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永叔中秋夜会不见月酬王舍人

和永叔中秋夜会不见月酬王舍人朗读

诗词:《和永叔中秋夜会不见月酬王舍人》
朝代:宋代
作者:梅尧臣

主人待月敞南楼,
淮雨西来斗变秋。
自有婵娟侍宾榻,
不须迢递望刀头。

池鱼暗听歌声跃,
莲的明传酒令优。
更爱西垣旧词客,
共将诗兴压曹刘。

中文译文:
主人在南楼等待月亮,
淮水的秋雨从西方来临。
月亮自有婵娟佳人陪伴,
不需要迢递地望着刀山头。

池塘里的鱼暗中听着歌声欢跃,
莲花明亮地传递着酒令的优雅。
更加喜爱西垣的古诗客,
共同用诗的兴致压倒曹操和刘备。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梅尧臣写给朋友永叔的一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谊和诗歌的热爱之情。诗中的主人在南楼等待着月亮的出现,但因为淮水的秋雨而遮蔽了月光。然而,主人并不在意,因为他身边有着美丽的佳人陪伴,无需远望刀山的月亮。

诗人通过描绘池塘中的鱼暗中听歌、莲花传递酒令等景象,展现了友人之间欢聚的场景和诗人对于诗歌的热情。诗中的西垣指的是古代的文学园地,诗人表达了对古诗文友人的喜爱,并希望与他们一起用诗的才华来超越著名的文人曹操和刘备。

整首诗以朴实自然的语言描绘了友情和诗歌的美好,展示了宋代文人的豪情壮志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诗人通过诗歌表达情感,将友情与诗歌的创作融为一体,向友人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对友谊的珍视。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梅尧臣朗读
()

猜你喜欢

震泽黄柑熟,苕溪紫蟹肥。
天寒留客舍,岁晚念亲闱。
抱负须时用,行藏与志违。
临分话情愫,衰谢亦谋归。
()
手植天随菊,晨添苜蓿盘。
丛长怜夏苦,花晚怯秋寒。
素食旧所愧,长斋今未阑。
殷勤拾落蕊,眼暗读书难。
()

曙催河斗转阑干,垂老怜予把别难。鹢首舟烦诸子送,竹皮冠笑故人弹。

出门天地涛声壮,凭轼关山雪片寒。醉后强抛沧海去,曲尘终恋钓鱼竿。

()
两穷相值愁无计,同是开元补阙孙。
百世清风於此在,莫将贫悴对人言。
()

渐喜云天豁,犹怜道路长。大河风烈烈,平野日荒荒。

叠浪芦根黑,飞沙木末黄。翻思载图籍,片楫漾潇湘。

()

让国由衷义亦乖,不知天命匹夫才。

将除暴虐诚能阻,何异崎岖助纣来。

()

溪亭夏无暑,不假碧荷筒。垂柳轩窗外,青山眺望中。

水漾玻瓈色,香生菡萏风。借问坐谭者,还知无极翁。

()
霜凌溪竹寒,云外叠峰峦。
谁人知此意,独坐且深观。
()

竞持飘忽意何穷,为盛为衰半不同。
偃草喜逢新雨后,鸣条愁听晓霜中。
凉飞玉管来秦甸,暗袅花枝入楚宫。
莫见东风便无定,满帆还有济川功。
()

池塘春草促君诗,阿绪风流絮欲飞。满眼吾家好风景,正须相赏忽相违。

()

岁月仍吾病,风尘柰尔何。青天应自问,白雪向谁歌。

夜立残砧杵,园行久薜萝。相逢恨咫尺,况乃隔江河。

()

结草为庐舍,人称安乐窝。秋风满天地,将柰此中何。

()

龙蟠锦帐金奕奕,虎旗无际人马立。肉林垂衁陵阜赤,万瓮行酒晴虹湿。

大蛇中断狂魄灭,重瞳无光射宝玦。雷愤风愁三尺铁,河山未必如瓜裂。

()

沧洲迤逦接长堤,草色经春望欲迷。浓带晓烟青冉冉,远含疏雨碧萋萋。

王孙独系归时恨,谢氏偏留梦里题。记得往年长送客,夕阳江上马频嘶。

()

