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师杜公挽词五首

太师杜公挽词五首朗读

《太师杜公挽词五首》是宋代梅尧臣所作的一组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第一首:
言为当代法,行不古人惭。
天子贵元老,史官传美谈。
名高汉亚相,学嗣晋征南。
有子即家宝,未尝金玉贪。

译文:
言论以符合当代之法,行为超越古人的表率。
天子珍视年长的臣子,史官传扬美谈。
他的声名高过汉朝的亚相,学术传承上接晋朝的征南。
他的子嗣是家庭的宝贝,从未贪恋金玉之物。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杜公作为太师的特点和事迹。他言行合乎当代法度,行为超越了古代先贤的标准。他备受天子的珍视,史官们传颂着他的美谈。他的声望高过了汉朝的亚相,学术血脉延续自晋朝的征南。他对待家庭的子嗣无比珍惜,从未贪恋过财富和权势。

赏析:
这组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示了杜公杰出的品德和才能。他言行符合时代的要求,并以自己的行为成为后人学习的榜样。他作为太师备受朝廷和历史的赞誉,他的声名远扬,被史官们广为传颂。他的学问和才干胜过了汉朝的亚相,继承了晋朝征南的学术传统。他对待家庭事业极为看重,从未陷入金玉贪欲的陷阱。整首诗以简明的笔触勾勒出了杜公的卓越形象,彰显了他的高尚品质和非凡成就。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梅尧臣朗读
()

猜你喜欢

归心静对萤飞月,远梦长惊角满楼。

()

当年公望有安期,今日蓝田玉一枝。若问江东米贵贱,但言王掾未全痴。

()

劈开金锁出重门,学得文君半夜奔。但爱风流人似玉,不知年少是梨园。

()

黄湾东望独悠悠,雁过西台悲昔游。花草已埋吴藻丽,衣冠想见晋风流。

平林风震星辰动,大海潮来天地浮。九原只在河山里,泪洒新亭未易收。

()

礼仪今太叔,史学昔公羊。
四十人间世,千秋地下郎。
空庭余败草,老树耿斜阳。

()

桐阴如盖午风凉,沉水香消白昼长。触手残编随意看,一时书卷乱堆床。

()

幽谷逢春至,蔼然鬯予情。江流日以长,山鸟时一鸣。

重云蔽群木,冥蒙遂所生。斯人独不然,耳目馀聪明。

()
苏钦
身外无穷百不闻,算沙活计亦慵论。
斋余闲倚蒲团瞑,只有溪声落耳根。
()
瞿塘峡口水初生,都护楼船入蜀行。
地到益州皆沃野,营开賨叟尽雄兵。
干云鸟道三千里,挂树猿啼一两声。
欲卜封侯何日事,成都市上问君平。
()
嘉牲典礼,诞合神灵。
乡通纯孝,治感至香。
要香既裸,圣酒来宁。
膺兹福禄,万寿益龄。
()

曾闻仙者好楼居,楼外仙山入指呼。聊作上游新粉泽,使君不为贮罗敷。

()
蠢彼EA4C鼯,嗟尔何为,敢瞰长淮。
遣诗书元帅,又劳指画,神仙寿日,不放襟怀。
略已三年,可曾一笑,天岂慳吾老子哉。
诸人者,且携将雅颂,留待磨崖。
()
鸦舅颇强聒,仆姑常勃溪。
黄鸟怀好音,秋菊染春衣。
嘤嘤求朋友,忧患同一枝。
提壶要酤我,杜宇赋式微。
()

任公垂大钓,投竿东海湄。期年不能得,蹲坐苦不辞。

倏然牵犗饵,有鱼吞食之。惊扬奋鬐鬣,水击风霆驰。

()

五日京兆行,事复安能视。果然按絮掾,旋为亡命子。

亡命亦何愚,荣辱不须臾。古来直如弦,往往有他虞。

()

䆉稏围僧屋,檀栾隔槿篱。月池聊濯足,雪壁剩留诗。

里社皆囷廪,钟鱼亦岁时。平生松隐赋,回首十年迟。

()

