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昌英叔觅松枝作日棚

和昌英叔觅松枝作日棚朗读

《和昌英叔觅松枝作日棚》是宋代杨万里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述了杨万里在茅斋中听从朋友昌英叔的建议,用松枝搭建起一座遮阳棚的情景。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先人手种一川松,为栋为杗似未中。
只合茅斋听驱使,为公六月唤秋风。
欲和新诗且捻髯,岸巾百匝绕前檐。
茅斋或恐清阴薄,更遣苍官去一添。

这首诗词的诗意主要表达了杨万里对友人昌英叔的赞美和感激之情,同时也展现了他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和对诗歌创作的渴望。

在诗词中,杨万里提到了先人种植的一片松林,这些松树像是未成熟的柱子和横梁。他在茅斋中听从昌英叔的建议,用松枝搭建起一座遮阳棚,以应对六月的炎热。他还表达了自己想要写新诗的愿望,同时捻着胡须思考着诗句的构思。他的岸巾百匝绕在前檐上,可能是为了遮挡阳光。然而,他担心茅斋的清阴可能不够,于是又派遣苍官去寻找更多的松枝来增加遮阴的效果。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茅斋中的情景,展示了杨万里对友人的感激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诗歌创作的渴望。整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自然与人文相融合的美好画面,给人以宁静和舒适的感受。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杨万里朗读
()

猜你喜欢

珠明玉润尽惊人,不称寒门不称贫。

若向吾唐作双瑞,便同祥凤与祥麟。

()

官舍千山里,朋游四月中。出门萝石近,旭日柳烟空。

蒲荇沿溪转,桑麻逐径通。不须解簪组,吾已鹿门公。

()

去后重来访碧山,当时曾此狎云鬟。伤心流水依然绿,要见桃花如此难。

()

古人不可见,还上古时台。
九月悲风发,三江候雁来。
浮云通百粤,寒日隐蓬莱。

()

入梁逢故苑,度薛见馀宫。尚识招贤阁,犹怀爱士风。

灵光一超远,衡馆亦蒙笼。洞门馀旧色,甘棠留故丛。

()
因缘本自虚,六道浑如醉。
一翳满空花,便落思量句。
()

蜀卿荣耀跂光尘,忠孝兼全到古人。万乘累年闻奏牍,双亲同日拜恩纶。

志侔鸾鹄风仪远,文得岷峨气象新。圣政于今急贤者,肯教留滞蜀江滨。

()
触目尽陂塘,山光接水光。
近来仍雨足,莫道是山乡。
()
外家人物盛东南,古已云然岂独今。
兄弟长怀未多识,江湖乃得话同心。
岂知行日还先我,更枉长吟写意深。
别后相思回首处,山哀浦思有余音。
()
瞿秋白
出其东门外,相将访红梅。
春意枝头闹,雪花满树开。
道人煨古拙,烟湿舞徘徊。
此中有至境,一一入寒杯。
()
阻水水不退,苦雨雨不收。
天不遣人行,我岂愿此留。
客闲亦何娱,胜践或销忧。
西山天下奇,东湖尘外幽。
()
乌衣更士能呼旦,金缕娇娘解唱歌。
天与旅人供一笑,不然奈此寂寥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