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用前韵赠子勉四首。宋代。黄庭坚。行要争光日月,诗须皆可紘歌。著鞭莫落人後,百年风转蓬科。
这首诗词是宋代黄庭坚创作的《再用前韵赠子勉四首》。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行要争光日月,
诗须皆可纵歌。
著鞭莫落人后,
百年风转蓬科。
诗意:
这首诗通过四首赠言,向受赠者表达了对其的鼓励和劝勉之情。诗人黄庭坚借用前人的韵脚,表达了对行为的追求和对诗歌创作的推崇。他提到行为要争取光耀于日月之间,诗歌则应该充满豪情壮志。在追求卓越的过程中,不要落后于他人,要紧握鞭策,不断奋进。最后,他以“百年风转蓬科”来形容时光的流转,意味着个人的力量和追求在漫长的岁月中可能会发生转变,因此应该珍惜当下,抓住机遇。
赏析:
这首诗词展现了黄庭坚的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表达了对受赠者的鼓励和期望。诗中运用了对行为和诗歌创作的双重赞美,体现了宋代士人对行为和文学的重视。行为上的努力和追求被比喻为争光于日月之间,诗歌则被认为是一种能够自由展现情感和抒发豪情的艺术形式。诗人强调了不要落后于他人,要时刻保持进取的姿态,用“著鞭莫落人后”来形容这种奋发向前的精神。最后的“百年风转蓬科”则表达了时间的流转和个人命运的变迁,提醒人们要珍惜当下,抓住机遇,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充满了积极向上的情感,鼓舞人心,表达了黄庭坚对时代精神和个人追求的理解。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黄庭坚。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谪官南康军。宋代。徐谊。花飞片片上衣襟,拾得飞花寘柳阴。莫遣便随流水去,东君应有惜花心。
浣溪沙。宋代。陈克。罨画溪头春水生。铜官山外夕阳明。暖风无力小舟横。万事悠悠生处熟,三杯兀兀醉时醒。杏花杨柳更多情。
赏桂。宋代。任希夷。金英翠叶庇灵根,吹作清秋宝篆熏。四客对花飞玉斝,八眉和叶舞红裾。
旅中别侄暐。唐代。许浑。相见又南北,中宵泪满襟。旅游知世薄,贫别觉情深。歌管一尊酒,山川万里心。此身多在路,休诵异乡吟。
送懿上人持钵潜川。宋代。王之道。坐觉青山忽上心,着鞭来欲故人寻。万松未放孤云过,一饭共听幽鸟鸣。莫厌崎岖穷野径,须怜料峭结春阴。潜川耆旧如相问,千晨长同月一襟。
丹阳湖。明代。陈叔绍。积水涵太虚,一望何弥弥。风澜漾轻縠,霞光映文绮。遥山鸟外横,孤棹沙边舣。渔家夜语声,深在芦花里。
发湘州赠亲故别诗三首 其一。南北朝。吴均。相送出江浔,泪下沾衣襟。何用叙离别,临歧赠好音。敬通才如此,君山学复深。明哲遂无赏,文花空见沈。古来非一日,无事更劳心。
李徵伯挽诗 其五。明代。顾清。元宾既无禄,长吉亦早亡。古人泪未尽,今子重夭伤。憎能岂天心,念此谁纪纲。綵㡛饰文木,袭君锦绣肠。下入三泉底,千秋长閟藏。惟应箕尾际,永夜腾光芒。