人生无贤愚,飘飖若埃尘。自非得神仙,谁免危其身。

与子俱白头,役役常苦辛。虽为尚书郎,不及村野人。

()
僻居虽爱近林泉,幽径闲居碧藓连。
向竹掩扉随鹤息,就溪安石学僧禅。
古琴带月音声亮,山果经霜气味全,多谢故交怜朴野,隔云时复寄佳篇。
()

淡云疏雨,看朝来做就,凄凉天气。不是新寒惊翠袖,谁信欢如沉水。

琴拂蛛丝,屏销绛蜡,镇日眠难起。何曾滞酒,生来情绪如许。

()

野兴偏宜月色秋,开轩待月小迟留。肯教美景成虚度,正拟良朋共唱酬。

举盏但为文字饮,新诗都付锦囊收。坐深细听残更报,祇隔芙蓉水外楼。

()
长平瓦震武安初,赵卒俄成戏鼎鱼。
四十万人俱下世,元戎何用读兵书。
()

城市嚣尘甚,君家自一村。牵萝护墙瓦,倚筱补柴门。

岩密含云宿,林深杂鸟喧。灌园陈仲子,口吃不能言。

()
一别长干已十年,填词赢得万人怜。
歌梁旧燕双栖处,不是乌衣亦可怜。
()

草径蜿蜒十里间,云间若在画图看。
万松密翠地无影,一水长清空自寒。

()
璧沼水嬉飞隼渡,瑶箱命缕彩丝新。
亲蚕礼毕无馀事,夙佩珩璜奉紫宸。
()
瀼瀼白露坠,独起行绕篱。
岂泥兹晨游,偶谐昔人期。
白衣已缥缈,幅巾自淋漓。
举杯泛寒荣,何以慰所思。
()

未央才人。中山孺子。一笑倾城。一顾倾市。倾城不自美。倾市复为容。

愿把陵阳袖。披云望九重。

()
久客有远思,肩舆登郡楼。
聊为避暑饮,更学御风游。
叠翠城南面,双虹水北流。
流将五湖去,叶叶采蘋舟。
()
东君调护亦多情,瘦比夷齐彻骨清。
有韵绿毛时倒挂,无尘白鹭可同盟。
未应桃叶能称姊,若齿山樊定是兄。
何事故园频入梦,疏枝新赏玉谿晴。
()

游子欲言去,浮云那得知。偏能见行色,自是独伤离。

晚带城遥暗,秋生峰尚奇。还因朔吹断,匹马与相随。

()

脩篁蔽日森苍壁,远麦迎风乱翠波。安得嵩云洒飞雨,更将清思助吟哦。

()
可堪俗事苦相留,不许联翩李郭舟。
酒兴定知鲸浪吸,词源聊看峡江流。
名如北斗谁能挹,价重连城未易酬。
恰似西都数人物,校书中秘让诸刘。
()

岂有谟谋益治安,又将离别间交欢。江湖十载头看白,风木中宵梦已寒。

病骨可堪仍远客,薄才犹喜是閒官。南村花竹西庄柳,何日归来曳杖看。

()

大鹏九万苦不足,尺鴳抢榆恒有余。除却逍遥真际在,便应方朔羡侏儒。

()

莫把金笼闭鹦鹉,个个分明解人语。

忽然更向君前言,三十六宫愁几许。

()

大妇出姬姜,族望不可加。中妇出燕赵,容色鲜如花。

小妇出吴越,盈盈娇浣纱。丈人但安坐,四海方为家。

()

相亲赖有楮先生,雪与阳春指顾成。

狐白温温疑伯仲,龟纹隐隐见纵横。

()

三皇掩质皆归土,五帝潜形已化尘。夫子域中誇是圣,老君世上亦言真。

埋躯祗见空遗冢,何处将身示后人。唯有吾师金骨在,曾经百鍊色长新。

()

偶因行乐到村前,地湿莎青雨后天。

日暮长堤更回首,绿杨花扑一溪烟。

()

