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居杂兴六首。宋代。林逋。薄夫何苦事奸奸,一室琴书自解颜。峰后月明秋啸去,水边林影晚樵还。文章敢道长于古,光景浑疑剩却闲。多少烟霞好鱼鸟,令人惆怅谢东山。
《深居杂兴六首》是宋代诗人林逋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薄夫何苦事奸奸,
一室琴书自解颜。
峰后月明秋啸去,
水边林影晚樵还。
这首诗词表达了林逋深居山野的生活态度和情感体验。诗人自称“薄夫”,意指自己的名声不显赫,地位不高,生活简朴。他在这种深居的环境中,不受外界的干扰,专心于琴书之事,自得其乐,心情舒畅。
诗中提到“峰后月明秋啸去”,描绘了秋天的夜晚,月亮从山峰后升起,清冷的月光洒在山野之间。这里的“秋啸”可以理解为秋风吹拂山林的声音,给人一种宁静而凄美的感觉。
接着,诗人描述了水边的林影和晚归的樵夫。林影指的是山林中的树木投下的倒影,晚归的樵夫则是指在傍晚时分归家的伐木工人。这些景象都展现了大自然的宁静和生机,与诗人深居的生活方式相呼应。
最后两句“文章敢道长于古,光景浑疑剩却闲。多少烟霞好鱼鸟,令人惆怅谢东山。”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文学才华的自信和对逝去的时光的感慨。他认为自己的文章比古人更出色,但他的光景却仍然默默无闻,被人遗忘。他感叹着多少美好的景色和自然的生灵,令人感到惆怅,仿佛在向东山的谢意。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深居山野的生活和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宁静自在生活的向往和对时光流转的思考。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自己才华的自信和对现实的无奈之情。
林逋(967一1028)字君复,汉族,浙江大里黄贤村人(一说杭州钱塘)。幼时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书载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趋荣利。长大后,曾漫游江淮间,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每逢客至,叫门童子纵鹤放飞,林逋见鹤必棹舟归来。作诗随就随弃,从不留存。1028年(天圣六年)卒。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丧尽礼。宋仁宗赐谥“和靖先生”。...
林逋。林逋(967一1028)字君复,汉族,浙江大里黄贤村人(一说杭州钱塘)。幼时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书载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趋荣利。长大后,曾漫游江淮间,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每逢客至,叫门童子纵鹤放飞,林逋见鹤必棹舟归来。作诗随就随弃,从不留存。1028年(天圣六年)卒。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丧尽礼。宋仁宗赐谥“和靖先生”。
素笺馈雪湖辱诗来谢次韵答之。明代。谢迁。华篇酬素楮,使至一舒眉。误此琼瑶报,惭非玉屑姿。粗疏承用乏,雅澹慰心知。聊伴中书老,清风旧凤池。
夏景 清室夏含霜。宋代。刘辰翁。一室兰香满,阴阴夏木成。炎光虽自酷,霜意自含清。佩玉传风马,钩帘下水精。燕台无六月,楚户忽三更。冷袖藏冰藕,凉蟾满露茎。江湖无雁信,诗鬓自先惊。
送张先生致仕归闽 其一。明代。曹义。昭代王门久曳裾,承恩今喜赋归欤。平生心地清如水,行李萧萧总是书。
早秋游灵岩。宋代。闻人滋。凭栏山翠湿蒙蒙,佛阁依然水殿风。欲采莲花何处所,年年金井落梧桐。
一翦梅(赠友人)。宋代。吴文英。远目伤心楼上山。愁里长眉,别后峨鬟。暮云低压小阑干。教问孤鸿,因甚先还。瘦倚溪桥梅夜寒。雪欲消时,泪不禁弹。翦成钗胜待归看。春在西窗,灯火更阑。
风雨登郡城。明代。吕时臣。剑倚江天动远思,江南乱后独归迟。满城风雨收镫夕,万户弦歌破贼时。欲采骊珠候潮落,且凭雉堞看云移。终期买棹沧波上,相唤妻儿理钓丝。
送吴思道道人归吴兴二绝。宋代。苏辙。一去吴兴十五年,东归父老几人存。惠山唯有钱夫子,一寸闲田晓日暾。遨游海上冀逢人,宴坐山中长闭门。去住只今谁定是,相逢一笑各无言。
点绛唇 其一 送春。清代。毛奇龄。恼杀啼鹃,逢人还道春归去。留人不住。谁要留春住。花絮茫茫,万点愁人绪。归何处,春归无路。莫是人归路。
寿蜀帅。宋代。李曾伯。不用江山当寿卮,年年一佛住峨眉。崧高复见歌申伯,坰野宁无颂鲁僖。岁经绛人逾甲子,日逢皇览揆庚寅。书生愧乏梅花赋,引领东风上北枝。
魏侯第东北楼堂郢叔言别,聊用书所见成篇。唐代。李商隐。暗楼连夜阁,不拟为黄昏。未必断别泪,何曾妨梦魂。疑穿花逶迤,渐近火温黁.海底翻无水,仙家却有村。锁香金屈戌,殢酒玉昆仑。羽白风交扇,冰清月映盆。旧欢尘自积,新岁电犹奔。霞绮空留段,云峰不带根。念君千里舸,江草漏灯痕。
艮岳进和御制二诗 其一。宋代。王安中。云峰面面巧随人,渌净兼无一点尘。开尽岩英并涧蕊,君王自与物为春。
题卧屏十八花·苣霜。宋代。葛立方。密叶高丛傲岁寒,殷红腻绿映江干。沉香亭畔无消息,赖有霜前秋牡丹。
感事五首 其三。元代。刘崧。闻说虔兵下,前茅次九洲。一烽深照夜,群马飒惊秋。劲气方全蓄,沉机岂共谋。似传终左次,失喜敢忘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