渔家傲。唐代。无名氏。至道不遥只在迩。毫厘差失如千里。道是难来元却易。如相契。一超直入如来地。水火交时为既济。三尸六贼都回避。只此长生仍久视。身口意。化成一点冲和气。
清尊几日泛瑶枝,浩态分明对此诗。迸泪似牵违约恨,含情重有隔年期。
华堂客散心谁折,紫蓓云连手自移。那更封培遍幽谷,一时同赏不教迟。
楚蒙侍御新植牡丹寄示催赏佳作依韵奉酬 其二。明代。符锡。清尊几日泛瑶枝,浩态分明对此诗。迸泪似牵违约恨,含情重有隔年期。华堂客散心谁折,紫蓓云连手自移。那更封培遍幽谷,一时同赏不教迟。
宿岳麓寺。宋代。李纲。岳麓久不到,兵戈浩联绵。及玆再来游,莲宇犹依然。隔江望城郭,瓦砾稀人烟。十里无草木,髡尽群山颠。老僧旧相识,为语当时缘。胡骑中宵来,烈火光照天。杀人知几何,浮尸蔽长川。巨盗继凭据,奸贪争弄权。诛求到骨髓,荆棘生荒田。兹山二三刹,危甚偶得全。至今斋厨室,不给粥与饘。步上法华堂,试酌白鹤泉。泉味俨如昔,松竹自碧鲜。端如君子操,不为治乱愆。永夜宿虚堂,慷慨不成眠。安得有志士,王道还平平。太平复旧观,山林寄馀年。
渡淮放歌。明代。陆深。出门江南花无数,行尽淮南春欲暮。风霜添上鬓丝繁,颇悔从前好词赋。伊吕分明道可行,孔孟咄嗟时不遇。故人衮衮俱公侯,频岁劝予劳尺素。亦有封章达姓名,曾傍重瞳屡回顾。忆昨素冠成陛辞,天子中兴初践祚。八年林卧心常悬,一捧部符躬莫措。玉堂天高旧梦回,青宫地切新恩误。万分何补等涓埃,五十无闻昩时务。凭将一出期遂初,自保孤忠总如故。长河浊流足风波,飞鹢扬舲竞津渡。携家十口儿女情,居安虑危在云路。遥持一寸报主心,时放歌声和韶頀。
菩萨蛮(题云岩)。宋代。辛弃疾。游人占却岩中屋。白云只向檐头宿。谁解探玲珑。青山十里空。松篁通一径。噤嘇山花冷。今古几千年。西乡小有天。
次韵刘希颜感怀二首。宋代。张元干。春光垂老日,北骑欲归时。王气如三捷,懽声定四驰。山河还旧贯,草木有余悲。拟颂中兴业,孤忠只自知。
寄前洛阳簿陆刚秘校。宋代。邵雍。洛阳官满归吴会,男子雄图志未伸。若到江山最佳处,举杯无惜望天津。
悼杨侍郎。元代。潘音。屈指汉遗老,如君复几何。凤池冠剑近,铃阁典章多。国已成禾黍,人还隐薜萝。那堪川上水,东逝乏回波。
曾经沧海,又来沙漠,四千里外关河。骨相空谈,肠轮自转,回头十八年过。春梦醒来么?对春帆细雨,独自吟哦。惟有瓶花,数枝相伴不须多。
寒江才脱渔蓑。剩风尘面貌,自看如何?鉴不因人,形还问影,岂缘醉后颜酡?拔剑欲高歌。有几根侠骨,禁得揉搓?忽说此人是我,睁眼细瞧科。
望海潮·自题小影。近现代。谭嗣同。曾经沧海,又来沙漠,四千里外关河。骨相空谈,肠轮自转,回头十八年过。春梦醒来么?对春帆细雨,独自吟哦。惟有瓶花,数枝相伴不须多。寒江才脱渔蓑。剩风尘面貌,自看如何?鉴不因人,形还问影,岂缘醉后颜酡?拔剑欲高歌。有几根侠骨,禁得揉搓?忽说此人是我,睁眼细瞧科。
徐高御挽歌。唐代。张说。蒲密遥千载,鸣琴始一追。公卿传世范,仁义续灵基。不待南游禄,何先北帝期。玉棺从此闭,金鼎代相欺。
寄吴正仲却蒙马行之都官梅圣俞太博和寄依韵。宋代。王安石。山水玄晖去後空,骚人还向此间穷。小诗聊与论孤愤,大句安知辱两雄。秦甲久愁荆剑利,赵兵今窘汉旗红。背城不敢收余烬,马首翩翩只欲东。
