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大孤山作

泊大孤山作朗读

《泊大孤山作》是宋代文学家黄庭坚的作品。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停泊在大孤山上,我看到汇泽湖变成了彭蠡山,它的容貌像化作巨鹏的样子。正中流域高耸着寒山,它庄严肃穆,没有任何伙伴。在山下,蛟龙躺卧着,宫殿和台榭上堆满了珍贵的珠宝。晨间的云彩和傍晚的雨水,何处能与这里的高陵相会呢?我再也见不到凌波袜的美女了,只有美丽的装束照映在清澈的水中。这片土地只剩下猿猴啃食,它们在干枯的楠藤上嘶吼。高高的帆船驶向天际,落叶聚集了秋天的苍蝇。幽暗和明亮的礼乐是如此不同,忠诚和信义怎能凭此判断?风浪已经平息在陆地上,何况不是行走在冰上。我多么希望遇到一位开阔胸怀的士人,能够在晴朗的霜天登上一座高山。

诗意:
这首诗以山水之景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观察和感慨,同时也借景抒发了自己的情怀和思考。诗中描绘了大孤山的壮丽景色以及其中蕴含的寂静和庄严氛围,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景物的敏锐观察和独特感受。通过描绘山水景致和自然元素,诗人表达了对人生意义、道德准则和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赏析:
黄庭坚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他的作品以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而著称。这首《泊大孤山作》以自然景观为背景,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展示了作者对自然界的细腻感受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中以大孤山为主题,描绘了山势雄伟、寂静肃穆的景象,以及山下的湖泊和宫殿的美丽景色。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诗人在其中融入了对人生、道德和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诗中表达了对人们追求高尚品质和境界的渴望,通过对凌波袜美女的描写,表达了对美的向往和追求。

整首诗以自然景观为背景,通过对山水景色的描绘,抒发了诗人的情感和思考。同时,诗人也通过自然景物的对比和对应,表达了对道德准则和人生意义的思考。诗中以自然景观为媒介,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之间的关系联系在一起,展示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情感世界。

总的来说,《泊大孤山作》以自然景观为背景,通过对山水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人生、道德的思考。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展现了作者独特的感受和思想。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与读者分享了诗人在大孤山的感受和思考,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自然和人生的思索和共鸣。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黄庭坚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黄庭坚朗读
()

猜你喜欢

每过问童子,长云不在家。寒花空映户,高柳自呜鸦。

欲去意还驻,行吟日已斜。所思人不见,咫尺即天涯。

()

是法无高下,谁分大小乘。水云天漠漠,身世日腾腾。

白发愁难却,青山归未曾。聊将松顶月,分作佛前灯。

()

不去围城拥短辕,栖栖犹自向平原。此心未忍轻三晋,愿见辛垣尽一言。

()

巉岩形势好跻攀,粉堞高楼一望间。自有天威临绝塞,不因地险恃雄关。

冲云涧雪悬千丈,扑马尘沙失万山。哀角悲笳听渐近,何堪落日照征颜。

()

明月外,净红尘。蓬莱幽窅四无邻。九霄一派银河水,流过红墙不见人。

()

鞍停辔停。云行树行。东风昨夜吹魂。过青山万痕。

春浓梦沈。愁多酒醒。一天飞絮愔愔。搅离怀碎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