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二鼓留西城门归三山。宋代。陆游。秉炬夜离驿,戴星出西关。舟人飞画楫,门锁响铜环。渔火明遥浦,溪风解醉颜。邻家亦惊起,迎我笑坚顽。
诗词:《夜二鼓留西城门归三山》
作者:陆游(宋代)
秉炬夜离驿,
戴星出西关。
舟人飞画楫,
门锁响铜环。
渔火明遥浦,
溪风解醉颜。
邻家亦惊起,
迎我笑坚顽。
译文:
手持火炬夜离开驿站,
戴着星星出西城门。
舟人迅速划动画船,
城门锁上的铜环发出声响。
远处渔火明亮在遥远的港口,
溪风解酒醉人的容颜。
邻居们也惊醒起来,
迎接我,笑着称赞我坚强而顽强。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夜晚的场景,作者陆游离开驿站,带着星光出西城门,经过一番舟行之后,听到城门锁上的铜环发出的声响。诗中还描绘了远处渔火明亮照亮的港口和溪风吹拂醉人的容颜。最后,邻居们惊醒,迎接陆游归来,并笑称他坚强而顽强。
这首诗通过描绘夜晚的景色和声音,展现了一种离乡背井的孤独感和返乡的喜悦之情。作者离开驿站,踏上归途,途中经过西城门,感受到城门的守卫和边境的严密。舟行之中,渔火明亮的港口和溪风吹拂的美景让他心旷神怡,解除了旅途的劳累和思乡的愁绪。最后,邻居们的欢迎和称赞,使他感受到了家乡的温暖和归属感。
整首诗情感真挚,通过对细节的描写,展示了旅途中的孤独和思乡之情,以及归乡的喜悦和温暖。同时,诗中运用了生动的意象和对比手法,使诗词更加生动有力。这首诗词体现了陆游豪情壮志和坚忍不拔的性格,也表达了对家乡的深情厚意。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陆游。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春江雨。唐代。张泌。雨溟溟,风泠泠,老松瘦竹临烟汀。空江冷落野云重,村中鬼火微如星。夜惊溪上渔人起,滴沥篷声满愁耳。子规叫断独未眠,罨岸春涛打船尾。
和曾吉甫寄韵呈李相之二首。宋代。吴芾。早已相从海上州,朅来鉴水又同游。驱驰官路俱华发,缱绻交情异白头。公即横翔层汉去,我将归卧故山幽。连宵月色如明昼,乘兴还能过我不。
舍资驿有杨太史垂柳篇书于壁因寄。明代。皇甫汸。垂柳年年陌上春,题诗不见倚楼人。萍踪恨杀巴江远,望入峨眉翠转颦。
次韵学士兄偶成。宋代。李弥逊。炎凉岂天意,四序自乘除。畏暑渐退舍,雄风时引裾。据鞍惭类马,下榻喜迎徐。吏退青灯里,犹能辨蠹鱼。
再寄燕泉 其二。明代。林俊。交游心转结,离别梦相牵。南岳应千仞,东华仅隔年。星辰违听履,风景类登仙。读罢希文记,高楼思渺然。
洛浦尘生,巫山梦断。旗亭烟草里,春深浅。梨花落尽,酴醿又绽。天气也似,寻常庭院。
向晚情怀,十分恼乱。水边佳丽地,近前细看。娉婷笑语,流觞美满。意思不到,夕阳孤馆。
转调踏莎行(上巳道中作)。宋代。陈亮。洛浦尘生,巫山梦断。旗亭烟草里,春深浅。梨花落尽,酴醿又绽。天气也似,寻常庭院。向晚情怀,十分恼乱。水边佳丽地,近前细看。娉婷笑语,流觞美满。意思不到,夕阳孤馆。
送衡府叶教授还吴。明代。王世贞。临岐斗酒意踌躇,可向王门再曳裾。此去穆生宁为醴,由来冯客总无鱼。白云丛桂从裁赋,秋色丹枫好著书。小艇太湖何限事,野夫愁杀画熊车。
喜雨三首呈景仁侍郎兼献在尹宣徽。宋代。司马光。漠漠春云合,烛烛旱气收。人心方有望,时雨不须求。岂独老农喜,仍令恶客留。洛城花未谢,作意更同游。
连理梧桐馆夜坐。清代。严蘅。风露中宵冷,莓苔小院清。花魂扶月上,虫语叫秋生。身倦便湘簟,鬟低亸玉筝。碧天诗思远,情话欲初更。
偕王章甫陈公弼登黄鹤楼 其二。明代。袁宏道。两家稚子共追随,似我与君初上时。松老石攲楼亦换,可容玄鬓不成丝。
秋日杂诗二首和黄明远 其一。元代。吴莱。明月出东山,流光射窗牖。美人曼声歌,翠袖拂南斗。别离终不常,欢乐讵能久。笑折青桂枝,凉风吹我手。
题卢鸿学士堂图?此诗当为苏辙作?。宋代。苏轼。昔为太室花,卢岩在东麓。直上登封坛,一夜茧生足。径归不复往,蛮壑空在目。安知有千老,舒卷不盈轴。一处一卢生,裘褐荫乔木。方为世外人,行止何须录。百年入箧笥,犬马同一束。嗟予缚世累,归未有茆屋。江干百亩田,清泉映修竹。尚欲逃世名,岂须上图轴。
和刘与权韵三首。宋代。吴芾。去年君过我山中,尊酒相欢十日同。别后相思肠欲断,暮云空复指江东。
东轩小室即事五首。宋代。曾几。烹茗破睡境,炷香玩诗编。问诗谁所作,其人久沈泉。工部百世祖,涪翁一灯传。閒无用心处,参此如参禅。