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尹子渐王几道访郭生别墅不遇。宋代。梅尧臣。秋野已澄旷,偶来幽兴多。茨居隔寒水,柴户荫乔柯。看竹曾留凤,携朋不为鹅。人归碧苔径,应识履痕过。
《同尹子渐王几道访郭生别墅不遇》是宋代梅尧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秋野已澄旷,偶来幽兴多。
茨居隔寒水,柴户荫乔柯。
看竹曾留凤,携朋不为鹅。
人归碧苔径,应识履痕过。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同尹子渐和王几道一起去拜访郭生的别墅,但未能遇见郭生的情景。诗中通过秋野的景色和作者的心情来表达对幽静、宁谧之地的向往与喜爱。
赏析:
这首诗词以秋野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展现了作者对幽静、宁谧环境的向往。下面对每一句进行分析:
1. "秋野已澄旷,偶来幽兴多。"
这两句描述了秋天的原野已经变得宁静而开阔,作者偶尔来到这里会有很多愉快的心情。
2. "茨居隔寒水,柴户荫乔柯。"
这两句描绘了郭生的别墅,它隔着寒冷的水流,茅草覆盖的住宅为高大的树木提供了荫凉。
3. "看竹曾留凤,携朋不为鹅。"
这两句表达了作者曾经在这里看到过凤凰停留在竹林中,而现在他带着朋友来到这里,并不是为了追逐鹅群的喧嚣。
4. "人归碧苔径,应识履痕过。"
这两句描述了当人们回家时,他们走过的小径上布满了翠绿的苔藓,这种痕迹应该能够被识别出来。
整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宁静、幽雅之地的向往,也体现了对友情和自然的热爱。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抒发,诗词展示了作者对美的追求和对真实、自然生活的渴望。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梅尧臣。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赵元达久不至池上作诗戏之。宋代。饶节。雨后新荷拥岸青,菰蒲相向立蜻蜓。此中佳处君知否,应对文君赋小星。
杨妃菊 其二。宋代。耶律铸。醉浮愁颊半朝红,流恨空遗满六宫。睡杀海棠春不管,断魂招得嫁春风。
再游虎丘二首。宋代。陈造。令节携壶客,当年伏虎山。诗成云气上,人语画图间。官作三年住,时须半日闲。从今碧眼老,几送醉中还。
辛酉富池元宵写怀二首。宋代。董嗣杲。七年交春七日强,蒙蒙春雨吞江乡。此夕莫知是元夕,地炉埋伏身犹僵。鼓箫声绝想景物,灯火焰短如寻常。逢辰往往思济胜,此际何异栖幽荒。推窗且畏江风恶,风柔却忆沙河塘。一竿星点富池庙,随炙随灭无精光。
雪下有感。明代。释函可。大雪真吾事,天心本至公。翻书甘手冷,乞食望年丰。旧岭花方发,平沙雁已空。几多未归客,对此意何穷。
走笔次李仁甫夜直观月韵二首。宋代。周必大。玉堂清冷寐难频,月姊高寒远莫亲。伴直径频呼苦酒,不应觅句调他人。
城西作。唐代。罗隐。从军无一事,终日掩空斋。道薄交游少,才疏进取乖。野禽鸣聒耳,庭草绿侵阶。幸自同樗栎,何妨惬所怀。
端忞疲於哺蚕老妇悯而饷之余作古调以赞之。宋代。钱时。族孙买叶中山归,恻然闻之矜尔疲。长腰豚蹄亟送似,未暇问到而蚕饥。此时此念难藏假,厩焚退朝遑恤马。马非不爱爱我人,用违其才终土苴。试问母今蚕几筐,间关未必能补疮。我亦有蚕非条桑,他日天机云锦裳。
偶成。元代。柯九思。蜀江西来春水平,洲渚萦回春日明。江头女儿唱歌去,风送杨花迷远情。
新安郡圃。元代。仇远。亭榭凌空眼界宽,得闲来处独凭阑。春浮练水蒸城润,雪被黄山入座寒。古树巢寒群鸟散,荒池沙满碎薸乾。白去在望归期定,不见青油护牡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