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雁。宋代。梅尧臣。湿云夜不散,薄处微有星。孤雁去何急,一声愁更听。心应失旧侣,翅已高青冥。几日江海上,凫鸥共满汀。
《闻雁》是宋代梅尧臣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湿润的夜晚,湿云弥漫,微弱的星光点缀其中。一只孤雁飞离,却不急于远去,它发出的哀鸣更加引人深思。诗人感到自己的心灵失去了曾经的伴侣,而孤雁已经高高飞向了青天深处。几天来,江海上弥漫着凫鸥的身影,与孤雁共同在水边停歇。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湿润的夜晚和孤雁的离去,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迷茫。湿云的夜晚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微弱的星光则强调了寂静无声的氛围。孤雁的离去象征了离别和孤独,它的哀鸣更加强调了诗人内心的失落和忧伤。诗人感到自己与曾经的伴侣已经失去了联系,而孤雁则飞向了遥远的天空,象征着追求自由和远方的渴望。最后,诗人提到江海上的凫鸥,与孤雁共同在水边停歇,凫鸥的存在进一步衬托出诗人的孤独,也暗示了生活中其他的无奈和无助。
整首诗词以湿润的夜晚和孤雁的离去为主题,通过描绘细腻的自然景物和表达内心情感,展现了诗人对于生活中离别和孤独的感受。这首诗词在情感上给人以深沉的思考和共鸣,同时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意象的运用,展示了诗人对于自然景物的敏感和对心灵世界的深入触发。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梅尧臣。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白鹤观写寄。元代。于立。我住城中五十日,念子终日不相忘。驿回陇首梅未发,雁过沙头书几行。田间鸡黍酒正熟,霜后园林橘半黄。后日东归同一醉,酣歌不减少年狂。
子醇雨后陪宿道馆有赠。明代。陆深。春灯着花照春雨,窈窕仙宫对床语。龙池冥冥杂花寒,鱼书雁信多愁绪。一百五日又已过,二十四桥何处所。容台美人锦绣肠,能为楚歌歌白苧。候我明光起草馀,更约城南看花侣。长安风尘缁素衣,故园魂梦牵春渚。三军草露白铁袍,五侯宅第黄金炬。闻鸡起击珊瑚鞭,共慰此身同逆旅。
缓辔入东宫门望见渔浦山。宋代。杨万里。渔浦孤峰入九城,承华门里最分明。马头看得山低去,夹道芙蓉红露声。
重阳日独居洨水君俞出游杜曲惠诗酬以来韵。宋代。李复。众人有钱竞沽酒,嗟我独醒坐搔首。荒径蓬蒿深映门,茅舍三间傍疏柳。南山奔腾呼欲来,云散山容一笑开。何似齐山江上客,菊花须插满头回。
壮士行。清代。郑以庠。飒飒秋风剑气腥,满腔热血洒沧溟。平生早作封侯想,誓斩楼兰照汗青。
送罗美至宰云梦五首 其四。明代。欧大任。使君游猎苑云开,明月珠旗曳楚台。不羡子虚誇作赋,相如还奏上林来。
次栾子仁韵送别四首 其三。明代。王守仁。野夫非不爱吟诗,才欲吟诗即乱思。未会性情涵咏地,《二南》还合是淫辞。
寄远。唐代。许浑。两叶愁眉愁不开,独含惆怅上层台。碧云空断雁行处,红叶已凋人未来。塞外音书无信息,道傍车马起尘埃。功名待寄凌烟阁,力尽辽城不肯回。
宝应湖。明代。林光。连过三湖日未斜,天教清兴发诗家。何嫌顺境风涛壮,更爱扁舟眼界赊。角角芦根呼水鸟,翻翻帆影散堤鸦。春波闪烁摇晴日,添得南翁两眼花。
偶感。明代。何巩道。廿年踪迹与时违,买得轻舟逐雁飞。湖面白云吹晚醉,马头红叶点秋衣。梦回南国疏钟迥,心到东庐落月微。同想远游君独往,离情中夜托金徽。
伏波祠怀古。明代。郑定。荒祠衰草已凄然,犹有邦人话往年。铜鼓苔生秋雨后,宫墙花落夕阳边。竹书早著平蛮策,沙井空馀饮马泉。词客经过休感慨,云台麟阁总寒烟。
窃李义府诗。唐代。张怀庆。生情镂月为歌扇,出性裁云作舞衣。照镜自怜回雪影,来时好取洛川归。
集周公瑕斋中。明代。王稚登。偶访征君宅,梅花覆酒香。杖将鸠作刻,书与蠹俱藏。北海宾盈座,南朝寺隔墙。还同耆旧传,庞德在襄阳。
舟次广陵怀寄京都交旧。宋代。贺铸。朋游冠盖满京华,病客东流迹自赊。音驿未闻来日下,邻墙不见亦天涯。尚慙斗粟烦官廪,已指扁舟是我家。莫谓因风无可寄,雪梅开遍腊前花。
绍兴以后祀感生帝十六首。清代。佚名。笾豆大房,秩秩在列。奉牲以告,既全既洁。乐均无爽,牲醒攸设。神兮燕娭,霓旌孓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