万里碧鸡使,叱驭问邛崃。枪旗有烨,川秦奔走送龙媒。

好在灵均初度,唤起长庚佳梦,霜月照金罍。寿似武侯柏,香在草堂梅。

()

驱车秣吾马,万里涉远道。远道多险艰,行李何草草。

晨征夕未息,川陆漫浩浩。行役豺虎区,此身不自保。

()

维舟西昌城,秋色净闾闬。去城未里馀,一阁摇霄汉。

悠然水竹居,清况亦云罕。阁中虚且閒,回转恣登览。

()

仰山因久住,天下仰山名。井邑身虽到,林泉性本清。

野云居处尽,江月定中明。仿佛曾相识,今来隔几生。

()

晚渡黄河正素秋,倚篷聊尔问阳侯。源从西极昆崙出,势荡中原瀚海收。

俯仰心神齐得丧,往来身世共沉浮。试看九曲风涛恶,博望焉能见斗牛。

()

凉夜窥清沼,池空水月秋。满轮沉玉镜,半魄落银钩。

蟾影摇轻浪,菱花渡浅流。漏移光渐洁,云敛色偏浮。

()
风暖啭鸣禽,天低薄薄阴。
烟容凝垅曲,雨意弄河心。
柳隔高城远,花藏旧县深。
独怜身卧病,犹许后春寻。
()
丈人养痾卧,此道取众弃。
强饭尚可饱,力田苦常匮。
欲从群儿嬉,出语不妩媚。
轩窗坐风凉,编简勘遗坠。
()

在昔嘉隆际,承平事粉饰。海内主文盟,王李两词伯。

小美复继之,火攻势颇急。何人秉国成,烈焰正熏炙。

()

龙门纪脂夜,物紊成

()

世事何反覆,一身难可料。头白翻折腰,还家私自笑。

所嗟无产业,妻子嫌不调。五斗米留人,东谿忆垂钓。

()

相将出凤城,斗酒不堪倾。何事金门下,难留白岳生。

柔杨沾别泪,芳草寄交情。从此陈留市,偏怀阮步兵。

()
偶得西斋字,向西开此斋。
人间诗眼少,天下夕阳佳。
()

折柬寻僧几日情,俄闻万里逼王程。一官久系皇恩重,三径从抛乐事轻。

梅萼渐看帆影远,杏花回首马蹄横。遥知丹石薰风下,野老欣传返旆声。

()

客游江海上,几度见秋风。
远浦芦花白,疏林秋实红。
人情朝暮变,景物古今同。

()

深闺恨,有梦到天涯。十里亭边春草绿,五更城上晓乌啼。

灯暗枕儿欹。

()

亭亭骨屹短墙颠,摇曳空明漾素妍。带雨微添寒鹤唳,淩霜不受野云怜。

老松立地同高节,芳草何心吊谪仙。抱此孤根滋九畹,青山一道送流泉。

()

峡寺飞来久,泉应与寺同。洞迷芳草径,林递落花风。

谷静闻莺响,山幽望桂丛。探奇争载酒,倚杖见晴虹。

()

星光云影凤山头,曾忆真人旧室留。碧玉调高明月满,黄金芽长彩霞浮。

野花向日红犹绽,细草新晴翠欲流。石鼎久空丹灶冷,轻烟时抹暮林秋。

()

三年不见鼎湖龙,弓剑尘埃玉座空。
白发孤臣心断绝,满山明月柏城风。

()

公门得休静,禅寺少逢迎。任客看花醉,随僧入竹行。

归时常犯夜,云里有经声。

()

天险不可梯,白石不受鞭。空疑幻人试幻术,神输鬼运来尘寰。

跻涛驾浪径空阔,盘结钩锁金联环。又疑东海跃出万丈白玉虬,挟风噀雨飞上天。

()

忽忽聚还散,荧荧暗复明。去嫌灭烛秽,来照读书清。

不必烦罗扇,何妨屏铁檠。蚌珠大如月,不及尔身轻。

()

