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孙端叟蚕首十五首其十五织妇。宋代。梅尧臣。织妇手不停,心与日月速。常忧里胥来,不待鸡黍熟。但言督县官,立要断机轴。谁知公侯家,赐帛堆满屋。
《和孙端叟蚕首十五首其十五织妇》是宋代梅尧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织妇手不停,心与日月速。
常忧里胥来,不待鸡黍熟。
但言督县官,立要断机轴。
谁知公侯家,赐帛堆满屋。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勤劳的织妇的形象。她的手忙碌不停,心思敏捷如日月迅速流转。她时常担忧官府派人来监督工作,甚至在鸡黍(一种米食)还未煮熟时就开始工作。她只听说县官来视察,就立即要求停止织机的运转。然而,谁知道公侯之家给她赐予的丝绸已经堆满了屋子。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织妇的形象,表达了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和对生活的担忧与期待。织妇的手不停地工作,象征着她的勤劳和辛劳,而她的心思则比日月更快速地转动,显示了她机智敏捷的思维。她常常担忧官府派人来监督工作,因为她清楚地知道延误生产可能会带来不利的后果。她甚至在食物煮熟之前就开始工作,显示了她不敢有丝毫懈怠的态度。
然而,诗的最后两句带来了戏剧性的转折。织妇听说县官来了,便立刻要求停止织机。但事实上,她不知道的是,她所服务的公侯之家已经给她赐予了丰厚的奖赏,屋子里已经堆满了赐予的丝绸。这种情节的安排暗示了社会的不公与不平等。织妇辛勤劳动,却只能在听到县官到来的消息时停下来,而公侯之家却有足够的财富赏赐她。这种对社会现实的揭示,反映了作者对社会不公与贫富差距的关切。
整体上,这首诗通过织妇的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劳动人民的辛勤劳作和对生活的期待,同时也暗示了社会的不公和贫富差距,使读者对社会现实产生思考。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梅尧臣。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如梦令(陈虚中席上作,赠李商老)。宋代。谢薖。人似已圆孤月。心似丁香百结。不见谪仙人,孤负梅花时节。愁绝。愁绝。江上落英如雪。
临江仙·梅。宋代。李清照。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春迟。为谁憔悴损芳姿。夜来清梦好,应是发南枝。 玉瘦檀轻无限恨,南楼羌管休吹。浓香吹尽有谁知。暖风迟日也,别到杏花肥。
八月十八日观潮。清代。徐端。海门乍见一线白,江下涛头十丈黄。数点红旗争出没,千艘飞橹下沧浪。
送方务德侍郎得请东归。宋代。吴芾。三抗封章未得归,故山归梦每飞驰。羡君却向林泉去,愧我犹为印绂縻。忙里光阴能自惜,静中气味许谁知。只疑天靳清闲福,丹诏还催上赤墀。
易阳早发。唐代。王勃。饬装侵晓月,奔策候残星。危阁寻丹障,回梁属翠屏。云间迷树影,雾里失峰形。复此凉飙至,空山飞夜萤。
四时田园杂兴 春日。宋代。范成大。土膏欲动雨频催,万草千花一饷开。舍后荒畦犹绿秀,邻家鞭笋过墙来。
九逵期人日会城中既而不至作诗见怀奉荅。明代。文徵明。人日故人偏入望,洞庭烟水隔苍苍。不教缕菜传纤手,空复题诗寄草堂。老鬓金花谁斗胜,古梅残雪自吹香。寻常佳节多惆怅,何况差池负酒觞。
送李指挥之京。明代。傅汝楫。江干相送罢,去去望仙舟。不耐云山杳,其如岛树秋。龙颜欢谒帝,燕颔定封侯。他日收成绩,归来觅酒俦。
祝英台近。。文廷式。剪鲛绡,传燕语,黯黯碧草暮。愁望春归,春到更无绪。园林红紫千千,放教狼藉,休但怨、连番风雨。谢桥路,十载重约钿车,惊心旧游误。玉佩尘生,此恨奈何许!倚楼极目天涯,天涯尽处,算只有濛濛飞絮。
过密州次韵赵明叔、乔禹功。宋代。苏轼。先生依旧广文贫,老守时遭醉尉嗔。汝辈何曾堪一笑,吾侪相对复三人。黄鸡催晓凄凉曲,白发惊秋见在身。一别胶西旧朋友,扁舟归钓五湖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