近臣方赐沐,暇日爱攀登。共向前朝寺,因寻长梵僧。

一庵唯挂钵,何处独支藤。客有许询辈,山门问几灯。

()
饮狂插红杏,醉倒藉苍苔。
董子窥园出,庞公上塚回。
()
黄鸡白日唱初阑,便觉杯觞耐薄寒。
坐上客多真足乐,床头易在不须看。
更思深径挼红蕊,政待移厨洗玉盘。
若恨重城催兴尽,归时落日尚云端。
()

知君桃李遍成蹊,故托乔林此处栖。虽然灌木凌云秀,会有寒鸦夜夜啼。

()
岁晚何人为指南,手中扇子是同参。
云门未见乾峰日,与子如今恰一般。
()

小院春长,整整绣帘低轴。异葩幽艳,满千瓶百斛。珠钿翠珮,尘袜锦笼环簇。日烘风和,奈何芬馥。
凤髓龙津,觉从前、气味俗。夜阑人醉,引春葱兢□。只愁飞去,暗与行云相逐。月娥好在,为歌新曲。

()
长信宫中草,年年愁处生。
故侵珠履迹,不使玉阶行。
()

潮生海岸两崖倾,落月江枫映火明。桥透白波流水远,屋连红树带霜清。

迢迢漏尽寒更晓,片片云收夜雨晴。遥望楚天江渺渺,茭蒲尽处落鸿轻。

()

逸思飘然赋远游,可堪三岛隔瀛州。曾闻神女云侵鬓,见说麻姑雪满头。

海上楼台常似昼,山中瑶草不知秋。若为借得仙家鹤,鸣佩珊珊玩九州。

()

西京郁李不知愁,人逐秦淮汴水流。只道银屏藏越国,谁疑金屋眝吴钩。

朱蹄驳马伤铅粉,青岳黄河怨白头。莫负宫袍灯下泣,蛾眉有泪洒神州。

()
孤齿如鲵,皴皮若鸡。
万机顿削,一句全提。
湛存性海阔,圆明心月底。
有信风雷还破蛰,无言桃李自成蹊。
()

红药开残惊绿暗,斗茶深院清幽。呢喃双燕语风柔。

蝶酣人困,慵自整薰篝。

()

未出门时一款招,至今遗恨杳难消。翻然自觉无恩怨,万里家山未是遥。

()
隣家新妇谁家女,昨日嫁来今日去。
徘徊欲去呼问之,何乃遽遭姑舅怒。
妇欲致词先泪雨,妾在村东年十五。
长成只待嫁良人,不识人间离别苦。
()

歌管能回日,轻舠自任风。人家渔网外,山色酒杯中。

心事欢仍见,年光醉未穷。褰裳吾欲涉,菰际忽惊鸿。

()

轻舟下长浦,悠然见衡门。故旧极相悦,童仆亦载奔。

知我归来意,相逢但忘言。

()
不容巴国恋深仁,使节朝驰诏墨新。
山水两川奇胜地,典刑三晋老成人。
使星正自临东井,卿月元来照紫宸。
自是皋陶多迈种,归毘舜德咏臣邻。
()

星阁迎寒閟,霜钟动夜摐。酒深燔朮火,漏下续兰釭。

寸草荧芝小,丹葩瑞带双。金枝交婉娈,银粟乱鬃鬞。

()

冬燠知将雨,应期此日阴。春先梅意润,爽入酒杯深。

滴沥寒歌韵,云雷激壮心。感时才易尽,漫自说为霖。

()
两桥横处放潮回,桥外花村涨晚埃。
省事老禅门闭早,焚香对月礼如来。
()
银塘秋水玉娟娟,霜叶漂红去渺然。
几欲题诗寄辽海,只应流水到君边。
()
指出长生地不迷,造成无缝塔巍巍。
大家从此无余事,渴饮饥餐且度时。
()
秋夜何迢迢,蟋蟀鸣阴壁。
蟾升林薄见,露下庭宇阒。
萤火寒依人,羸驹倦嘶枥。
开襟纳虚明,万事谢欣戚。
()
休折山中松桂枝,溪鱼亦小莫垂丝。
沙田翻白收秔后,霜树著红尝柿时。
日落牛羊归径熟,天寒乌鸟向人慈。
出云数里成官路,问事如何总不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