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赵学士体成口号十章献开府太师。宋代。司马光。公厨敕许酿芳樽,屡唤宾朋醉后园。谑浪略无名位间,谁人知道太师尊。
《效赵学士体成口号十章献开府太师》是宋代司马光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述了一个场景,即公厨得到敕令,允许酿造美酒,然后邀请宾朋们在醉后园中共享美酒。诗中还谈到了太师的尊贵地位,以及他的名望并不为人所知。
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公厨得敕酿芳樽,屡唤宾朋醉后园。
谑浪略无名位间,谁人知道太师尊。
这首诗词的诗意主要表达了两个方面。首先,它描绘了一个欢乐的场景,公厨得到了特殊的许可,可以酿造美酒,然后邀请宾朋们在醉后园中共享美酒。这种场景给人一种愉悦和欢乐的感觉,展现了人们在酒宴中放松身心、享受生活的情景。
其次,诗中提到了太师的尊贵地位和名望。太师是指高官显贵中的最高级别,代表着权力和威望。然而,诗中也暗示了太师的名望并不为人所知,他的尊贵地位在一些人眼中可能只是一个谜。
这首诗词的赏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首先,它展现了宋代社会中的一种欢乐和享受生活的氛围,反映了人们对美好时光的向往和追求。其次,诗中的太师形象可以被视为一种象征,代表着权力和地位的虚幻性,暗示了人们对权力的怀疑和对真实尊严的追求。最后,这首诗词的语言简练、意境明确,通过对具体场景的描绘,使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其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义。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司马光。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桂殿秋。清代。周之琦。生死路,去来身。一杯还酹画中春。人间大有忘情处,长日恹恹我共君。
玉楼春。宋代。周邦彦。桃溪不作从容住。秋藉绝来无续处。当时相候赤栏桥,今日独寻黄叶路。烟中列岫青无数。雁背夕阳红欲暮。人如风后入江云,情似雨余黏地絮。
瑞鹧鸪。金朝。马钰。心香*起唱行香。真乐真闲兴味长。便觉眉头无利锁,何愁身上有名缰。昔年曾作肥家子,今日还为出舍郎。到此逍遥常自在,哩*哩又何
舟中晓望。唐代。孟浩然。挂席东南望,青山水国遥。舳舻争利涉,来往接风潮。问我今何适?天台访石桥。坐看霞色晓,疑是赤城标。
侄婿郑庭晦与予。宋代。赵抃。君念亲闱肯暂留,吾居子舍尚优游。逢人为道归迟意,正似江湖不系舟。
赠史昭。唐代。王昌龄。东林月未升,廓落星与汉。是夕鸿始来,斋中起长叹。怀哉望南浦,眇然夜将半。但有秋水声,愁使心神乱。握中何为赠,瑶草已衰散。海鳞未化时,各在天一岸。
余始不欲与佛者游,尝读东坡所作《勤上人诗序》,见其称勤之贤曰:“使勤得列于士大夫之间,必不负欧阳公。”余于是悲士大夫之风坏已久,而喜佛者之有可与游者。
去年春,余客居城西,读书之暇,因往云岩诸峰间,求所谓可与游者,而得虚白上人焉。
送虚白上人序。明代。高启。 余始不欲与佛者游,尝读东坡所作《勤上人诗序》,见其称勤之贤曰:“使勤得列于士大夫之间,必不负欧阳公。”余于是悲士大夫之风坏已久,而喜佛者之有可与游者。 去年春,余客居城西,读书之暇,因往云岩诸峰间,求所谓可与游者,而得虚白上人焉。 虚白形癯而神清,居众中不妄言笑。余始识于剑池之上,固心已贤之矣。入其室,无一物,弊箦折铛,尘埃萧然。寒不暖,衣一衲,饥不饱,粥一盂,而逍遥徜徉,若有余乐者。间出所为诗,则又纡徐怡愉,无急迫穷苦之态,正与其人类。 方春二三月时,云岩之游者盛,巨官要人,车马相属。主者撞钟集众,送迎唯谨,虚白方闭户寂坐如不闻;及余至,则曳败履起从,指幽导胜于长林绝壁之下,日入而后已。余益贤虚白,为之太息而有感焉。近世之士大夫,趋于途者骈然,议于庐者欢然,莫不恶约而愿盈,迭夸而交诋,使虚白袭冠带以齿其列,有肯为之者乎?或以虚白佛者也,佛之道贵静而无私,其能是亦宜耳!余曰:今之佛者无呶呶焉肆荒唐之言者乎?无逐逐焉从造请之役者乎?无高屋广厦以居美女丰食以养者乎?然则虚白之贤不惟过吾徒,又能过其徒矣。余是以乐与之游而不知厌也。 今年秋,虚白将东游,来请一言以为赠。余以虚白非有求于世者,岂欲余张之哉?故书所感者如此,一以风乎人,一以省于己,使无或有愧于虚白者而已。
过昌平拟上经略许中丞。明代。王世贞。豹隐终南夺,龙韬蓟北专。建牙三辅色,吹角七陵烟。星斗青萍外,关河紫气前。双雕下鸣镝,万马听挥鞭。辟易胭支岭,峥嵘苜蓿天。高楼明月啸,横槊大风篇。白发筹边早,黄金募士偏。还应报烽火,不复近甘泉。
次韵子由送赵?几归觐钱塘遂赴永嘉。宋代。苏轼。归舟转河曲,稍见楚山苍。候吏来迎客,吴音已带乡。言従谢康乐,先献鲁灵光。已击三千里,何须四十强。风流半刺史,清绝校书郎。到郡诗成集,寻溪水溅裳。芒鞋随采药,茧纸记流觞。海静蛟鼍出,山空草木长。宦游无远近,民事要更尝。愿子传家法,他年请尚方。
青玉案 雁字。清代。曹贞吉。数行界破青天色。似一幅、荆关笔。枫叶芦花秋瑟瑟。问君何事,书空难尽,影落潇湘碧。人间多少伤心客。欲寄离愁那能得。折势分明成乙乙。无端风雨,横斜催乱,几阵烟云黑。
池上看金沙花数枝过酴醾架盛开二首。宋代。王安石。午阴宽占一方苔,映水前年坐看栽。红蕊似嫌尘染污,青条飞上别枝开。
王千里得晋献之保母碑及砚索诗。宋代。苏泂。客从王家来,示我王家物。云是彼樵者,垦山之所得。升沉有时节,至宝不浪出。祖先暨儿息,嗜好俱第一。青毡未渠失,近代无此笔。观其逼人处,造次神品入。石遗半缺齧,行草百十七。昭陵不可及,季孟精爽集。天地倏开张,鬼神为之泣。泓也玉璧姿,肯为泥沙没。呜呼黄祊殉,人事止枯骨。临池例饮墨,有底鹅领识。夫君矧其后,妙契过漂石。居然今视昔,年数正八百。
送刘训术归西昌。明代。杨士奇。冠带逍遥桑梓间,浮云长共此心閒。家传大父青乌秘,门对仙人白鹤山。五年江外三回见,八月燕南一棹还。万里归来谁得似,独无尘土涴清颜。
有感。清代。胡安。长笑何时向碧山,岁华误落利名关。梅如轻别随风下,潮似多情带月还。揽镜谁能饶白发,开尊暂许借朱颜。欲如徐福寻蓬岛,纵未长生亦得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