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昌言官舍十题·石榴花。宋代。司马光。灵根逐汉臣,远自河源至。流离遍中壤,今兹尽苗裔。畏日助殷红,冻雨涤浓翠。宜携避暑客,花下纵横醉。
《和昌言官舍十题·石榴花》是宋代司马光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灵根逐汉臣,远自河源至。
流离遍中壤,今兹尽苗裔。
畏日助殷红,冻雨涤浓翠。
宜携避暑客,花下纵横醉。
诗意:
这首诗词以石榴花为题材,表达了作者对石榴花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诗中通过描绘石榴花的美丽和生命力,抒发了作者对自然界的敬畏之情,并借此寄托了对人生的感慨和期许。
赏析:
首先,诗中的“灵根逐汉臣,远自河源至”表达了石榴花的生命力和生长的历程。石榴花的灵根追随着汉臣,从遥远的河源一直延伸到现在,象征着石榴花的生命力顽强而持久。
其次,诗中的“流离遍中壤,今兹尽苗裔”描绘了石榴花的分布广泛和繁衍生息的情景。石榴花流离在中土之间,如今已经遍布苗裔,形成了一片繁茂的景象。
接着,诗中的“畏日助殷红,冻雨涤浓翠”表现了石榴花对环境的适应和坚韧不拔的品质。石榴花畏惧太阳的炙烤,但却能因此而变得更加鲜红;它也能经受住寒冷的冻雨,洗涤出更加浓翠的色彩。
最后,诗中的“宜携避暑客,花下纵横醉”表达了作者对石榴花的赞美和对人生的向往。作者建议游客们应该携带酒来到石榴花下,尽情地畅饮,享受生活的美好。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绘石榴花的美丽和生命力,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界的敬畏之情,并借此寄托了对人生的感慨和向往。它以简洁而优美的语言,展示了作者对自然和生命的深刻思考,给人以启迪和感悟。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司马光。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陈缉熙先垄六咏 其三 光福烟光。明代。张宁。华表西林晻霭中,霏霏拂拂梵王宫。寒凝海日晴还暝,横入松梢远更浓。暮景苍茫冲断雁,客愁冥漠度疏钟。无端忽被风吹散,怅绝天涯望眼空。
二月十四日发潮后作。宋代。赵蕃。归路今无几,春风半已经。潮回知岸远,雪积见山青。问欲从渔父,明当访客星。未须伤逼仄,那敢怨飘零。
留题董子元紫冈别业。明代。陆深。江流南下第三冈,曲径回阑绕画廊。最是杏花春色里,縠纹浮动木兰堂。
游金沙寺寺有陆希声侍郎读书堂在颐山上二首 其一。宋代。孙觌。一龛明灭佛前灯,破裓犹残一两僧。说似鸿盘读书处,试寻幽伴拄乌藤。
客中春日。宋代。释文珦。客处空林下,贫唯七尺单。重阴迷晓色,细雨作春寒。乡信恁谁寄,离情强自宽。一诗吟未稳,倚遍石池栏。
和君贶宁河阳侍中牡丹。宋代。司马光。真宰无私妪煦同,洛花何事占全功。山河势胜帝王宅,寒暑气和天地中。尽日玉盘堆秀色,满城乡毂走香风。谢公高兴看春物,倍忆清伊与碧嵩。
四月二日西湖再汎四首 其一。明代。张宁。春去才一日,天宇寻清和。湖草犹碧色,湖水馀澄波。安能对佳山,不饮空嵯峨。邻船留宿欢,皓齿发清歌。推窗动孤笑,吾意其蹉跎。
阮郎归。宋代。黄庭坚。贫家春到也骚骚。琼浆注小槽。老夫不出长蓬蒿。邻墙开碧桃。木芍药,品题高。一枝烦剪刀。传杯犹似少年豪。醉红浸雪毛。
春夜偶成。清代。费墨娟。节序频更冬复春,懒将结局问来因。人情如路须防险,骨肉临财也不亲。一榻清风消积虑,半轮明月认前身。漫云绮阁无同调,花作良朋鸟作邻。
午寝。宋代。陆游。眼涩朦胧不自支,欠伸常恨到床迟。庭花著雨晴方见,野客敲门去始知。灰冷香烟无复在,汤成茶碗径须持。颓然却自嫌疏放,旋了生涯一首诗。
土番竹枝词 其二十四。清代。郁永河。深山负险聚游魂,一种名为傀儡番。博得头颅当户列,髑髅多处是豪门。
买剑曲。明代。韩邦奇。千金买宝剑,百金装赤鞘。意欲献上方,骑马长安道。剑拔风尘昏,囊贮血肉腥。古来游侠儿,一掷双丸青。瀚海忆
导引 贞元元年三月驾幸中都姑洗宫。唐代。无名氏。銮舆顺动,嘉气满神京。辇路宿尘清。钩陈万旅随天仗,缥缈转霓旌。都人望幸倾尧日,鳌*溢欢声。临观八极辰居正,寰宇庆升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