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范景仁学士归蜀焚黄

送范景仁学士归蜀焚黄朗读

《送范景仁学士归蜀焚黄》是宋代梅尧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苍山过秦梁,
山尽见川陆。
下马古成都,
访垄得乔木。

扫箨开奠席,
陨泪湿俎肉。
当时相如归,
徒自盛车毂。

不问有是为,
事乃今古独。
还因问耆旧,
亦莫遗隐卜。

荒祠古柏下,
残月杜鹃哭。
凭君约史笔,
书作西来目。

中文译文:
苍山越过秦梁,
一望无垠的山和水尽收眼底。
下马于古老的成都,
寻觅到高耸的乔木。

扫清尘埃,摆开祭祀的席子,
眼泪洒湿了祭品。
当时的相如归来,
只有奢华的车轮相伴。

不去问他归来的原因,
这样的事情在古今中都是独特的。
还是因为询问古老的智者,
也不要遗忘隐藏的卜筮。

在废弃的祠堂下,古柏树旁,
残月下杜鹃鸣哭。
请你借史笔,
记录下西行的目的。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送别范景仁学士归蜀时的情景和内心感受。诗人通过描绘苍山、秦梁、川陆等自然景观,营造出一种广阔壮丽的景象。古老的成都城给诗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在城中寻找到高耸的乔木,表现了对成都历史文化的向往和敬仰。

诗中的扫箨开奠席、陨泪湿俎肉等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范景仁归来的悲喜之情。诗人认为范景仁的归来是一件重大的事情,但他并不去问这件事的原因,认为这样的事情在古今中都是独特的,无需追问。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寄望于古代智者的智慧和卜筮的预言,以寻求对归来事情的解答。他在荒废的祠堂下,听到杜鹃的哭声,暗示着一种凄凉和离别的情绪。

最后两句诗中,诗人请约史笔,希望有人能够记录下这次归蜀的目的和意义。这也可以理解为诗人的一种嘱托和希望,希望后人能够理解和传承这段历史。

整首诗以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感的描绘为主线,表达了诗人对范景仁归蜀的送别之情,以及对历史和智慧的思考与敬仰。同时,诗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古今、离别与相聚、悲喜交织,使诗的意境更加丰富深远。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梅尧臣朗读
()

猜你喜欢

交衢如发敞高台,万户悬灯向夜开。身出半天星倒映,人行下地汉翻回。

妆边窈窕疑云雨,曲里参差辨柳梅。凫舄驻时阳艳发,共言明府是仙才。

()

一家去住两关情,行李萧然又出京。
记得别时寒食后,断烟残雨石头城。

()
九日重逢恼肺肠,世情底事便炎凉。
今朝有酒还堪醉,不信黄花不复香。
()

手种桃花满北山,花红艳艳照春湾。不知何代儿孙老,却见渔舟乍往还。

()

行行到边郡,白首气何豪。马上横修槊,风前看宝刀。

遥闻徵虎旅,谩道识龙韬。筹策何年献,长歌心独劳。

()
一夜雨声连晓。
青灯相照。
旧时情绪此时心,花不见、人空老。
可惜春光闲了。
()

朝为耕种人,暮作刀枪鬼。相看父子血,共染城壕水。

()

珠帘不卷,画阑人去,风舞满庭香雪。歌终酒散饯春归,谁唱出、阳光三叠。

韶华锦片,芳菲好梦,都被子规啼彻。馀情未肯逐东流,分付与、晓烟残月。

()

相国生南纪,金璞无留矿。仙鹤下人间,独立霜毛整。

矫然江海思,复与云路永。寂寞想土阶,未遑等箕颍。

()
近看三峰失一峰,其余都与昨来同。
多情横翠亭前玉,伴我同行两日中。
()

风卷寒云暮雪晴,江烟洗尽柳条轻。

檐前数片无人扫,又得书窗一夜明。

()

华表华表归来乎,出无车,食无鱼。
懿公之遇难再图,卑栖俛啄同群雏。
谁谓嵇氏子不孤,强颜市井交屠沽,

()

烟笼残月。遮屋五更霜似雪。小爱东窗。逗漏玻瓈数点黄。

梅风疏缓。冻蝶乍苏幽砌暖。生怕春生。生雨生风困早莺。

()

马场渔溆几沙汀,宿雨初消树更青。
最好南园丛桂发,画桡长泊煮茶亭。

()

有子居滇南,其名号为竹。拔乎云之巅,根于幽之谷。

虚涵其有节,温润其如玉。其质瘦且直,其格雅不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