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郑推官赴分州。宋代。司马光。形便豳公国,旗旄拥将坛。秦云低落日,塞树怯春寒。草檄无留思,投壶不废欢。还应笑黄卷,寂寂守儒官。
《送郑推官赴分州》是宋代司马光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形便豳公国,
旗旄拥将坛。
秦云低落日,
塞树怯春寒。
草檄无留思,
投壶不废欢。
还应笑黄卷,
寂寂守儒官。
诗意:
这首诗词是送别郑推官前往分州的作品。诗中描绘了郑推官离开的场景和情感。诗人通过描写形势便利的豳公国,旗帜和将士们的庄严仪态,以及秦云低垂的夕阳和寒冷的春天,表达了对郑推官离别的感伤之情。诗人还提到了草檄(传递军令的文书)没有停留的思虑,以及郑推官离别前仍然保持着投壶(一种古代游戏)的欢乐心情。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郑推官的期望,希望他能笑看黄卷(指古代经典著作),守护儒官的职责。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离别场景和情感,展现了诗人对郑推官的深情厚意。诗人运用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相结合的手法,使诗词更具感染力。诗中的形势便利的豳公国、旗帜和将士们的庄严仪态,以及秦云低垂的夕阳和寒冷的春天,都为诗词增添了一种离别的凄凉氛围。诗人通过草檄无留思和投壶不废欢的描写,表达了离别时的无奈和对欢乐的追求。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郑推官的期望,希望他能以儒官的身份,守护经典著作,坚守职责。整首诗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离别时的复杂情感和对友人的美好祝愿。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司马光。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感事。宋代。晁说之。王师真不战,天险易摧残。尽室半徒步,朝饥夜更寒。胡尘无甸服,汉月照长安。凶悍仍无礼,嗔予不守官。
思归寄张仲达崔进之。元代。仇远。淅淅秋风吹葛衣,新寒已到读书帏。宦情客况俱牢落,不为鲈鱼也合归。
送游大德赴甘州口号。唐代。马云奇。支公张掖去何如,异俗多嫌不寄书。数人四海皆兄弟,为报殷勤好在无。
吴令人挽词二首 其二。宋代。孙觌。沄沄水东注,冉冉日西颓。侧手留难住,挥戈挽莫回。镜分天上月,剑逸地中雷。寂历空床夜,悲虫亦造哀。
一字百题示商君祥 其九十一 浴。金朝。李俊民。子春恐事败,佟之坐水淫。二者过不及,何如我洗心。
试闱即事三绝。宋代。苏籀。近岁颛门不读书,右文搜拔广该儒。立言不朽非吾任,贪叩玄门隐者庐。
和陈泽民韵。宋代。吴芾。雨歇云收天意回,放教明月下天来。为怜病守怀三径,故遣姮娥荐一杯。坐上宾僚方共集,城头更漏莫相催。来年此夕知谁在,对月何妨笑口开。
唐多令(九月留城书怀)。宋代。陈著。雁阵晓来霜。鸦村夕照黄。满人间、风景凄凉。幸有菊窗堪一醉,争又滞、水云乡。沽酒也三行。邀风与较量。便明朝、吹送归航。趁得老盆新熟信,日日是、我重阳。
踏红重到碧山堂,叹息音容未渺茫。佳句壁间枯落墨,小松阶下惨成行。
少孙敢附龙门末,后郑常依马帐旁。犹是旧游风月地,孤灯夜雨照凄凉。
被命修一统志先师司寇公完书也感而有作三首 其三。清代。韩菼。踏红重到碧山堂,叹息音容未渺茫。佳句壁间枯落墨,小松阶下惨成行。少孙敢附龙门末,后郑常依马帐旁。犹是旧游风月地,孤灯夜雨照凄凉。
客游十载,竟无可述,年来寄迹虞山,时往来尚湖之滨,途中有感,赋此。清代。方仁渊。游子客为家,妻孥不相顾。年年尚湖滨,行尽虞山路。夕阳明水村,沙岸摇烟树。山光扑面来,水势随船去。山水若有情,来往诚何故。踪迹溯鸿泥,可以浮生悟。秧歌起四野,众绿洗一雨。愿得买山钱,筑室此间住。遐哉葛天民,不为饥驱误。
挽昭齐表妹三首。明代。周兰秀。名闺洵有女如云,君独珠焚与玉沈。岂是忌才秋梦短,白头应不怨文君。
玉女摇仙佩 佳人。明代。俞彦。凭谁般尔,倩若钩绳,琢就飞琼苕玉。月下当歌,风前凝盻,亦是每常妆束。别具才情处,但芳魂染惹,害人深酷。两相觑、幽襟密意,都是清矑、盻里含蓄。沾些子脂香。堪做人间,千祥百福。那许雒阳胜苑,太华神州,占断夭红柔绿。背面秋千,相思才诉,引起眉儿全蹙。疑道湘皋女。暂留得踪迹,尘寰芬郁。叹自古、逢权别怨,不禁回首、织乌忙续。从今愿,年年畅好斟醽醁。
小孤山。清代。顾龙裳。排空峭壁水中央,天外群峰接渺茫。瀛海蓬山方寸地,青鬟明镜一泓妆。何年玉貌离尘世,终古神娥共瓣香。定有湘灵此栖止,依稀瑶瑟送归航。
醉花阴 九日。清代。许德蘋。绿绮调弦消静昼。甲煎添香兽。枫叶几重重,一夜相思,染得猩红透。茱萸插遍登高后。引好风吹袖。只为暗悲秋,人比山容,也带三分瘦。
送张侍御秘书江左觐省。唐代。韦应物。莫叹都门路,归无驷马车。绣衣犹在箧,芸阁已观书。沃野收红稻,长江钓白鱼。晨餐亦可荐,名利欲何如。
书适。宋代。陆游。北崦千梢竹,东轩八尺床。遍行欣老健,熟睡领新凉。海石陈书几,陶诗贮药囊。时时一到眼,亦足傲羲皇。
圆石六题 其六 招仙亭。宋代。黄裳。仙人岂可招,固有招仙道。钦信勿自欺,仁恕满中抱。何惭紫芝翁,惠然及予坐。众行示要路,群实指虚果。脱落形数中,行在从所好。踌躇即有碍,清樽急须倒。天风欻尔动,相忘一何果。几日当复来,斜阳满芳草。
子夜歌·人生愁恨何能免。五代。李煜。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高楼谁与上?长记秋晴望。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