天地微生薄,风霜岁月赊。金钩奔醉象,玉盏落长蛇。

草遇千年雪,莺啼二月花。宝龛尘渐积,珍重拂轻纱。

()

渚蒲汀柳散薰风,六月新莲学吐红。并舞霓裳相伯仲,似怀萍梗自西东。

亭开四面青山应,沼别三区碧水通。抚景乘闲须尽醉,莫缘毫末叹亡弓。

()

萧萧木叶下高枝,又是深秋九日期。黄菊酒香人病后,白蘋风冷雁来时。

参军帽落谁同调,宋玉诗成益自悲。有约不能逢一笑,看山窗下独支颐。

()
去秋尚十日,轩窗夕已凉;露草黏湿萤,坏壁啼寒螿。
丈夫志四海,临书慨以慷。
白发忽如此,惟有归耕桑。
药饵且枝梧,邻曲相扶将。
()
千峰雨雪时,别我情何极。
不知天地间,更有谁相识。
()

幽居少尘事,潇洒似江村。
苔藓深三径,衣冠盛一门。
岭云时聚散,湖水自清浑。

()

秋风城壘小,远望一消凝。
洞客云中路,渔舟水底灯。
有钟聊是寺,半俗不成僧。

()

久静还思动,情甘爱海迷。仙凡两路似云泥。从此相分,不顾上天梯。莫学鹪鹩志,营营恋小枝。北溟鲲量愿君为。咫尺成鹏,准拟奋天池。

()

黄阁开帷幄,丹墀侍冕旒。位高汤左相,权总汉诸侯。

不改周南化,仍分赵北忧。双旌过易水,千骑入幽州。

()
夜气侵寒薄寝衣,回头六十二年非。
直能欹枕思时透,始觉挑灯得处微。
百{共下加虫}渐侵床畔语,一萤忽入帐前飞。
研朱点墨皆陈迹,见道元来自有机。
()

沉香为栋玉为闾,才子佳人自古誉。云暗几时归李靖,月明今夜嫁相如。

一心欲报琼瑶赠,百两何劳玳瑁车。户外众星何历历,横塘秋落下芙蕖。

()

自君之出矣,群芳谁共撷。思君如辘轳,宛转长不绝。

()

初出如弓未上弦,分明挂在碧云边。
时人莫道蛾眉小,十五团圆照满天。

()

新年多遘逆,抱疴守空庐。竟日寡人事,反迂长者车。

入门一相见,戒我毋枉趋。枉趋将何以,变故在须臾。

()

筮水灵源濬,因山祔礼崇。从龙开ek路,合璧向方中。

殿帐金根出,廞衣玉座空。唯馀文母化,阴德满公宫。

()

万里区区学宦游,江南江北几时休。朝来作别殷勤语,为谢多情黄栗留。

()
懒踏门前没马尘,适安亭上坐吟身。
殷勤风月一樽酒,斟酌湖山十里春。
柳叶未舒先妩媚。
梅花虽老更精神。
()
安得我辈人,一杯叙心曲。
肝胆已相知,吾事一生足。
长日何以消,忘言书一束。
夜阑相对语,松膏胜华烛。
()

月色明画昼,溶溶照客窗。弄花堪作伴,对影喜成双。

壮志随时易,雄心惜酒降。所思千万种,金数付沧江。

()

霜枫雨过锦光明,涧壑云寒暝色生。信是两翁忘世虑,相逢山水自多情。

()

积潦被广陌,谁过牛侩翁。
闭关养尪瘵,药石收良工。
高斋俯嘉樾,疏箔延清风。

()
貍首之斑然。
执女手之卷然。
()
解后西风野菊黄,别来冉冉历三霜。
未偿诗债如山重,曾结交盟引梦长。
老病终年亲药裹,清谈何日倒书囊。
闻君读罢多娱乐,萱草春深棣萼芳。
()
崔录事(册4卷125页1252a)
解印归田里。
贤哉此丈夫。
少年曾任侠。
()
千帆过尽独舟沈,玩世齁齁踵息深。
何自著书今白发,不禁恋阙此丹心。
诗来沧海珠盈把,人在掖垣梧十寻。
应为一编三致意,细论小雅到交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