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遵式师谒金陵王相国。宋代。林逋。高牙熊轼隐铃斋,棠树阴浓长绿苔。丞相望尊宝谒少,清言应喜道人来。
《送遵式师谒金陵王相国》是宋代诗人林逋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高牙熊轼隐铃斋,
棠树阴浓长绿苔。
丞相望尊宝谒少,
清言应喜道人来。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林逋送别遵式师去拜访金陵王相国的情景。诗中描绘了一个幽静的场景,高牙熊轼隐居在铃斋,周围的棠树郁郁葱葱,长满了绿苔。丞相(指王相国)期待着遵式师前来拜访,希望他能带来珍贵的礼物。清雅的言辞应该会让道士们感到高兴。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人物情感,展现了一种宁静和祥和的氛围。高牙熊轼隐居在铃斋,象征着他追求宁静和自由的生活态度。棠树的阴影和长满苔藓的景象,给人一种静谧的感觉,与高牙熊轼的隐居生活相呼应。
诗中提到的丞相望尊宝谒少,表达了丞相对遵式师的期待和尊敬之情。丞相希望遵式师能带来珍贵的礼物,这体现了当时社会中礼尚往来的风尚。
最后两句“清言应喜道人来”,表达了道士们对遵式师的到来感到高兴。清雅的言辞可能是指遵式师的修养和文化素养,这使得道士们对他的到来充满期待和喜悦。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人物情感,展现了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中的礼仪之风。
林逋(967一1028)字君复,汉族,浙江大里黄贤村人(一说杭州钱塘)。幼时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书载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趋荣利。长大后,曾漫游江淮间,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每逢客至,叫门童子纵鹤放飞,林逋见鹤必棹舟归来。作诗随就随弃,从不留存。1028年(天圣六年)卒。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丧尽礼。宋仁宗赐谥“和靖先生”。...
林逋。林逋(967一1028)字君复,汉族,浙江大里黄贤村人(一说杭州钱塘)。幼时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书载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趋荣利。长大后,曾漫游江淮间,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每逢客至,叫门童子纵鹤放飞,林逋见鹤必棹舟归来。作诗随就随弃,从不留存。1028年(天圣六年)卒。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丧尽礼。宋仁宗赐谥“和靖先生”。
