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鲜于秘丞通判黔州

送鲜于秘丞通判黔州朗读

《送鲜于秘丞通判黔州》是宋代梅尧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壶头山下俗,
巴妇曲中听。
汲井熬盐白,
烧田种谷青。
岩风来虎啸,
江雨过龙腥。
事简能谈者,
杨雄所草经。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壶头山下的平凡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朴实生活和普通人的赞美。诗中描述了汲井熬盐、烧田种谷等农民劳作的场景,以及壶头山中的岩风、江雨带来的动听声响。描写中融入了杨雄的经书,强调了简约和深思的重要性。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壶头山下的俗民生活,展现了梅尧臣对朴实生活的关注和赞美。壶头山下的人们在平凡的劳作中,以汲井熬盐、烧田种谷等方式谋生。这些平凡而辛勤的努力是社会运转的基础,诗人通过描绘这些场景,表达了对农民劳作的敬意和赞美。

诗中提到的巴妇曲中听,是指巴人(指巴蜀地区的人)的歌曲,诗人通过这一描写展示了当地人民的文化艺术。

岩风来虎啸、江雨过龙腥,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诗人传达了大自然的磅礴与威严。这种对自然的描绘,与前面的俗民生活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自然和人类活动之间的互动关系。

最后一句“事简能谈者,杨雄所草经”,指的是杨雄撰写的经书,强调了简约和深思的重要性。诗人认为那些能够从简单的日常事物中体悟到深刻道理的人,就像杨雄所写的经书一样,具有深邃的智慧和见解。

整首诗以平实的语言描绘生活的细节,表达了对朴素生活和劳作的赞美,同时寄托了诗人对深思熟虑和简约思维的推崇。这首诗词通过对人类与自然、生活与智慧的关系的思考,展示了梅尧臣独特的审美观和价值观。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梅尧臣朗读
()

猜你喜欢

霜毛一别各毵毵,兴味年来老不堪。横槊赋诗休塞北,扁舟垂钓渐江南。

()

莫谈道,谈道能令诗不好。君诗谈道甘如饴,我甚味之无由嗤。

惟其言语既诙谐,难复瞻顾如彼时。君不见李白猖狂不自疑,语语金丹绿玉卮,临路悲歌怀仲尼。

()
枕畔鍧然宝藏钟,声从何处入高墉。
蜀颅衰臂今如许,唤起穹庐一卧龙。
()

层峦叠嶂拥崔嵬,岚翠浮春埽不开。竺国楼台从地起,空王龙象自天来。

重岩过雨飞花尽,古木丛烟细路回。有发道人今学佛,山灵不用更相猜。

()

沈子清才在尘坱,有如菡萏生淤泥。又如服盐驾鼓马,下有逐电追风蹄。

青衿蚤为命所制,百瓮未了酸寒齑。三年四门作都讲,啄粒亦到官仓稊。

()
麝炷腾清燎,鲛纱覆绿蒙。
宫妆临晓日,锦段落东风。
无力春烟里,多愁暮雨中。
不知何事意,深浅两般红。
()

西园亦自有东篱,传语风光次第吹。为爱霜华秋际满,漫赊春色雨中移。

()

凛凛节奇霜涧◇,昭昭心莹玉壶冰。
正身尚可清风俗,当暑何须厌郁蒸。
麈柄屡挥容请益,龙门虽峻忝先登。

()

断肠梅作雪纷飞,似与金花巧胜违。此日共怜人日是,今春谁道我春非。

閒中风月为莲社,醉里莺花即锦衣。题寄草堂须记取,莫孤绿绕惜红围。

()

自过三泉境,纡回谷道中。
居民虽渐复,生理顿成空。
败屋翳蒿迳,颓墙荒棘丛。

()

半生云水恣遨游,览胜重登百尺楼。叠嶂远排晴汉出,寒潮遥带夕阳流。

钟声隐约闻吴越,帘影依稀拂斗牛。唤起悲秋怀古恨,断鸿嘹呖满沧洲。

()
月明星稀霜满野,毡车夜宿阴山下。
汉家自失李将军,单于公然来牧马。
()

其德伊何,和贞虔告。师民履素,言谋虑度。钟鼓思乐,靖端夙效。

考休攸嫔,来嫁于顾。

()

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

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