失调名。宋代。李清臣。杨花落。燕子穿朱阁。苦恨春醪如水薄。闲愁无处著。去年今日王陵舍,鼓角秋风。千岁辽东。回首人间万事空。
送朱元弼主簿登第后还乡。宋代。强至。簿领非吾事,儒林物议间。谈经泮宫水,校籍道家山。职业才相称,尘劳岂素娴。官期慵屈指,亲侧且承颜。楚岸维齐舫,扬州入故关。时人荣昼锦,洗眼看南还。
和用韫七夕二首 其二。明代。余继登。秋净云霄冷绛河,黄姑织女夜相过。鹊桥渺渺平如掌,不似人间风浪多。
陆山人画水。唐代。方干。毫末用功成一水,水源山脉固难寻。逡巡便可见波浪,咫尺不能知浅深。但有片云生海口,终无明月在潭心。我来拟学磻溪叟,白首钓璜非陆沈。
丁寓田家有赠。唐代。王维。君心尚栖隐,久欲傍归路。在朝每为言,解印果成趣。晨鸡鸣邻里,群动从所务。农夫行饷田,闺妾起缝素。开轩御衣服,散帙理章句。时吟招隐诗,或制闲居赋。新晴望郊郭,日映桑榆暮。阴昼小苑城,微明渭川树。揆予宅闾井,幽赏何由屡。道存终不忘,迹异难相遇。此时惜离别,再来芳菲度。
答汪抑之三首 其一。明代。王守仁。去国心已恫,别子意弥恻。伊迩怨昕夕,况兹万里隔。恋恋歧路间,执手何能默?子有昆弟居,而我远亲侧。回思菽水欢,羡子何由得。知子念我深,夙夜敢忘惕。良心忠信资,蛮貊非我戚。
捉船行。清代。郑世元。客行在西吴,喧呼闻捉船。云奉宪司票,取数须一千。乌程县堂晓传鼓,县官排衙点船户。东船西舫寂不行,里正如狼吏如虎。行人坐守居人困,百里官塘断商贾。罟师渔父都含愁,城南城北水断流。千艘万橹城中集,苇岸芦港风悠悠。大船竞输线,差役幸暂免。小船无钱只一身,捉住支吾应供遣。自从名隶公家籍,日日河头坐白日。太仓合米聊入腹,谁为饔飧顾家室。可怜有船何处撑,江干万众俱吞声。
归途绩溪界喜见十里岩。宋代。吴龙翰。策杖前溪去,吾乡此路分。两磨山出色,风约水成文。归信凭秋雁,思亲望白云。碧岩今日见,快饮带微醺。
汪忠定栗冽帖赞。宋代。岳珂。黄霸为相,功名减于治郡。尺或不足,而有余于寸。文翰声迹,百年一瞬。遗帖得于其家,殆亦足以传信。
读谭二华翁荐书有感自述。明代。霍与瑕。自是人间薄命人,祇应云水寄閒身。萧条野鹤躯偏瘦,歌啸蛰龙诗可嗔。三载虚沾慈尸禄,廿年犹忆帝都春。天涯知己恩难报,空付悲吟泣鬼神。
寄题水阳山二亭 其一。明代。符锡。水阳何处在,亭子对山枫。果熟邻人摘,垣周曲径通。步凉松洒雪,舒啸竹交风。脱略休容易,尘襟几个同。
野菊。宋代。司马光。野菊未尝种,秋花何处来。羞随众草没,故犯早霜开。寒蝶舞不去,夜蛩吟更哀。幽人自移席,小摘泛清杯。
寄岳州孙屯田。宋代。梅尧臣。从来洞庭好,都在岳阳楼。明月一千里,寒光三万秋。年华有时尽,风物不知休。太守怜予句,应如沈隐侯。
短歌八章 其一。清代。姚燮。行路难,行路难。行路弗难,人心之险如蜀山。蜀山之险,险犹可测,人心之险,乌知其极?
浣溪沙。唐代。王质。征雁年来得几回。春风无雁带书归。故应春瘦减春衣。花柳伤心经岁月,江湖无梦失津涯。到家无树不红飞。
次李弘斋韵送任宰。宋代。陈宓。近日延平创小斋,四方佳友为朋来。虽为书上究馀味,更要心中绝点埃。健德千年期不已,高标万变讵能推。直须义利途中办,宁使饥肠屡隐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