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居杂兴六首

深居杂兴六首朗读

《深居杂兴六首》是宋代诗人林逋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薄夫何苦事奸奸,
一室琴书自解颜。
峰后月明秋啸去,
水边林影晚樵还。

这首诗词表达了林逋深居山野的生活态度和情感体验。诗人自称“薄夫”,意指自己的名声不显赫,地位不高,生活简朴。他在这种深居的环境中,不受外界的干扰,专心于琴书之事,自得其乐,心情舒畅。

诗中提到“峰后月明秋啸去”,描绘了秋天的夜晚,月亮从山峰后升起,清冷的月光洒在山野之间。这里的“秋啸”可以理解为秋风吹拂山林的声音,给人一种宁静而凄美的感觉。

接着,诗人描述了水边的林影和晚归的樵夫。林影指的是山林中的树木投下的倒影,晚归的樵夫则是指在傍晚时分归家的伐木工人。这些景象都展现了大自然的宁静和生机,与诗人深居的生活方式相呼应。

最后两句“文章敢道长于古,光景浑疑剩却闲。多少烟霞好鱼鸟,令人惆怅谢东山。”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文学才华的自信和对逝去的时光的感慨。他认为自己的文章比古人更出色,但他的光景却仍然默默无闻,被人遗忘。他感叹着多少美好的景色和自然的生灵,令人感到惆怅,仿佛在向东山的谢意。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深居山野的生活和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宁静自在生活的向往和对时光流转的思考。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自己才华的自信和对现实的无奈之情。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林逋

林逋(967一1028)字君复,汉族,浙江大里黄贤村人(一说杭州钱塘)。幼时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书载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趋荣利。长大后,曾漫游江淮间,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每逢客至,叫门童子纵鹤放飞,林逋见鹤必棹舟归来。作诗随就随弃,从不留存。1028年(天圣六年)卒。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丧尽礼。宋仁宗赐谥“和靖先生”。...

林逋朗读
()

猜你喜欢

霜溪曲曲转旌旗,几许沙鸥睡未知。笳鼓声高寒吹起,深山惊杀老阇黎。

()

长□茅间有异芳,风流稷下古诸姜。
适从琼管鱼龙窟,秀出羊城翰墨场。
沧海何曾断地脉,白袍端合破天荒。

()

东海西山壮帝居,南船北马聚皇都。一时人物从天降,万里车书自古无。

秦汉纵强多霸略,晋唐虽美乏雄图。经天纬地规模远,代代神孙仰圣谟。

()
逸志清虚,放心坦荡,莫令烦冗萦牵。
修身养性,随分乐因缘。
便是崇真奉道,甲丹内、长*灵烟。
通闲趣,恬应得味,定许处长年。
()

迢递秦京道,苍茫岁暮天。穷阴连晦朔,积雪满山川。

落雁迷沙渚,饥乌集野田。客愁空伫立,不见有人烟。

()
染练江山宿雨余,枝枝叶叶润如酥。
丝窠璎珞消多少,破费天公百斛珠。
()
四海共遵灵鹫制,九旬禁足自萧然。
饥餐渴饮随缘过,禅道是非扫一边。
知我者谓我深锥痛劄,不知我者谓我吊影扬鞭。
毕竟如何,月中丹桂和根拔,水底泥牛蓦角牵。
()

落英如雪扑河滨,画桨双摇淡荡春。十丈锦帆游不返,玉钩斜畔葬宫人。

()

黄花似钿,芙蓉如面,秋事凄然向晚。风流从古记登高,又处处、悲丝急管。
有愁万斛,有才八斗,慷慨时惊俗眼。明年一笑复谁同,料天远、争如人远。

()
有生必死理之常,酒到何为不举觞。
未问刘伶坟上土,何妨张咏鬓边疮。
叔和解诀行尸脉,仲景工言越婢汤。
知命吾当谢医药,服膺参也战兢章。
()

群山青不断,峭壁两崖开。风助孤帆上,江穿乱石来。

东陵纷草树,西楚接楼台。直恐间关老,扁舟七往回。

()

江上茅斋碧草春,波光面面隔红尘。闭关未厌参禅寂,谢客还嫌问字频。

傲骨生前如铁石,孤坟殁后倚松筠。那能移得梁鸿冢,与汝空山作近邻。

()

梅雨霁,暑风和。高柳乱蝉多。小园台榭远池波。鱼戏动新荷。

薄纱厨,轻羽扇。枕冷簟凉深院。此时情绪此时天。无事小神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