题涪州双鱼次刘郎中韵。宋代。丘无逸。谁将江石作鱼镌,奋鬣扬鬐似戏莲。今报丰登当此日,昔模形状自何年。雪因呈瑞争高下,星以分宫较后先。八使经财念康阜,寄诗褒激守臣贤。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黄鹤楼闻笛。唐代。李白。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寄宁陵陈长官。宋代。王禹偁。吏隐宁陵县,琴堂枕古河。家山隔江远,风雨过船多。假日亲寻药,公庭自种莎。相逢如旧识,执手动劳歌。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况秦吴兮绝国,复燕宋兮千里。或春苔兮始生,乍秋风兮暂起。是以行子肠断,百感凄恻。风萧萧而异响,云漫漫而奇色。舟凝滞于水滨,车逶迟于山侧。棹容与而讵前,马寒鸣而不息。掩金觞而谁御,横玉柱而沾轼。居人愁卧,怳若有亡。日下壁而沉彩,月上轩而飞光。见红兰之受露,望青楸之离霜。巡层楹而空掩,抚锦幕而虚凉。知离梦之踯躅,意别魂之飞扬。故别虽一绪,事乃万族。
至若龙马银鞍,朱轩绣轴,帐饮东都,送客金谷。琴羽张兮箫鼓陈,燕、赵歌兮伤美人,珠与玉兮艳暮秋,罗与绮兮娇上春。惊驷马之仰秣,耸渊鱼之赤鳞。造分手而衔涕,感寂寞而伤神。
别赋。南北朝。江淹。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况秦吴兮绝国,复燕宋兮千里。或春苔兮始生,乍秋风兮暂起。是以行子肠断,百感凄恻。风萧萧而异响,云漫漫而奇色。舟凝滞于水滨,车逶迟于山侧。棹容与而讵前,马寒鸣而不息。掩金觞而谁御,横玉柱而沾轼。居人愁卧,怳若有亡。日下壁而沉彩,月上轩而飞光。见红兰之受露,望青楸之离霜。巡层楹而空掩,抚锦幕而虚凉。知离梦之踯躅,意别魂之飞扬。故别虽一绪,事乃万族。 至若龙马银鞍,朱轩绣轴,帐饮东都,送客金谷。琴羽张兮箫鼓陈,燕、赵歌兮伤美人,珠与玉兮艳暮秋,罗与绮兮娇上春。惊驷马之仰秣,耸渊鱼之赤鳞。造分手而衔涕,感寂寞而伤神。 乃有剑客惭恩,少年报士,韩国赵厕,吴宫燕市。割慈忍爱,离邦去里,沥泣共诀,抆血相视。驱征马而不顾,见行尘之时起。方衔感于一剑,非买价于泉里。金石震而色变,骨肉悲而心死。 或乃边郡未和,负羽从军。辽水无极,雁山参云。闺中风暖,陌上草薰。日出天而曜景,露下地而腾文。镜朱尘之照烂,袭青气之烟煴,攀桃李兮不忍别,送爱子兮沾罗裙。 至如一赴绝国,讵相见期?视乔木兮故里,决北梁兮永辞,左右兮魄动,亲朋兮泪滋。可班荆兮憎恨,惟樽酒兮叙悲。值秋雁兮飞日,当白露兮下时,怨复怨兮远山曲,去复去兮长河湄。 又若君居淄右,妾家河阳,同琼珮之晨照,共金炉之夕香。君结绶兮千里,惜瑶草之徒芳。惭幽闺之琴瑟,晦高台之流黄。春宫閟此青苔色,秋帐含此明月光,夏簟清兮昼不暮,冬釭凝兮夜何长!织锦曲兮泣已尽,回文诗兮影独伤。 傥有华阴上士,服食还仙。术既妙而犹学,道已寂而未传。守丹灶而不顾,炼金鼎而方坚。驾鹤上汉,骖鸾腾天。暂游万里,少别千年。惟世间兮重别,谢主人兮依然。 下有芍药之诗,佳人之歌,桑中卫女,上宫陈娥。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至乃秋露如珠,秋月如圭,明月白露,光阴往来,与子之别,思心徘徊。 是以别方不定,别理千名,有别必怨,有怨必盈。使人意夺神骇,心折骨惊,虽渊、云之墨妙,严、乐之笔精,金闺之诸彦,兰台之群英,赋有凌云之称,辨有雕龙之声,谁能摹暂离之状,写永诀之情者乎?
题汪辇云鱼亭远眺图。清代。饶学曙。写生不在貌,微意托楮端。披图穷窈窕,飒飒秋气寒。长松倚天际,白云浮漫漫。孤亭傍危石,仿佛闻幽兰。中有苦吟士,十年著一冠。宫商发天籁,丝竹鸣流湍。古调非不美,不为俗耳欢。改弦谐众虑,恻恻心悲酸。邯郸求故步,失路空蹒跚。行矣慎自爱,莫叹知音难。
