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无得头陀。唐代。贾岛。夏腊今应三十余,不离树下冢间居。貌堪良匠抽毫写,行称高僧续传书。落涧水声来远远,当空月色自如如。白衣只在青门里,心每相亲迹且疏。
《寄无得头陀》是唐代贾岛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夏腊今应三十余,
不离树下冢间居。
貌堪良匠抽毫写,
行称高僧续传书。
落涧水声来远远,
当空月色自如如。
白衣只在青门里,
心每相亲迹且疏。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无得头陀的生活和心境。无得头陀是指一位没有得到头陀(佛教僧人)称号的人,他在夏天和冬天都居住在树下的墓地旁边。他的外貌像是由一位精湛的工匠细心描绘而成,他的行为被誉为高僧的续传。在他居住的地方,可以听到远处溪水的声音,可以看到空中明亮的月光。他只穿着白衣,住在青门里,他的内心与世无争,与人疏远。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无得头陀的生活和心态。诗人通过对无得头陀的描写,表达了对清净、超脱尘世的向往和追求。无得头陀选择在墓地旁边居住,显示了他对世俗生活的超然态度。他的外貌被形容得像是艺术家的杰作,显示了他的精神和内在的美。他的行为被赞誉为高僧的续传,说明他的修行和慈悲之心。诗中的溪水声和月色,象征着自然的宁静和美好,与无得头陀内心的宁静相呼应。最后两句表达了无得头陀的孤独和与世隔绝的心境,他只在青门里穿着白衣,与世无争,内心与人疏远。整首诗词通过对无得头陀的描写,传达了对超脱尘世、追求内心宁静的向往和追求。
贾岛(779~843年),字浪(阆)仙,唐代诗人。汉族,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自号“碣石山人”。据说在洛阳的时候后因当时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贾岛做诗发牢骚,被韩愈发现其才华。后受教于韩愈,并还俗参加科举,但累举不中第。唐文宗的时候被排挤,贬做长江主簿。唐武宗会昌年初由普州司仓参军改任司户,未任病逝。...
贾岛。贾岛(779~843年),字浪(阆)仙,唐代诗人。汉族,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自号“碣石山人”。据说在洛阳的时候后因当时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贾岛做诗发牢骚,被韩愈发现其才华。后受教于韩愈,并还俗参加科举,但累举不中第。唐文宗的时候被排挤,贬做长江主簿。唐武宗会昌年初由普州司仓参军改任司户,未任病逝。
送陈允初卜居麻园。唐代。灵一。欲向麻源隐,能寻谢客踪。空山几千里,幽谷第三重。茅宇宁须葺,荷衣不待缝。因君见往事,为我谢乔松。
重建羊侯祠和王原叔句。宋代。张去惑。汉江千里清溶溶,惟此南夏奠其中。因山为城峙险固,一国形胜何高雄。嶷然巨首名曰岘,回压面势尊且崇。东扼迅流疑引翼。西峙群阜如盘龙。嵚巇峻拔不可拟,绝岸万丈凌长空。下阚澄潭迥无际,旁睨比屋几可封。天意造物岂虚设,控蛮镇楚舒隆隆。自昔登憩且非一,此山振动惟羊公。有志平吴运秘略,竭心卫晋推元功。绥怀远迩人所服,开垦田畴时以丰。慨然置酒适清旷,中郎幕府贤而通。语公令望高四海,当兴斯山永无穷。自是绵绵岁历久,阅碑堕泪存遗踪。亭祠浸坏讵可究,山归民籍木以童。前知兴衰故有日,览者叹息追无从。龙图王公守兹土,修举废坠诘初终。感物思人但长息,剡章疾置闻四聪。圣宸动色可其请,兹山复兴气象融。耽耽大厦揭亭宇,肃肃真像严祠宫。遂使灵光享血食,禁樵复祀资恪恭。大抵有功及民物,盛德期兴天地充。今之视古皆一致,休哉千载怀清风。
春游。宋代。陆游。平生乐行役,不耐常闭户。今朝新雨霁,一笑整巾屦。青猿导幽蹊,春草伴微步。虽云尊酒薄,蔬果亦略具。辛夷发高枝,杨柳吹堕絮。行歌不知远,落日呼野渡。横林已栖鸦,浅水犹立鹭。归来意颇豪,古锦有新句。
农事休小葺东园十韵。宋代。陆游。归老心常逸,新寒体亦康。幸当农事隙,稍治旧园荒。翦辟西山出,萦回北径长。作栏扶弱蔓,换土植孤芳。霜霰篔簹碧,风烟薜荔苍。蝶来翻小翅,鸟下啭幽吭。疏剔岩泉集,耘锄药草香。溪藤裁酒榼,番锦制诗囊。坐久云生石,归迟月满廊。人间胡不乐?拔宅笑君房。
师林十二咏 其八 卧云室。元代。王行。入窗才一缕,满室便氲然。任使频舒卷,山僧自稳眠。
兴庆池禊宴。宋代。张子定。月标元巳乐嘉辰,兴庆烟波涨晓津。宴集幸联台衮坐,风流仍继禊堂春。兰亭事古成遗迹,华萼楼空委路尘。歌吹满舡花夹岸,酒帘无处不留人。
严藕渔宫赞假归无锡。清代。郭棻。潇洒抽簪出凤楼,春风人上木兰舟。一编青史垂行橐,十载红尘浣素裘。去日莺花怜满目,到时江雨漫回头。长安老友无多在,在马兰台尚滞留。
使光亭。宋代。陶弼。亭上三峰臂五湖,皇华人到此躇蹰。乡民看取黄龙节,郡吏听宣赤凤书。南下威如霜落后,抚边恩似雨来初。离筵河用银灯烛,自有双星照使车。
闲斋卧病 其二。唐代。常建。行药至石壁,东风变萌芽。主人门外绿,小隐湖中花。时物堪独往,春帆宜别家。辞君向沧海,烂熳从天涯。
谢见心上人。元代。月鲁不花。名山登览意舒徐,不觉留连七日馀。童仆饱餐香积饭,主宾閒阅翰林书。买山葬友开神道,度子为僧奉母居。方外高风敦薄俗,同年感激更何如?
商山富水驿(驿本名与阳谏议同姓名,因此改为富水驿)。唐代。杜牧。益戆由来未觉贤,终须南去吊湘川。当时物议朱云小,后代声华白日悬。邪佞每思当面唾,清贫长欠一杯钱。驿名不合轻移改,留警朝天者惕然。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冯 通:凭)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前赤壁赋。宋代。苏轼。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冯 通:凭)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共适 一作:共食)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