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傍竹》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竹子生长在篱笆旁边的景象。下面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
竹竿穿竹篱,
却与篱为柱。
大小且相依,
荣枯何足顾。
这首诗通过描绘竹子与篱笆的关系,表达了一种深刻的哲理。诗中的竹子穿过篱笆,作为柱子支撑着篱笆的结构。无论竹子的大小,它们都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了一幅美丽的景象。诗人通过这种景象,表达了对于荣枯得失的淡然态度。
这首诗的诗意在于传达了一种平和宁静的心境。竹子作为一种常见的自然元素,象征着坚韧和不屈的品质。篱笆则代表了人类的界限和约束。诗人通过将竹子与篱笆结合在一起,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无论是竹子的荣耀还是凋零,都不足以影响它们之间的相互依存和美丽。
这首诗的赏析在于其简洁而深刻的表达方式。诗人运用了简单的词语和形象,却能够传达出深刻的哲理。通过对竹子与篱笆的描绘,诗人呈现了一种平和宁静的境界,引导读者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这首诗以其朴素而深远的意境,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杨万里。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烟云万顷亭。明代。陶安。化工出奇变,谁哉执其枢。山川气忽凝,浑浑一色敷。大海起雪涛,宛在平地铺。烟耶果云耶,脚底万顷馀。漠漠混浓淡,悠悠忘卷舒。缥渺亘林野,奄忽弥八区。南北知几阡,东西几陌踰。谅无町畦隔,亩计安可拘。身登太素上,清旷聊自娱。但见三两峰,顶露青芙蕖。泊然脱世氛,喜与此物俱。或言近灵湫,疑是龙所嘘。长飙生树杪,天地廓如初。
赠许。明代。金幼孜。共说君家兄弟好,容仪楚楚羡多才。兄从载笔两京去,弟复将家万里来。行李暂留残腊住,扁舟却向早春回。客中相送情难尽,愁赋归鸿对酒杯。
丙子岁三月十有二日游嵩山宿峻极中院时天气。宋代。李廌。舍鞅陟层巘,老步独多叹。笑谈谷传响,松声递萧散。欲寻草堂池,土室无僧赞。
梅隐。宋代。曾丰。君不见岷峨春雷江发源,又不见楩楠秋风叶归根。时中两字万物具,他说不出吾圣门。挟书来就辟雍试,尧舜君民得无意。凤山梅隐屋数椽,区区无乃太早计。渊明出办三径资,初不害结松菊知。君今意与梅莫逆,岂梅亦具幽独姿。梅虽花早实亦早,早恐少年迟恐老。青春誓不易岁寒,归伴梅心梅却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