南海祠东海中有小山可著屋。宋代。曾丰。海里山巅著数椽,舂容仰止已翛然。仙家自我有方丈,沙界从今无大干。万物长春天不夜,清风莫逆月忘年。神游不制梦回兴,未了君臣父子缘。
漫兴五首 其二。明代。陆深。月明吹彻紫鸾箫,火宿沉檀暖未消。风送海潮来别浦,卖鱼人过竹西桥。
游仙二首。明代。屠隆。青兕斑麟列两行,仙人彩笔染炉香。清都那有闲文字,劫运书成隶九皇。
韩康公挽词三首。宋代。苏轼。西第开东阁,初筵点后尘。笙歌邀白发,灯火乐青春。扶路三更罢,回头一梦新。赋诗犹墨湿,把卷独沾巾。
寄材大用言默庵畅明远。元代。贝琼。中秋看月醉流霞,月里桫椤又落花。老去翻经思古寺,春来乞食向谁家。三山弱水元无路,七宝恒河更有沙。他日升堂重论法,莫嗔身坐白牛车。
昭武太守王子文日举李贾严羽共观前辈一两家。宋代。戴复古。欲参诗律似参禅,妙趣不由文字传。个里稍关心有误,发为言句自超然。
拟寒山拾得二十首。宋代。王安石。牛若不穿鼻,岂肯推人磨。马若不络头,随直而起卧。乾地终不涴,平地终不堕。扰扰受轮回,祗缘疑这个。
送范伯崇。宋代。张栻。堂堂延阁老,遗范见期人。孝友传家旧,诗书用力新。人心危易失,圣学妙难亲。原勉思弘毅,求仁可得仁。
送别友人(一作别友人山居)。唐代。姚合。独向山中觅紫芝,山人勾引住多时。摘花浸酒春愁尽,烧竹煎茶夜卧迟。泉落林梢多碎滴,松生石底足旁枝。明朝却欲归城市,问我来期总不知。
送职方张员外领荆湖北漕。宋代。宋庠。粉闼仙郎鬓未秋,懿文精力允佥求。新荣毫忌祠神馆,更按乔卿露冕州。楚匦贡茅纷骑置,蜀艘移粟蔽江流。富人缓役承平士,肯学研桑苦运筹。
老告庄。明代。郭之奇。卑高已陈万物烦,至人抱一守真元。其风窢然恶可言,澹然独使神明存。未尝先人人自尊,有有无无作妙门。无藏有馀折世樊,是称道始即天根。以深以约浚其源,天益天长今古屯。尔能独与汉霄扪,芒乎何止忽何奔。天地并与生死掀,与造物游物尚喧。龙伯之祖侏儒孙,及此初号亥子魂。调适而上倚虚跟,知白知雄启谷轩。无端崖辞莫再啍,世人庄戏两难论。尺捶连环那可反,马羊鸡犬自触藩。祇今辩囿久摧垣,始知太朴有初园。
和周济翁写别韵。明代。陈镒。西风两鬓已苍然,万事无心只任天。细饮黄花新酒味,长吟绿竹旧诗篇。登高未落龙山帽,尽兴先回剡曲船。后夜定知窗外月,照人凉冷不成眠。
冬夜读几案间杂书得六言二十首。宋代。刘克庄。李妹玉曜肤色,梅娘淡妆素衣。大主嗔老奴爱,三郎怕肥婢知。
饥鹤拳苔,冻禽坠竹,虚堂似水无人。裹头兀坐,夜来残雪微晴。
一卷楞严转罢,黄梅花亸小窗阴。垂帘处,蒲团软美,松火通明。
庆清朝慢 癸丑醉司命日雪夜,晨起坐东鸥书堂,同陈九经、历家兄弟季贶试茶分韵。清代。周星誉。饥鹤拳苔,冻禽坠竹,虚堂似水无人。裹头兀坐,夜来残雪微晴。一卷楞严转罢,黄梅花亸小窗阴。垂帘处,蒲团软美,松火通明。试约西邻陈九,趁闲时料理,汤社茶经,寒香石铫,腾腾细煮松声。未要玉纤轻捧,一壶春绿养诗心。凭相笑,浅斟低唱,负了销金。
赠杨抱一炼师短歌。元代。刘崧。道人昔在白鹤山,羽服朝真居上班。道人今居蛟湖口,雨褐云巾事林亩。东南连年飞战尘,羌独远引栖其神。天地清宁本于一,得此以抱宁非真。吁嗟世之人,跨马而逐鹿。衮衮驰风波,僛僛触岩谷。岂知静者为有馀,不矜不竞游玄虚。攀花行吟石上雪,扫叶坐看林间书。白家桥东水如练,几度相寻不相见。珠林月出听箫声,松尾天灯落瑶殿。我有远意千万重,会骑竹枝双青龙。明年洞口桃花发,与子踏云潭上峰。
雨馀。宋代。王安国。雨馀宫阙映秋旻,漠漠槐花水上新。夜有蝭蟧催节物,朝无沆瀣助精神。形如槁木聊依世,名若浮烟底徇人。莫笑长吟销短景,故园回首隔参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