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郑推官赴分州

送郑推官赴分州朗读

《送郑推官赴分州》是宋代司马光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形便豳公国,
旗旄拥将坛。
秦云低落日,
塞树怯春寒。
草檄无留思,
投壶不废欢。
还应笑黄卷,
寂寂守儒官。

诗意:
这首诗词是送别郑推官前往分州的作品。诗中描绘了郑推官离开的场景和情感。诗人通过描写形势便利的豳公国,旗帜和将士们的庄严仪态,以及秦云低垂的夕阳和寒冷的春天,表达了对郑推官离别的感伤之情。诗人还提到了草檄(传递军令的文书)没有停留的思虑,以及郑推官离别前仍然保持着投壶(一种古代游戏)的欢乐心情。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郑推官的期望,希望他能笑看黄卷(指古代经典著作),守护儒官的职责。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离别场景和情感,展现了诗人对郑推官的深情厚意。诗人运用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相结合的手法,使诗词更具感染力。诗中的形势便利的豳公国、旗帜和将士们的庄严仪态,以及秦云低垂的夕阳和寒冷的春天,都为诗词增添了一种离别的凄凉氛围。诗人通过草檄无留思和投壶不废欢的描写,表达了离别时的无奈和对欢乐的追求。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郑推官的期望,希望他能以儒官的身份,守护经典著作,坚守职责。整首诗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离别时的复杂情感和对友人的美好祝愿。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司马光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司马光朗读
()

猜你喜欢

王师真不战,天险易摧残。
尽室半徒步,朝饥夜更寒。
胡尘无甸服,汉月照长安。
凶悍仍无礼,嗔予不守官。
()

淅淅秋风吹葛衣,新寒已到读书帏。
宦情客况俱牢落,不为鲈鱼也合归。

()

东皋初释耒,牧竖暮归迟。短笛浑无调,临风信口吹。

()

支公张掖去何如,异俗多嫌不寄书。数人四海皆兄弟,为报殷勤好在无。

()

沄沄水东注,冉冉日西颓。侧手留难住,挥戈挽莫回。

镜分天上月,剑逸地中雷。寂历空床夜,悲虫亦造哀。

()

子春恐事败,佟之坐水淫。二者过不及,何如我洗心。

()

宿鸟波流影,孤萤冷度溪。云留分一半,月在柳塘西。

()
近岁颛门不读书,右文搜拔广该儒。
立言不朽非吾任,贪叩玄门隐者庐。
()
雨歇云收天意回,放教明月下天来。
为怜病守怀三径,故遣姮娥荐一杯。
坐上宾僚方共集,城头更漏莫相催。
来年此夕知谁在,对月何妨笑口开。
()
雁阵晓来霜。
鸦村夕照黄。
满人间、风景凄凉。
幸有菊窗堪一醉,争又滞、水云乡。
()

踏红重到碧山堂,叹息音容未渺茫。佳句壁间枯落墨,小松阶下惨成行。

少孙敢附龙门末,后郑常依马帐旁。犹是旧游风月地,孤灯夜雨照凄凉。

()
桃红柳绿簇春华,燕语莺啼尽日嘉。
谁信声声沂水咏,又知处处杏支家。
()

游子客为家,妻孥不相顾。年年尚湖滨,行尽虞山路。

夕阳明水村,沙岸摇烟树。山光扑面来,水势随船去。

()
名闺洵有女如云,君独珠焚与玉沈。
岂是忌才秋梦短,白头应不怨文君。
()

凭谁般尔,倩若钩绳,琢就飞琼苕玉。月下当歌,风前凝盻,亦是每常妆束。

别具才情处,但芳魂染惹,害人深酷。两相觑、幽襟密意,都是清矑、盻里含蓄。

()

排空峭壁水中央,天外群峰接渺茫。瀛海蓬山方寸地,青鬟明镜一泓妆。

何年玉貌离尘世,终古神娥共瓣香。定有湘灵此栖止,依稀瑶瑟送归航。

()

绿绮调弦消静昼。甲煎添香兽。枫叶几重重,一夜相思,染得猩红透。

茱萸插遍登高后。引好风吹袖。只为暗悲秋,人比山容,也带三分瘦。

()

莫叹都门路,归无驷马车。绣衣犹在箧,芸阁已观书。

沃野收红稻,长江钓白鱼。晨餐亦可荐,名利欲何如。

()
北崦千梢竹,东轩八尺床。
遍行欣老健,熟睡领新凉。
海石陈书几,陶诗贮药囊。
时时一到眼,亦足傲羲皇。
()

仙人岂可招,固有招仙道。钦信勿自欺,仁恕满中抱。

何惭紫芝翁,惠然及予坐。众行示要路,群实指虚果。

()

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

高楼谁与上?长记秋晴望。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

重云散尽天如镜,寒雁哭霜冬夜永。

欲写相思寄远人,翩翩过尽无留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