱台。幽岩古洞与世异,置身恍惚登蓬莱。

()

因忆斜街宅,情苗茁一丝。银缸吟小别,书本画相思。

亦具看花眼,难忘授《选》时。泥牛入沧海,执笔向空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